1.世风日益开放,为什么同性恋还是得不到大众的支持?
我大概小学就知道“性”的概念,但直到初中,高中才知道“同性恋“一词的存在。
我们小时候两个女孩一起手拉手上厕所是很正常的事,到了高中开始会听到别人议论,“那两个男孩可能是同性恋,经常看他们在一起鬼混。那两个女孩都亲嘴了,她们是不是同性恋啊”等等。
现在偶尔听90后的朋友们说起过身边同性恋很多,有的还加入过同性恋的群。有时也看到新闻报道同性恋不顾家人反对结婚,还有的妈妈知道孩子是同性恋后一直不顾众人反对力挺孩子等,听到这些我都觉得社会包容度越来越高了,这是一个好现象。
但支持毕竟是少数,如果你身边的亲人,好友出柜,或者你意识到自己身上可能有同性恋的倾向,会去试探着发现自己的内心吗,不,我们可能想隐藏还来不及,好怕自己变成一个主流人群眼中的“异类”。
2.大众对“性”本身就忌讳,更何况“同性恋”
先分析一下中国人有关“性”的一生,其实也蛮痛苦的。
1.小时候没上过性教启蒙的课
我们小时候就没有上过性教育启蒙的课,老师上生物课都是一带而过,课堂下面的孩子有的在窃笑,有的在脸红。刚刚开始发育的女孩不敢挺直腰杆走路,刚刚发育的男孩生怕裤裆那里会隆起。没有大人告诉我们,怎么与这突如其来的生理变化相处。
其实这些在发达国家,小学就有课本和课外绘本明示,老师父母也会解释男女的身体结构和不同之处,孩子有一阵子好奇,摸父母身体的敏感处,父母也会坦然解释,而不是去打他的手,说“你这个小流氓”。其实在孩子眼里,你的胸部和其他部位一样,你越敏感不提及,他越觉得好奇。你越坦荡解释,他越觉得普通正常。
到了孩子这一代,重视性教育的父母越来越多了。比如我们家买了《小鸡鸡的故事》,《乳房的故事》《小威向前冲》,统称性教育绘本三件套,前两本的作者是日本的,后一本的作者是美国的。我读那些内容的时候都觉得有点难以启齿,婆婆更是觉得奇怪还有这种书,但孩子觉得很坦然。
2.青春期不允许有性冲动
我们初中高中时候,老师生怕我们早恋,压抑着,压抑着,明目张胆的情侣们被警告被开除,生性开朗的学生被怀疑,胆小内向的才是老师父母眼中的乖乖孩子,他们没有早恋的倾向,最不需要操心。于是我们按着这个标准去努力做个乖乖仔,偶尔有两个叛逆的,也被压制下去了。即使坚持在叛逆的,也知道TA是父母老师心中的“坏孩子”,内心深处总是自卑不安。
但冲动总是压不住的,所以学坏很容易。我们高中的班主任打击早教很严厉,我曾有一次晚点回宿舍,被他怀疑我和走在后面的学生会主席在谈恋爱,说我们故意一前一后分开走,我真的佩服他的怀疑联想能力,用到侦探上面绝对可以破案了。当然他不知道的是,在我们班,他的亲侄女,正热火朝天和别人恋爱呢,真是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3.该谈恋爱的时节到了,女孩不懂得自我保护
到了大学,没有恋爱过的孩子又会被人说“好失败”。很多孩子措不及防,胆小的不善人际交往,干脆一心投入学业投入事业来掩盖自己对和异性交往的恐惧心理等;胆大的和男生交往可能也不知道怎么避孕等,家人朋友都没人教过你根据月经来算安全期,君不见妇科医院生意越来越好,据说也有高中生,大学生的一份贡献。如果父母老师,社会光明正大地普及男女交往及怀孕流产等后果概念,普及必须用安全套的概念,我相信妇科医院应该可以多倒闭几家。
4.结婚后不懂得和另一半调情,离婚后不懂得和前任做朋友
琴棋书画诗花酒
当年样样不离它
如今七样皆更改
柴米油盐酱醋茶
——唐伯虎
我们的观念里,结婚生子后就进入老夫老妻的状态了,重心就在孩子身上了,忘了如何呵护和另一半的感情,忘了如何保鲜,忘了出门前赞美一下老公发型很帅,亲吻一下他的脸颊。忘了回家时在门口迎接,拥抱一下爱人,道一声“亲爱的辛苦了”。女的忘了打扮自己,男的忘了刮胡渣,茶米油盐酱出茶的生活里已经忘了什么是琴棋书画诗花酒。
结婚的家庭把小日子过得风平浪静已经很不错了,离婚的家庭更是一地鸡毛。偶尔看到几个离婚后也很优雅的女性,但实在太难得。
比如王菲李亚鹏夫妇离婚后仍然为孩子庆生,让孩子生活在自由和爱的氛围下,颇有欧美国家离婚后仍然是好朋友的大家风范,令我刮目相看。当然,我们无法评论人家的生活,但最起码,懂得如何和爱人相处,也能让你的孩子更幸福。
5.黄昏恋,丁克族更是奢侈
杨振宁和翁帆的结合,就让媒体沸腾了很久。但我觉得,如果你的长辈只是孤身一人,你人到中年无法照顾他,他有心仪的对象,愿意照顾他,真的是幸事一桩。
人一辈子,伴侣才是最重要的,孩子,父母都有各自的生活。他的黄昏恋不需要儿女的同意,更由不得你反抗。很多老人家本来晚年可以找个合适的老伴,一起终老。但害怕世俗的流言蜚语,顾及到儿女的形象,还是孤独终老了。而我特别羡慕偶尔在外国电影里,看到70岁的老头儿,摘一朵玫瑰花,向隔壁满头银发的老奶奶告白,然后满脸皱纹的老妇人温柔一笑,相拥而吻。老年人也可以有奔放的爱情,这是我向往的状态。
再说说丁克族,我认识的几个日本学生里,有几对夫妻是没有孩子的。我的闺蜜里,目前也有一个坚决不生孩子的。我觉得这是人们越来越注重内心世界的表现,不需要迎合大众,度过平凡的一生,非得生个孩子来延续希望。保持宽容的心理,尊重每个人对他自己人生的决定,不要因为关系亲近就越界干涉人家的想法,甚至试图改变人家的决定。
3.包容的大环境和真诚的交往态度同样重要
纵观中国人的一生,本来整个大环境对“性”就不宽容。性,大家都觉得这是私下里才能说的话题,是上不了台面的话题,但它越在阴暗处生长,其实越蓬勃,也越畸形。如果把它放到台面上来,大家都多一点包容,让它自由生长,它其实会往正确的方向,开放得恰到好处。
所以,同性恋需要的宽容环境和世人对“性”的宽容程度是成正比的,哪天,每个人敢于勇敢追求美满的性爱了,敢于接受父母的黄昏恋了,敢于支持闺蜜的丁克想法了,就同样可以接受同性恋,它也只是很普通的一种存在,或许也可以等到同性恋婚姻保护法的一天。
当然,不论异性恋,同性恋,双性恋,我们最讨厌的其实不是你跟什么人交往,而是你是否诚心诚意与人在交往。把同性恋当作挡箭牌,生了孩子不去抚养,同时和几个人交往,在任何恋情里面都是不允许的吧。
只要你这个人与人交往时,是真心诚意,认真负责的,我想无论什么恋爱都可以得到另一半的响应,无论什么情况下都可以妥善处理好与家人朋友之间的关系。同性恋只是多了一层世俗的障碍要穿越,而跨越之后,我相信身处其中的人,会更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爱情,周围人也会更加祝福你们难得修成的正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