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江寒园)
前些日子出了一个新闻“清华学神15门课满分4门99分”,各种竞赛得奖无算,还参加各种文体活动。某天又偶然看到一个问题“顶尖高校存在智商被碾压吗?”看到下面各类回答,心中感慨。
回答者虽都自称学渣,可也只是比其他学霸稍弱一点而已,比起我们这类普通人来说,还是大大地学霸,都是高中获得各种竞赛金牌,思考将来上清华好还是北大好。
我是在高中时候才明白这个世界上真的存在智商比你高的人。小学初中都是普通的学校,当然那时候学习也都简单,不会有什么特别难的题目,基本上只要努力下就能考个高分,那时认为大家也都差不多。像考了高分后,老师同学说你聪明,有时你也这么认为,后来明白只是当时比他们更踏实一些,努力一些罢了。
初中的知识都是基础。现在回想初三时候,临近中考,记得还每天晚上准时看完《李小龙传奇》,周六玩游戏,大冬天的和小伙伴打一天的乒乓球,并不觉得有什么压力,更谈不上后来高考时的焦虑。乡镇里大家都睡得早,只偶尔听得到几声犬吠。一门一门的写完各科作业,把一两个不会的题圈出来第二天问人。然后蹦到床上做俯卧撑和仰卧起坐,每天也都能慢慢的增加几个,然后心满意足的睡觉(真的是存在良性循环这种东西的,生活中一件积极地小事,再引发其他微妙的好的转变,然后渐入佳境)。
可能当时的感受还不太清楚,到后来一两年再次回想,真切的感到一种成长的充盈感,清楚地知道自己每天都在进步。而且即使到了初三,也完全可以用无忧无虑来形容,心念单纯如赤子。
《金刚经》讲“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高中以后,脑子里就开始不断地蹦蹿出各种念头,“像一股斩不断的‘流’”,睡前,上自习的时候,不知不觉就胡思乱想了许多时间。而这在高中以下从未发生过。现在还记得小学时候晚上睡觉,闭上眼睛看到一片黑,不断地向前探索探索,努力想想些什么,可什么事都想不起来,这个时候念头就停“住”了。
成年以后我们就失去了这种能力,整日为学业、爱情、工作、一会吃什么好、周末学习还是玩等等琐事烦恼不堪,反倒要通过诸如冥想,坐禅,瑜伽之类的途径再次回想心念单纯的小时候。
高中第一次月考下来才真真实实的感受到了世上还有智商差距这么一说。明明大家都坐在一间教室里学习,学同样多的时间甚至到后来我知耻而后勇学得时间更长,依然摆脱不了被碾压的结果。
也有很活生生的一个例子:一位同学每次考试都在年级前三,可他基本不怎么学习,课后有第四节晚自习从来没上过,回宿舍大家都还在学习,他捧着手机玩游戏,成绩出来依然是第一。这就让人很无奈了,你学的时间这么短,我还比你刻苦,我怎么就比不上你了?就在这一刻,我们才慢慢触及得到一些人生的内核:世界上就是有这么没道理的事情,人生下来本身就是不公平……
像昨天那篇《不开心怎么办?》,自己慢慢推倒出一个可以舒缓个人的渺小虚无感的法子——太上三不朽(只要做好自己的分内事,做到极致,每一个渺小和易朽的个人都有一点可能在这历史长河里翻出一两朵水花,而非湮灭无闻)。还有一句我写上后想了会又给删了:“当然是在人类社会和地球文明里。”
我实在不愿再加上这么一句,很多事你都不能往深了想。
想象中存在一条线,这条线以下是可以通过努力来弥补的,可过了这条线,真的是再努力也追不上了。那时心智还不完全成熟的我们还不能理解,接受这一点也并不容易,需要花好长时间才能慢慢消化。
但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接受这些残酷的事实并将他们一一消化。没那么简单。很多也都是非常优秀的孩子,从小被当做中心,学习成绩优秀。可恰恰就是在他们令自己感到骄傲的那一领域里遭到了无情的碾压,很容易走向抑郁,进而自杀。这都是有实实在在的例子的。(北大新生自杀拷问生命教育 入学21天自缢)
看到过一个故事,只记得大概:一个女生出生在农村,因相貌丑陋还是脑瘫之类的原因,家人担心她以后长大受到外界的诸多刺激会自杀,因此父兄人为切断了她和外界的联系,之后的人生稳稳当当,结婚生子,在小地方安稳度日。或许她接触到了外面的世界如家人所预料的受到太多刺激早早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又或许她能跳出这个小地方,熬过了最初的艰难,逐渐接受自己的不完美,见到了更为广阔的天地,达成了与自己的和解。父兄的做法我们无法评判,谁又能说愚昧不是另一种幸福?见到更大的世界对有些人来说也是刺激。跳出了井口,世界更敞亮了,可也许你反倒不能适应抑郁而亡。人生就是一个个选择,一条条岔路,既然已经选了这一条路,那另一条路已经隐没不可闻,更无从想象。
关于天赋和努力有几句话很流行,这里顺带说两句自己的看法:
1.“世上最可怕的事就是比你聪明的人,比你还努力”
如果因此又流入灰暗的情绪,可不是这话的初衷。其实也可以解释:这是一个良性循环,正反馈得到好结果,自然而然有继续前进的动力。一些努力的笨蛋发现自己学的时间比人家长成绩还不好,得到负反馈,自然灰心丧气。
可怕的是这一个循环系统(关于正负循环又是一个大话题,扩展一点,寒门之所以难出贵子一个重要因素也是一般家庭出生的孩子包括家庭教育,眼界阅历等等都提供的是负循环)。因此要努力为自己创造一些积极地正反馈。
另外,又聪明又努力固然值得佩服,但更应值得敬服的是那些在逆境中依然坚持,即使生活不断给你负反馈,你依然没有say die的英雄好汉。说到这里我又想到了“折而不挠,终不为下”的刘皇叔。
2“以大多数人的努力程度之低,根本轮不到拼天赋”
这是对很大一部分的懒惰的普通人说的。可以激励他们工作学习中继续努力,可一旦到了那条“天赋努力的分界线”,一旦足够努力到了需要拼天赋的地步,排山倒海的挫败感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
小学时很多成绩好的孩子被同学问到回家学习了没?从来都答“回家谁还学啊都是玩!”大家都喜欢被看做聪明而非努力,因为这样很有面子,努力更多等同于书呆子,是被看不起的,即使现在可能一些地方还在流行反智主义,读书无用论。天赋永远稀缺而受人追捧,可坚持不懈在努力的人其实更值得我们鼓掌。
人生是多元化的。学习被人碾压,你还有其他的兴趣爱好比别人强,爱情失利你还有友情……那些自杀的人都集中到了某一个点上,钻牛角尖了,可身在局中往往不容易看清。
一方面,对于天才——清华满分学霸的人生目标:“我会用自己有限的经历去攻克人类未解的问题,为文明做贡献,为人类谋幸福。”
我们还能说些什么?他们的层次已经高出普通人太多,对于天才我们真的好好欣赏就够了,甚至还要感谢他们的存在,走在整个人类的最前沿,为我们这些普通人可能打开了更广阔的视野,几十年后的子孙都因此获利。
另一方面回归到我们自己,普通人是一个令人稍显尴尬的词语。虽然我们年轻时都梦想过自己如何的不平凡,但慢慢便会在复制一般的平庸日常里最终发现自己的平凡。
但从另一个角度看,深入到每一个人的内心,他们又都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你可以成为水手,成为船长,当电影明星,作家,做成一个商业品牌等等等等,关键是不要给自己设限(Don’t put limits on yourself),拓展自己的可能性,探索事物的边界。人生是多元化的。有些鸡汤了抱歉,道理永远苍白,是人都能懂,可人是被经历定义的,也只有知行合一才令人震撼。
我很喜欢库克船长的一句话,(他是英国皇家海军军官,三度奉命前往太平洋,绘制了太平洋地图,创下首次由欧洲船只环绕新西兰航行的记录):“我的目标是走得比前人都远,直到可能性的尽头。”
原谅我如此迷恋可能性,我是想说,如果人类的前沿的探索是一条不规则的图形,你在主流的大方向上无力向前,但可以另辟蹊径,从不经意的小地方突破,也许会有意外收获。即使作为普通人,依然可以有许多可以探索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