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论:普通人大脑发育比天才迟,但我们多半是能发育好的,只是环境不允许,被人称为“普通人”
呼吁:我们大多数普通人虽然大脑发育慢些,但是坚持学习、练习技能不灰心,等到大脑发育完全,我们大多数普通人照样能把事情做的很好,对世界的理解力照样可以达到很高的水平。
天才与大脑发育比同龄人快的多,第一类,他们多半是生在书香家庭或富人家庭,这类我们称“物质类天才”;第二类,出生在普通家庭,虽今天不缺衣食,但成年仍需要自己工作养活自己,结婚买房也是他们的一大难题,这类我们称“勤奋类天才”;第三类,出生在贫困家庭,他们今天已经“饿肚子”了,明天的衣食或者学费已经成一大难题,这类人我们称“潜力类人才”。
这三类人里,我想讨论的是第三类,当他们可以有最基本的学习条件保障,并且可以不断学习,锻炼技能,他们能成为一个优秀的工人。
这个话题太大,需要很多实验和数据来支持论点,否则就在自言自语,自己唱戏自己听。
但我个人的观点可以简要陈述一下,一是能梳理自己的思绪;二是有可能对某些有缘人有些启发。
1,贫困家庭的孩子,受教育最大的问题是:得不到和同龄人的平均水平的教育资源。教育资源又是每个地区的重中之重,教育资源成为了知识财产,地方上的孩子要到大城市才能享受较好的教育资源;网络上的教育资源,要收费,没有财产,教育资源不可保证。
2,我们从小到大,没有特别擅长的艺术技能,没有持续稳定的兴趣爱好,没有特别好的环境引导,最需要的是坚定信念:学习,锻炼自己的某一项技能,一定能学有所成,一定能解决生活中的很多问题(1,物质基础,可以凭借一项技能养活自己;2,无兴趣爱好,练习好了一个技能,再来练习一个新技能就容易;)。
3,天才不光有一个发达的”大脑“,还需要旺盛的精力,我们要爱惜自己的身体,让思想尽量的开放起来,让思维更活跃起来。一定需要运动锻炼和好好休息
4,”天才“大多是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对世界的了解,并且坚定的按照自己的想法走,即我们的原则。核心是:我们自己也要多思考,并把思考记录下来。让自己有一个世界观,认为世界是物质的,我们人体是物质组成,各种化学物组成。就能有机会去修正错误的想法,一定要自己去思考,哪怕错的很离谱,记录下来,你在学习其它看似不相干的知识时能联系起来你自己之前建立的世界观,就能用原有的思想和现在遇到类似的思想的问题时,互相辩论,从中得到一个比之前更好的答案。
5,有耐心,杰出的人,往往是最有耐心的,耐心是什么,对一件事情不离不弃,可能你在某时会很急躁,焦虑,但是你坚持了,并没有因为急躁和焦虑而停止”做事“的脚步。
6,随时准备学习,被教导是一个艺术。很多时候,我们要有”绿灯思维“,无论对于错,我都会去分析,同时你批评我,我照样”让你通行“,并且错误的地方真正去改正,对的地方继续坚持。
7,“看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小时候听到这个词,总觉得是骂人的,贬义词,现在发现,确实不是贬义词,中性词,甚至可以理解成褒义词,前提你有自己的做事原则,不是随波逐流,随着大众的思想。你在和人相处,免不了交谈,你为了达成目的,更好的完成你的目的,有些话语是少不了的,总的来讲是表扬和批评,即好话和”坏话“同时许多原则问题不能跨越,如背后道人坏话,别人痛楚不要嘲讽。好话是我们最常用到的了,但你能用的对吗,用的更好些吗。逢年过节,婚丧嫁娶,朋友喜宴,酒桌之词,知己之言,怎么说话,刚开始学习并在实际生活练习时,感觉人”说话怎么那么累“”我这样做感觉毫无意义,别人没有反馈“”这好话,怎么听都像逢迎之词,不好意思讲“”这话不能讲,有伤面子“很多时候我们要在傍晚,独自思考,有些话语如何表达,哪里是可以学习别人的,哪里自己还需要多加练习。 总结一下,“看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是一项技能,用的好可以让你和我相处都很舒服,用不好家破人亡都是很有可能的。我们可以通过模仿,最开始是模仿书中前人的话语,了解前人“踩过的雷”,前人什么时候什么场合的说话原则,关键是自己也多观察平时和我们相处很愉快,很舒服的人,他们的说话方式,做事情的方式,你都可以从中学习到一些东西。 因此我们自己也能通过练习,让别人愿意和我们交谈,从而才能进一步发展关系,因为我相信一个话并把这句话作为我的前提条件:”会交谈的人一定是个更好的倾听者,一个好的倾听者是谦虚而好学的,我们都喜欢真实,谦虚又好学的人“
一个不好的交谈者往往怀着这样一个信念,
第一类人”自大且无同情心“,”你的话不重要,我的才重要“,这一类人还愿意讲话。(好学的人 则先听完你讲,再把自己的观点结合着所听到你讲话的观点联和,互相辩论,抛出一个有探讨性的问题。)
最甚的是第二类人”自大且思维狭窄“”你们讲的一点都没有用,听了纯粹浪费时间,讲了都怕你们不懂,口都不开“ (谦逊的人 也许觉得那个人讲的对自己没价值,但他会想到,这只是他现在处在的一个阶段,是合理的问题。因此,两者都不开口,但心理上一个是开放,另一个是紧闭)
第三类人 谦逊并且好学的人,我们假设我们在讲我们最擅长的技能时,有一个人不断随着你的思维往下走,有时你停下来,他还会觉得有些惊恐,怕你起身走掉,会问一些有探讨价值的问题,那种专注而深思的表情,是让人拒绝不了的,就算有一些事情要去办,只要不是特别紧急,都愿意推掉,和他谈论完这一个”有探讨意义的问题“,在离别时,相约下次见面的时间。
我承认自己是第一类人和第二类人,但我的榜样是第三类人。他们好学,谦逊,带来的是思维活跃,和人交谈气氛融洽,与人相处保持一定距离,感觉舒适。为了成为第三类的人,抛去面子,打开心门,让自己能够听进别人的话语,最明显的表现是做事的方式发生改变。
仅一家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