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大学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写,持续性积极向上,间接性混吃等死,焦虑却愤然而前行,喜欢专业,喜欢同学,却被宿舍搞得焦头烂额……
我16年9月入学,在过去的快三年的时间里,我要特别感谢一个人,就是初中时楼上的模范班长。他因为高考失利,大学和我一个学校,在录取结果出来时,我们就建立了频繁的联系,从学校介绍到宿舍水电,无微不至,带我去学校、带我去报到、带我一起回家,周天晚上十点,还去高铁站接我,知道我最近比较焦虑,还约我撸串谈心,真的是又棒又暖心的好大哥(我平时喊他大哥)。
其实大学除了前途命运,最让我无力的就是宿舍问题,16年入学,我们两个新生和三个大四播音学姐住在一起,我还记得其中一个学姐对我说的第一句话:“学妹,那个包你别动,很贵的”,比起成绩,这样的生存环境才让我燃气复读的欲望,当然,我没有复读。好在,在宿舍常住的那位学姐人很好,虽然大家保持着较大的距离,但以礼相待,偶尔闲聊几句,学姐很温暖也很优秀,现在在某电视台当主持人。后来是合并宿舍,相邻三角宿舍并在一起(我们六人间),大二一年还算一团和气,虽然有小摩擦,但还算得上是和睦宿舍关系的典范。大三开始,宿舍关系变得很微妙,因为我和其他五个人不是同一个专业,大家作息不同,矛盾也日益多了,同在一屋檐下,但可能一两个月不说一句话,我也从没觉得大家有什么问题,只是大家不适合呆在一起。现在,我搬到外面住了,虽然每个月因为房租捉襟见肘,但久违的清静。
我的大学也没有什么创意,和大多数人一样,大一刚开始,就积极投入到了社团活动中----进学生会。和大多数学生会一样,主席团不可遏制的优越感,部员阿谀奉承,每天忙到十一点半才能回宿舍躺下,但完全不知道在做些什么,除了虚假的忙碌,别无其他。好在,在二轮面试的时候我就看到了这一点,及时止损,虽然没有聘书,但走过一个过程足矣。从大一下学期开始,我就过上了无社团无组织的快意人生,对社团榨干学生的行为嗤之以鼻,并做起了一条没有社团活动的咸鱼。
很没创意的,我现在大三下学期,还没有挂过科,虽然没有像初高中时那么努力,但成绩也还算中上,碰运气拿了一次奖学金,单项奖也不少,但对将来好像没什么用。我的确是一个很怯懦的人,没逃过课,大一的时候翘课还交了一张从学院搞来的请假条,大二请过一次假,还马不停蹄去销了假,虽然心中有个小恶魔,早上总是不想上课,周末回家也不想回学校上课,但我还是好好去上课了,哪怕心猿意马,哪怕心不在焉,我也还是没有找到逃课之后可以做的事儿。
很没创意的没谈成一场像样的恋爱,虽然有个从高中纠缠到大学的男同学,但也就是点到为止,没有牵手拥抱,没有难分难舍,因为够浅薄,所以最后只因为对方的姐姐,我们就结束了这些年犯的错。大二暑假,遇到了一个绝无挑剔之处的学弟,心中欢喜,每天联系,一同旅行,但我们心中明白,我们不会在一起,只是朋友,或是相互倾诉的对象。当然,我生活中有一个很神奇朋友,我们从来没见过面,虽然家庭住址的直线距离仅有三十公里,高中在隔壁学校上学,有一段时间中段了联系,然后又在大二的某周四下午,因为“论折耳猫的不良性状”又成功联系在一起,然后每天联系,虽然没见面,但往往陌生人才能给予我们心理的安全感,身边的人我们沉默不言,对陌生人我们才能无话不说。
对于大学,其实并没有什么印象十分深刻的时刻,前两年总是在舒适圈中,顶多考虑期末考,随便考虑一下考研还是工作,没有生活的急迫感,对于自身的认知也十分模糊。
因为我是一个极度普通的人,所以我难以幸免的焦虑,而这种焦虑,如同前辈们说的那样,集中在大三,尤其是大三下学期。要不要考研、考公务员,成为摆在眼前的难题,没考过教师资格证和六级的我就更加焦虑,不想给家里增加负担,又没法自己养活自己,成为问题的焦点,夜幕降临时,我独自坐在16楼的阳台,看着楼下车水马龙,我很迷茫,没有出口,世间越是喧嚣,内心越是孤寂。我太孤独,这些年一直如此,只是以前对于这一切的感知并不敏锐,还是会追求群居,现在我渴望独处,但也害怕孤独,前后夹击的落寞,总是让人十分脆弱,看一部普通不过的剧,我能潸然泪下,听一首普通的歌,能体会到潜藏的悲伤,然后一遍遍看、一次次听,把自己关在负面情绪的铁屋里,绝无可破的铜墙铁壁,我窝在黑暗中,反复吸食这种悲伤。
生活无比艰难,但后来的我相信好的总比坏的多,越是想要得到,越是容易悲伤,现实与理想的落差使人失去斗志。我只是一个普通不过的人,只要过普通不过的日子。
我无法准确定义什么是体面的日子,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尺度,我的体面不是进商场里横扫货物,也不是考研985上岸,我不能在黄金地段占有半点土地,但我还是很努力的生活,货比三家,买到性价比最高的东西,就是体面,干净整洁,看起来舒服,就是体面。虽然人活在世界上,就是任人评说的,但保持自己的节奏就容易泰然自若。
写起大学,像是自我安慰的心灵鸡汤,告诉自己生活美好,劝自己积极向前,但这样也没什么不好。
剩下的一年半,继续努力,加油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