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去槎山游玩已经是近十年前的事了,当时小冬瓜同学貌似也就一两岁左右吧,转眼间,他就已经长成身高一米六、体重48公斤的大小伙子啦。时光飞逝如此,到哪里说理去呀?
这个周末,俺又一次踏上去槎山的征程,这次是沾了小冬瓜的光——学校组织游学,目的地正是槎山。
按照百度百科的说法,槎山,位于荣成南部黄海之滨,槎山的“槎”字,古代作“筏”字解,船的意思。这里春夏秋三季,时有海雾随风漫上岸来,翻卷升腾,形成雾海。有时,槎山的部分峰顶浮于茫茫雾海之上,宛如叶叶扁舟,“山如海上槎”,故名槎山。又因槎山有九座较峻美的峰顶,并且,满山的岩石其色如黛,似铁的颜色,所以,槎山又被称其为“铁槎山”或“九顶铁槎山”。
槎山与威海其他有名的山略有不同,这是一座以地质较特别而闻名的山,属于奇特的海蚀地貌,其主要定位也是荣成槎山省级地质公园。其最大看点是因地质作用而形成的各式各样的奇石,以及由奇石而形成的峰与洞。换言之,此山是以自然景观为主,至于人文景观,就看开发得如何吧。小冬瓜同学并不关心这个,对他来说,能够跟同学们一起出去玩才是最重要的,至于去哪玩、玩什么着实并不重要。
对这个年龄的孩子来说,伙伴关系是最为重要的,所以整个行程俺几乎一直被小冬瓜冷落到一旁,好在同行的还有好几个爸爸,倒也不算孤单。话说俺这几年也参加过几次游学活动,发现一个现象,爸爸们参加的越来越多,以前最多也就三四个爸爸,有一次甚至就俺一个爸爸,这次小冬瓜班去了16个家长,7个爸爸9个妈妈,这比例实在已经算挺高了。可见近几年家庭教育中爸爸陪伴的重要性越来越得到重视。
俺有一个嗜好,每到一个地方旅游,总会在第一时间于大门处寻找对联,这次当然也不例外。俺一直觉得对联实在是汉字传统文化的精华,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代表景区人文景观的水平。小冬瓜跟小伙伴们已经跑得远远的了,俺站在门口欣赏着景区第一副也是最重要的一副对联:望海到太虚一片烟云摩诘书,观山得欢喜四时景致太白诗。这副对联水平极高,但俺心里却有些不舒服,因为俺隐约觉得好像在哪里曾看到过,却想不起来是在何处——但肯定不是这里。回家后一百度,果然,这副对联是写在北京什刹海望海楼的。唉,这个……好吧……还是专心欣赏自然景观吧。
·槎山的自然景观真是没得说,且不说漫步于林海间呼吸着那新鲜的空气,还随处可见各种各样的奇石和小山洞,石头虽是自然形成,但人们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像力,赋予这些石头奇妙的名字,如魔爪石、寿桃石、观音石、兔子下山等,还有成仙台,这些石头态势各异,相遇成趣。而小山洞则成为全真道家文化的传承载体,这是当年《射雕英雄传》里曾出现过的全真七子之一的玉阳子王处一修行的地方。有王处于修行过的云光洞,还有千真洞、学生洞、聚仙洞等,每个洞里都放置了大小不一的雕像,洞口还摆放着跪拜用的蒲团,时而有调皮捣蛋的孩子跪上去做出极夸张的跪拜动作,令人忍俊不禁。山的右侧是大海,蓝天碧水,飞鸥渔舟,海边的院夼村犹如世外桃源,看上去真令人心旷神怡,宠辱皆忘。脑海里自然而然地闪现过吴均的那句“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然而三个班的孩子和家长让狭窄的山路台阶变得拥挤不堪,人流缓慢的流动,小冬瓜跟小伙伴们就在前面不远处,可密集的人群让俺硬是无法赶上他。后来,小冬瓜告诉俺,他跟郑世杰两个人灵机一动,针对这种情况一人发明了一个成语,郑世杰发明的是:山路长长;小冬瓜发明的是:人多路窄。真是两个人才啊!
本来带队老师千叮咛万嘱咐不要脱离集体活动的,但时间一长,自然而然地就形成了不同层次的小分队,五三班的几个小帅哥小美女很快就形成第一集团,远远将大部队落在了身后,因为小分队有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司机”:林声爸爸。话说林声爸爸有着丰富的登山经验,对槎山也非常熟悉,在他的带领下,孩子们攀爬巨岩,摆出各种POSE拍照,时不时地还冲着空旷的山谷喊上一嗓子,玩得开心极了。
午饭是下山后吃的,为了这顿午饭,俺和小冬瓜花了100多元巨款,面包、烤肠、卤蛋、士力架、牛肉干,还有一些膨化类食品。看看其他人带的,也都大同小异,有的带着自做的寿司已经算是相当精致。而林声爸爸又是俺们大吃一惊,人家随身带了一整套登山野炊的工具:燃气炉,小锅小碗,自己烧水煮方便面,打上几个鸡蛋,还现场拌了小凉菜。更妙的是,人家不仅带着啤酒,还自带即墨老酒现场烧热后痛饮,乖乖,这才叫生活啊。小冬瓜和其他几个同学都羡慕得不行,有这样的老爸才真是幸福啊。
印象中这么大规模的游学已经有两年多没参加过了,跟着叽叽喳喳的小帅哥小美女一起,感觉自己也年轻了不少,看来这样的活动还真得多参加。
最后,趁着意兴未尽,顺口胡诌了一首所谓“七律”,给这次槎山行做个总结吧:
《游铁槎山》
九顶半隐青天外,数峰掩映一峰开。
静谧幽深千真洞,寥廓渺远成仙台。
遂有昔人乘槎去,又得全真携道来。
暂别一日红尘事,聊寄山水骋余怀。
2016年11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