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知道《文心》这本书,是豆瓣红人,著名书评人鼹鼠的土豆推荐的,她在一篇介绍阅读和写作的文章中提到这本书,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那时我正愁于想提高写作水平,却苦于不知道如何下手的尴尬阶段,于是看到土豆姐的推荐,立马买了。
这本书是由夏丏尊、叶圣陶两位先生合作撰写的,里面关于作文的所有方面都讲到了。对于初学写作,或者准备提高写作水平的人来说,这本书再合适不过。他一共有32章节,就像32节课那样,有一位老师耐心地为你讲述作文的每一个细节,关于作文的所有答案都可以在这里可以找到答案。
本书的另一个妙处在于,把关于作文的认识穿插于一个个故事中,不仅把知识讲的更透彻,让读者读起来也不会枯燥。此书满满的都是精华,本文主要是讲述的关于写作这方面的思考和总结。
作文是生活,不是生活的点缀
朱自清先生在为本书做的序里写道,作文主要有三大困难:第一,无论是读是作,学生不容易感到实际的需要。第二,读的方面,往往只注重思想的获得而忽略词汇的扩展,字句的修饰,篇章的组织,声调的变化。第三,作的方面,总想创作,又急于发表。不感到实际的需要,读和作都只是为人,都只是奉行功令,自然免不了敷衍、游戏。
其实,作文同吃饭、说话、做工一样,是生活中间缺少不来的事情。我们平时发朋友圈,和朋友在微信聊天,用各种即时沟通工具沟通工作都是作文的一部分,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不是生活的点缀。
此外,还有一个作文的好习惯要养成,“做成了自己最好先看过,有一句话、一个字觉得不妥当就得改,改到无可再改才罢手。这个习惯必须养成:做不论什么事情能够这样认真,成功是很有把握的”。
关于写作的几点总结:
(1)如何就一件事情表达自己的看法。
生活中发生的事,看到的新闻,有的让我们开心,有的让我们难过。
我们想要表达我们的情感,要如何去写呢?
只是单纯地写自己的愤怒,别人不明白前因后果,会有点摸不着头脑;只是单纯地写事情,又不足以表达自己的感情,这个时候就要先大致地概述一下事情缘由,然后在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样就会比较生动,立体,有趣。如果再多些细节,那就更好了。
(2)文章都有时代特色
从古时的山水田园诗,闺怨诗文,到工业时代的诗文,再到现在互联网时代的网文,你会发现这其中相差十万八千里。
有很多从小生活在城市,没去过农村的小孩来说,可能很难理解陶渊明的田园诗。而陶渊明是无论如何也想不到,现在的社会有电脑手机飞机微信这些新玩意。所以说,每个时代的诗文都有自己时代的特色,要真正地理解一部作品,也要结合所处的时代。
人是社会性动物,要适应社会和时代的变迁,我们的文章也要顺应时代特色,与时俱进。
(3)写法:记叙和印象的区别
“把走过哪里,到达哪里,看见什么,听见什么,平平板板地记下来,这是一法。依了自己的感觉,把接触到的景物从笔端表现出来,犹如用画笔作一幅画一般,这又是一法。前一法是通常的“记叙”,后一法便叫作“印象的描写”。”
这不仅限于游记,除了说明文字和议论文字,都可有两种写法,一是通常的记叙,一是印象的描写。
有的时候,我们写文章不生动,感觉一句话就写完了,自己看着不爽,读者看着也不爽,下面这一段话会告诉你答案:在你要写美丽,悲痛,有趣,可恨的时候,不要翻来覆去地写这些词,因为这些都是很空洞的词。要把怎样美丽,怎样悲痛,怎样有趣的具体情形和更真实的感受写出来,这样读者才能真切地感到悲痛或者有趣。随时随地观察,收得真实的印象,用作写作的材料,这样文字才会比较可观。
(4)善于观察总结,学会触发联想
文中这一段话至今被很多人引为经典:
读书贵有新得,作文贵有新味。最重要的是触发的功夫。所谓触发,就是由一件事感悟到其他的事。你读书时对于书中某一句话,觉到与平日所读过的书中某处有关系,是触发;觉到与自己的生活有交涉,得到一种印证,是触发;觉到可以作为将来某种理论说明的例子,是触发。这是就读书说的。对于目前你所经验着的事物,发现旁的意思,这也是触发。这种触发就是作文的好材料。
我们不是为了读书而读书,而是为了吸收知识,更好地理解生活,这样书才能读的有趣味,读的更透彻。
之前听说过一句话,第一个把女人比较花的是天才,第二个把女人比作的花的蠢才。“所谓触发一定要是新鲜的才好,用月的圆缺来比喻人事的盛衰,用逝水来比喻年华难再,用夕阳比喻老年,诸如此类的话在最初说出来的人原是一种好触发,说来很有趣味,如果我们袭用,就等于一味地说人家说过的话,自己不说什么了。”
(5)如何精准地表达
文章的好坏,可从三个方面来观察:一是文法上有无毛病,二是用词适当与否,三是思想的新鲜,正确、丰富与否。
文法上的错误我们可以自己多多检查提高,思想上的深度非一日可达,然而用词适当与否,我们完全可以把控。
每遇到一个词,就要想到和这个词相似或者相近的词,比如见到“学习”一词,就要想起练习,研究,考究,用功等词来,对于初学英语的人,如果用研究英语就不太恰当,用练习英语就会好得多。
我们平时要在脑海中储备足够多的词汇,这样才能选择最适合的来用,不然只能是富人四季穿衣,穷人衣穿四季的尴尬场面。
(6)善于利用背景烘托感情
我们在看电影电视的时候,都有这样的感觉:不同的场景在不同音乐背景的烘托下,效果也会呈现不一样的结果。欢快的就更欢快,难过的就更难过。
“背景的功用,在乎借了周围的环境把事物衬托,使事物的情味表现得更明显。”
(7)如何写读书笔记
我自认为自己是比较喜欢看书的,然而书看过了就是看过了,没有深度思考总结,没有好句摘录,没有写读书笔记,过不了几天,发现大都忘记了。别人问起,只是隐约记得看过这本书,究竟书里写了什么,就记不清楚了。
所以,写读书笔记就显得很有必要。它不仅会加深你对书本的理解,还能反过来检查你对书本是否真正地理解。
“写笔记的本意,愿为了自己记述读书的心得与研究结果,以备将来的查考和运用,并非像书简或传单似地预备给人看的。”
写读书笔记的方法有很多种,比如读了某篇文章,某首词,觉得这几句是好句,如果能说出好的理由,便是笔记。对于书中的疑点,也可以写出来。
(8)说什么和怎么说
作文或说话,普通总不外两件事:一时“说什么”,一是“怎样说”。“说什么”就是内容,“怎样说”就是形式或方法。而要说什么,怎样说取决于作者的经历和思考,“没有深刻的生活,决不会有深刻的作风,没有幽默的天性,决不会有幽默的作风”。
修就是调整,辞就是语言,修辞就是调整语言,使它恰好表达出我们的意思。寻常讲到修辞,总以为就是雕琢粉饰一类的玩意。这是一个严重的错误。正确的做法是致力于生活上的修养,从生活的根源立脚来做修辞功夫,切勿误信说话与写作可以雕琢粉饰取胜的。
(9)文章的架构
有时候,我们想要表达思想,意见,并没有具体的规划,写出来的时候就很凌乱,东一句,西一句,读者根本不知道我们想说的是什么。
这里就牵扯都写好一篇文章的架构,也就是组织文章的原则:
组织文章的原则,只要掌握怎样开场、怎样说出主要的意思、怎样做个结束这三个问题,其实也就是秩序、联络、统一。把所有的材料排列成适宜的次第,这是“秩序”;从头到尾顺当地连续下去,没有勉强接笋的处所,这是“联络”;通体维持着一致的意见,同样的情调,这是统一。
(10)风格的研究
我们中学时学习宋词的时候都知道,宋词有豪放派,有婉约派,这说就是文章的风格。
每个人的性格不同,擅长不同,写出的文章也不同,这便是风格的不同了。
如果文章有自己独特的风格,使得别人一看就知道是你的风格的文章,这便是作者的特色与魅力了。
风格无所谓好与坏,这只是每个人的特色,是每个人区别于另一个人的不同之处。
《文心》这本书已经看过两遍了,没事的时候还是会经常翻翻,每次都会读到不一样的新意;写文章卡壳的时候,也会看看,它总会激发我新的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