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今,我们生活在一个全新的时代,从物质中获得幸福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要根据现实的生活处境,努力建立一个既自由自在又富于流动性的简单生活形态。
《少即是多》这本书的作者是本田直之,他发现在生活富足的日本,经济排在世界前5名,日本人手中可自由支配的现金也很充裕,然而人们的幸福指数却排在81位。作者前往“世界幸福排行榜”前几名的北欧各国进行了采访,试图搞明白为什么在这样一个税收极高,每年还会有极昼极夜的国度里,人们的幸福指数却如此之高。采访后他发现,这里的人们崇尚简单的生活方式,更为珍视精神和体验带来的幸福感。
“断舍离”
书中所说的一个核心观点是,生活能给人们带来幸福的已经不是加法,而是减法,生活的减法可以让人们更加轻松愉快。这里所说的意思其实就是“断舍离”。断=不买、不收取不需要的东西;舍=处理掉堆放在家里没用的东西;离=舍弃对物质的迷恋,让自己处于宽敞舒适,自由自在的空间。比如前段时间我在家里收拾东西,处理掉了一大批这辈子可能都不会再用的东西,腾出了一大片空地,心情也顿时愉悦敞亮了许多。
为生活做减法,我们要试图降低满足的阈值,不必过多与别人比较,只选择自己需要的东西。
当钱不再起作用
内心拥有安全感的人,是不会用拼命挣钱的方式来获得安全感,也不需要房子带来安全感,就像《次第花开》这本书中说的“很多人在豪宅中逃亡”。一个内心没有安全感的人,他不会去追求自己拥有多少时间,而只追求自己拥有多少金钱。我知道的身边一些有钱人,拥有的财富已远远超越普通人的资产,在这些人中,很多人选择去接触学习禅宗或灵修,这大概也是他们想要找到内心满足和平静的一种方式。
逻辑思维中有一期讲到德国下层社会的人的生活状态,在这个高福利的国家里,穷人并不算穷。一个德国穷人可以从政府那里得到免费住房,家里的设施条件都不错,每个月还有经济补贴,正因为这个福利制度,这些主动长期失业、吃救济的穷人,虽然不穷,但他们的生活却是暗无天日。虽然不用挣钱去维持生计,长期寄生虫般的生活养成了他们的懒惰和放纵,他们已失去了挣钱的能力,和获取生活快乐的能力。真正的穷,是穷途末路,是没有希望。
别让层级制度束缚你
当我们作为一个社会人进入工作环境时,几乎所有人的目标都是升职加薪。这并没有什么不好,毕竟实现这个目标可以为我们带来诸多好处。然而人们很容易陷入到对层级的追求中,当欲望无止境,会忽略生活中其他的美好。当你身居高位时,人们尊重你是因为你这个人,还是因为你身上附有的标签、地位和权力?如果这些都没有了,你还剩下什么?
随着医疗技术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寿命会越来越长,百岁老人已经越来越常见。设想你将活到90岁,60岁退休后还有漫长的30年等待着你,也就是说,你退休后的时间基本等于你工作的时间。退休之后,卸下所有身上的光环和标签,如果你不知道退休后还能做些什么,等待你的将是黑洞洞的30年余生。
愉悦地面对辛苦
简单的生活方式,并不代表对生活没有追求,不去努力,不要有欲望,就每天待在家里看电视好了。那样会把时间全部消磨掉,你的心情并不会因此而变得更好。我们提倡的是对物质的追求要降低,但要追求精神和能力方面的提高。
提高能力的主要途径,是工作。然而很多人认为工作是辛苦的,书中告诉我们,要学会愉悦地面对辛苦。对工作的痛苦往往来自于惯性,我们的惯性思维认为工作是痛苦的。如果我们重新转换对工作的看法,认真地去思考,我们到底为什么而工作?只是为了挣钱?如果只为了这一个目的,那工作很大程度上是痛苦的,你也不会从中感到快乐和自由。工作的强大动力并非来自金钱,而是来自学习、在责任中成长、成就获得认可以及对团队的成功做出贡献。在工作中努力思考解决一个问题的时候,给你带来的愉悦和成就感,不亚于娱乐时带给你的快乐,并且这种快乐是持久的、可延续的。
拥有获得幸福感的能力
让我们像《少即是多》中倡导的那样,为生活做减法,卸下不必要的生活包袱,轻松上阵,减少一些生活的目标、生活的束缚和一些不必要的欲望,生活才能变得更加轻松愉悦。
幸福并非只能通过实现某个人生大目标才能获得,那样的幸福感一定掺杂了太多欲望的成分,当欲望转移,或欲望更多时,幸福感会渐渐消失,失去方向。
真正获得内心的幸福感,其实多来自于生活中的小确幸,即小小的确定的幸福,是当下情感最真实的流动。这样的幸福,像沁人心脾的小溪流,虽不惊天动地,却滋润了心灵,踏实,不慌张,不恐惧。
愿你每天的生活都充满小确幸,找到内心满足与安全的真正源泉。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