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电视剧《叶问》,看到阿寺说:“你不是野狗,不知道野狗的生活。”其实野狗也不是那么容易当的,经常见到一些脏兮兮的、目光冷冷的狗,以为是野狗,但是一转身,跟着主人屁颠屁颠的走了。原来他们是被生活遗忘的家狗,仍旧能恋着旧主人,摇尾乞怜。
其实野狗也不是那么容易当的。野狗之所以是野狗,不在于它是否在流浪,而在于它的心,是不是在向往着独立和自由,凭借自己的力量,寻找食物,从来都和那些妄图招安者保持一定的距离,更在于它的骨子里有一种独立的冷眼看世界精神。
如果就容易被招安,容易被驯化这一点上讲的话,文学家倒是和狗是一族。文学,就是不满于现状产物。正是因为现实不如意,不是自己想要的那样,才在心中创造一个新的世界,让它更加符合自己心中所想,然后用语言表达出来;遇见了不平之事,有没有地方可以说,没有人倾听,就只好用文字写出来;即便是那些看似性情的文字,其实也是无言的梦想之言。
执着于文字的人,也可以有几种:迎合现状的写作者是哈巴狗,见谁都笑脸相迎,唯独对那些一脸不满的人叫上两声,对和他抢食的同类叫上两声;执着于逗人一笑的是马戏团的表演狗,只要你给他饭吃,它就表演各种高难度的动作,只为博得主人的高兴,周围群众的喝彩;整天穿着华贵衣服的是贵妇人的宠物狗,穿着原本不需要的名贵品牌,时不时的炫耀一下,抖一抖毛衣,生怕别人不知道有人愿意出钱包装它一样。真正的文学家是生活在荒原上的野狗,远离人群,但是并不在生活之外;能够站在高地之上,冷静的观察这个世界;衣食不仰仗于人,所以叫的也自由;肚子常常饥饿,所以总是不满足;从没有什么宴会沙龙,所以也没有什么应酬;从不拉帮结派,自然就不用天天参加化妆舞会戴着假面具示人;它只是冷静的观察世界,然后写出人世万象,不偏袒,不美化,不文饰,不姑息,拖着疲惫的身躯,在荒原上游荡,苦苦思索人类的一条高尚之路。
所以这样的野狗,在动乱的年代里面,固然是前驱者,但是并不被那些主将们所引为同志;即便是到了动乱年代结束了,世界发生了变化,他们依旧是游荡在边缘,为主流所不容。他们注定是少数。
于是有人以鲁迅作为驳论的例证。但是鲁迅是属于大多数人的吗?被称为是中华民族的脊梁,被称为是中华民族前进的方向的鲁迅,原本就不是宣传者所说的那样,他异常的情形,知道自己会被包装,会被利用,他知道棒杀不了之后他们采取的手段就是捧杀。让被捧的文学家高高在上,脱离民众;让民众认识不到真的的文学家,看不到他的内心。这样的话,这个真正的文学家就只是一个空壳子。所以现在有几个人真真正正的度过鲁迅呢?何况是在他正要被踢出中学语文课本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