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才是成功之母,有一个“胜利者效应”(The winner effect),这原本是一个生物学术语,可以概括为:动物在战胜一些较弱的对手之后再与更强的竞争者较量时,胜算将会比直接面对强敌大得多。这个效应对人类同样适用。成功会改变脑中的化学效应,使你更能集中注意,更聪明、自信并且更具攻击性。这个效应如同药物一样效果强大,并且获得的胜利越多,你越能够持续下去。但是这个效应也有负面作用,因为获胜会使人生理上瘾。
2017年《科学》杂志在线发表了一项研究成果,这个研究发现了“胜利者效应”的神经环路。这个效应背后的脑机制关键在于,哺乳动物大脑的中缝背侧丘脑投射往前额叶皮层的神经环路。所谓神经环路就是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在传递信息上起着重要作用。研究人员用“钻管实验”来验证结果。在一根两头开口的玻璃管内,实力强的小鼠和实力弱的小鼠从两头放入,最终实力弱的小鼠会被强者给挤出去。但人为调节前额叶皮层神经细胞的活动水平,会让竞争关系逆转。被抑制了这群细胞活动的好斗小鼠会变得消极,不再好斗、好推挤,还出现了主动后退的现象,最终在钻管比试中输给原先的“手下败将”。而原先战败的小鼠在被研究人员激活这群细胞后,变得更英勇,发出了更多的推挤,最终“逆袭”为获胜者。不仅如此,研究还发现,胜利者效应可以在不同行为之间迁移。这对人的实际生活也有指导意义。
除了上述生理学基础,胜利者效应与以下因素也相关:1.自我暗示效应:当个人通过竞争获得胜利之后,会不自觉的暗示自己的能力足够强(向内归因),在下次竞争到来时,就会觉得“上次那么难的竞争我都赢过来了,这次肯定也会”,心理暗示就会让他的潜能和能力高于没有心理暗示的人(具体试感受性来定);2.趋避理论:人都有怕失去的概念,做减法难于做加法,当尝过了竞争后的胜利之后,是会上瘾,为了不失去这种体验,会比别人多付出也要获胜,动机就会更强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