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发生在河边的故事。
青铜在河的那边,那边是一个村庄,叫做大麦地。葵花在河的这边,这边建了一个“五七干校”,生活着像葵花和爸爸一样来自城里的人们。河两边的青铜和葵花,因为这条河,而使青铜和葵花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成为对方一生的牵绊。
葵花的妈妈在葵花三岁时离世,葵花的爸爸独自抚养着葵花。葵花的爸爸是一位雕塑家,城里各式各样的青铜葵花都是爸爸的杰作,他是如此钟爱葵花,他创造了如此精美的青铜做的葵花,葵花的名字也正是源于爸爸对葵花的喜爱。大麦地的葵花田,那浓郁的葵花香味,吸引着爸爸向她走去。在心满意足地收获创作的数幅葵花画作后,归来的途中,却不幸地被这条河夺去了生命。爸爸,永远地留在了大麦地葵花田。
干校的人决定把葵花放在大麦地寄养。日落时分,最后一刻,青铜的爸爸、妈妈、奶奶,还有青铜和他的水牛,领走了葵花。从此,青铜有了葵花妹妹,而葵花,有了青铜哥哥。
苦难是生活的主题,而爱,却始终相伴左右。
葵花摸到了红色的银杏,青铜摸到了绿色的银杏,葵花上学,但仍能看到葵花放学后趴在河边沙地上教哥哥青铜识字的情景;青铜卖完全家人辛苦织成的芦花鞋,直到自己脚上的那一双,赤脚踏雪跑回家,那双脚,干干净净,通红通红;狂风骤雨过去,只剩下断壁残垣,家里不得不更加节俭、辛劳,必须得盖新房子了;青铜用萤火虫做成了南瓜灯,葵花再也不用去翠环家或秋妮家了,这是大麦地最美、最亮的灯了;为盖新房,四处举债,新房盖毕,需要还钱,而作为还钱的重要经济来源茨菰却被毁掉了;没有银项链,青铜为葵花做了一条冰项链,那是最美的项链,那晚,是最美的葵花;蝗虫铺天盖地,所到之处,寸草不留,天光地净,奶奶又拿自己的首饰去换米了,青铜“偷鸭”事件终于水落石出,村民民也终于等来了救灾的粮船;奶奶为节省粮食,远赴妹妹家摘棉花,终致一病不起,葵花为了给奶奶攒医药费,跟随大船去摘银杏,而日夜在码头等候的纸灯笼是哥哥青铜守护的心;城里的人来了,要把葵花接回城里去,而抗争终究敌不过市长的命令,葵花被接走了,青铜一天天躺在草垛上不下来,直到那天,一声“葵花”飞跃过那一望无际的葵花田,青铜,终于会说话了。
作者曹文轩写《青铜葵花》, “是在享乐主义泛滥的今天,作为另一种声音的存在,他进行的是一种逆向的思考,是对苦难与痛苦的确定,也是对苦难与痛苦的诠释”。文中的痛苦时代已然不再,现今我们不再为温饱忧虑,但痛苦仍然继续,生活的压力与苦难,依然在折磨着当下的人们。苦痛千篇一律,但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应对这苦痛,是自暴自弃,是愤怒怨怼,还是在苦痛中成长,用善良、用热爱来面对充满痛苦的生活。我想,《青铜葵花》告诉了我们答案。在面对苦难与痛苦时,我依然看到了青铜葵花一家人、大麦地人闪烁着的内心淡然、富足的光辉,那是无论多么大的风雨都难以将其磨灭的光辉。“我们需要的是面对苦难时的那种处变不惊的优雅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