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居住的小区有一家超市,平时买菜的时候就会溜达到他家去买,店主是一个40多岁的中年男子。
有时买菜的时候,赶上他店里生意忙,他就会让他的儿子来照应我,后来彼此渐渐熟悉,聊天攀谈中他得知了我的老师身份,非要向我取经,请教关于教育小孩的问题。
他和我说,他的孩子上初二,学习成绩忽上忽下,很不稳定,有时成绩好了能考到班内前十名,有时成绩考的不好就会跌出班级前三十名,这让他们很苦恼。
我问他,你们平时也管教他吗。
他告诉我,怎么不管啊,他成绩下降的时候就一个劲的说他。
“那效果怎么样。”我问他。
“看不到什么效果,孩子也不怎么听话,每次教育他的时候,孩子很没有耐心,听不进去别人的话。”
看得出,他很苦恼,他对眼前的这个孩子有些束手无策。
然后他问我:“孙老师,你觉得孩子怎么管教,怎么说他就是不听,真是拿他没有办法。”
我顿时想到了心理学上有一种名词,叫超限效应。超限效应指的是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从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反映在家庭教育中就是:你越是对孩子唠叨,孩子就会越烦。
于是我这样回答他:你不要老是对他进行批评教育,这样孩子心智上会有阴影,你可以提供一些道具和积极向上的学习材料,变相的让他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但是他听完我说的这些,一脸的茫然,仿佛在他眼里,孩子想进步只有批评说教一种方式。
他的这种想法我深有体会,因为作为一名老师,我也曾用不厌其烦的唠叨面对顽固不化的学生。
2
记得我做辅导员工作的时候,整个大一新生有100多人,学生来自五湖四海,形形色色的学生都有,素质也是参差不齐。有的学生很乖巧听话,有的学生就有点不识时务,也许是野蛮生长惯了,总有那么几个学生不按套路出牌,你让他认真听课他不听,你让他做作业他不做,你让他往东他往西,你让他打狗他偏撵鸡。
其中有这么一位学生,他是南方人,单亲家庭,也许是从小经历的和别人双亲家庭不一样,性格有些孤僻,而且相当敏感,别人一句无心的话就可能让他勃然大怒,因此,同学们都开始疏远他,他总是一个人显得很落寞。
后来,他开始频繁的逃学,有课也不来上课,同学们之间组织的活动也不去参加,喜欢一个人闷在宿舍上网打游戏,为此,我曾多次找他谈话,但效果甚微,他依然一副我行我素的姿态。
为此我发动了他的同班同学,对他进行说服教育,但由于学生之间对他本来成见就很深,很少有学生可以给他推心置腹的聊天和谈话。
进而我又和他的家人联系,他的妈妈很通情达理,但也是表示很无奈,并说她的小孩一直都这样,听不进去别人的话,在家的时候也很少和她交流。
可以说,我动用了一切可以动用的力量,总想着哪怕我说服不了他,也总会有人可以唤醒他吧,可是很遗憾,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说服的了他。
后来我又想,既然软的不行那硬的总可以吧。
于是我又对他进行了地毯式的狂轰滥炸,向他反复说,如果你不上课,这科成绩会不及格,不及格要补考,补考不过要重修,重修不过会影响毕业,还有可能拿不到毕业证,对未来找工作会很麻烦等等。
可是,无论我怎么样的苦口婆心,他还是一副满不在乎的姿态,依然旷课逃学,依然我行我素。
如果你是一名老师,你会怎么做?
你也许会说,这样的学生连家人都管教不了,别人更是浪费时间,只能任其发展。
或者你会说,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如果你这样想,一种可能是会走向极端,那就是你苦口婆心的说教永远起不到效果,还有一种可能是,他终于良心发现被感化了。
很明显的,我的这位学生就是那种无论怎样的规劝和说教,无论来软的还是来硬的,都无济于事的那种学生。
如果是这样,那是不是就任其发展不管不问了。
在我看来,不管不顾既解决不了问题,也让你的苦口婆心竹篮打水一场空。你不仅没有担负起一个老师的责任,也让学生走入了更加悲壮的深渊。
如果来一个角色转换,把你的角色换做是一个父亲,你会选择任由其发展吗?你会任由他自甘堕落吗?
当然,肯定不会。
3
我认识很多家长,他们被这个时代过于偏激的单向度价值观蛊惑,希望孩子将来能够富贵前程出人头地。所以当自己的孩子没有考出理想的分数或没有达到他们的期望时,他们总是一根筋的对孩子进行严厉的批评教育,还美其名曰“说你是为了你好”。仿佛在他们看来,只有通过说服教育才能规劝和改变一个人,才能让一个走歪路的少年走向正常的轨道。
可是,一味的唠叨真的能起作用吗?
记得一次乘公交车,听到两个上初中的小孩聊考试成绩,其中一个小孩考了85分,另一个小孩考了96分。
其中一个和另一个说:“我现在对考多少分都无所谓了。你要是考了59分,他们就会说,就不能努努力,考到60分以上啊;你要是考了70多分,他们就会说,你看看人家考八九十分的,就不能和人家学学啊;等你考到了99分,他们还是说你,你就不能不粗心啊,就差一分就满分了;你真的考到了100分,他们还是会说你,别以为这次考了100分就了不起,别骄傲。”
他还说:“我天天回家都提心吊胆的,反正考多少分他们都要说你,我一点也不在乎学习成绩了。”
说完,他垂头丧气的不说话了。
这时,另外一个小孩开嗓:我的父母不是这样的,他们很少评论我的学习成绩,最多只是给我灌输一些以后的路想怎么走,然后会给我看一些成功者的励志故事,他们更愿意让我自己领悟。
小孩童言无忌,一车的人都聚精会神的在听,有人觉得好笑,有人却若有所思。
很明显的可以看出,对孩子进行说教的家长,不仅没能起到很好的效果,还加重了孩子的逆反心理。对孩子进行鼓励和引导的家长,孩子能够在一种宽松的氛围中进步和成长。
这让我想到了我的曾经。
上高中的那阵,学习成绩很不理想,也没少被父母反复的说教和讲道理,但效果甚微,因为当时的我,并没有意识到学习有什么用,也看不清未来发展的路,只想跟着感觉走。
后来,父母见对我施教无用,托一个有名的书法家写了四个大字装裱在我的床头,这四个字是“背水一战”。那时我上高三,学习压力异常紧张,每次深夜睡觉前抬头都能看到这几个字,让我对这个成语有了深层次的解读,我被成语背后的故事感动,竟然就一板一眼的好好学习起来了。
可以说,在我的学习成长轨迹上,父母用这样一种不动声色的暗示和提醒让我顿悟了自己,也纠正了自己。
父母的例子让我深刻的认识到,对于一个成长中的孩子来说,一味的说教永远没有自身的顿悟来的深刻和清晰。
于是,当我的那位学生依然在得过且过的时候,我停下了我那些毫无意义的唠叨,而是转而对他进行暗示和提醒,我开始旁敲侧击的给他灌输一些教育的使命感、荣誉感和对未来的责任感,大约过了半年,他对学习的热情已经明显的有了很大的提高。
4
电影《心灵捕手》里,少年威尔有惊人的数学天分,但叛逆不羁,到处打架滋事,并被少年法庭宣判送进少年观护所,后被发现他才华的麻省理工大学蓝勃教授保释出来,并帮助他寻找心理医生治疗,直到遇到了心理辅导专家桑恩。在桑恩的努力下,两人由最初的对峙转化成互相启发的友谊,从而使威尔打开心扉,走出了孤独的阴影,实现自我。
在对威尔的教育过程中,桑恩的手段并非令人作呕的循循善诱,也不是咄咄逼人的规劝与说教,他最大的魅力在于,用沉默与爆发交错并进的方式,让年少轻狂的家伙,在肆意诋毁别人的瞬间突然发现自己的愚蠢、在妄图使用庞大知识储备来攻击别人时,懂得自己的才情也许爆发的并不是地方。
以前听过这么一句话:身传重于言教。采用一种适合的方式帮助他改正错误比说出他的错误让他悔改更有效果。
我认识的家长中有这样的,他们总是要求孩子要学习要进步要努力,而自己却盯着电视机屏幕把一个姿势瘫成一具卧像,或在牌桌前把午后阳光坐成暮色苍茫,当孩子学不下去的时候,他们只是大声的斥责,转手又在自己的生活里醉生梦死。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会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上形成某种映射,父母的斥责和批评只会加重孩子进取的信心和勇气,父母虚度光阴不思进取的行为也会一点点消磨掉孩子改变自己的动力和希望。
你都不上进,凭什么要求孩子努力?
新东方总裁俞敏洪谈到教育的问题时,曾说过这么一个例子。他说每当他的孩子在学习看书的时候,他也会拿一本书坐在孩子旁边,跟着孩子一起进步学习。
这就是身传的力量。我什么话都不说,但孩子会看得到。
可能有的家长会说,学习只是学生的事情,我们白天要工作晚上还要操持家庭,哪有时间和精力陪着孩子学习,只是你再忙有俞老师忙吗,作为一个成功人士都肯花时间陪着孩子一起成长,你有什么理由不可以。
退一步说,如果你做不到向俞老师那样和孩子一同进步一起学习,你也要学会用一种暗示或者提醒的方式让孩子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而只是一味的说教大声的斥责,只会让孩子的反抗情绪加剧。
所以,当你发现你的说服和教育对他没有任何意义的时候,就应该适时的停下来,然后找到一种更具亲和力的方式让他接受和领悟。而不是,让你没有意义的唠叨干扰了他内心的宁静,让你的指手画脚使他失去了顿悟和蜕变自己的信心和勇气。
说的少一点,做的多一点,效果也许会更好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