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刘的祖母是一个地道的农村妇女,保守而又规矩。
小刘的祖母生长在那个缺衣少食的年代。那时的家庭为了能让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长,都会给孩子起一个贱名,诸如“二狗”、“石头”之类。因为那时大多数人的命运是金贵不起的,于是“贱命好活”这个近乎于真理的观念一直置根于民间的土壤中。
小刘的祖母也有一个贱名,叫做“泡粑”。(所谓“泡粑”是西南方一个小地方的方言,其实就是一种用米做的米糕。凡是过年过节,红白喜事,这种糕点都是常食之物。)
小刘在他三伯结婚的时候才知道自己的祖母有这么一个名字。
事情是这样的。
那个年代的婚姻是那样的单纯,几乎直接单纯到一个族系的传宗接代上了。所以,那时一个男人结婚,便是整个寨子的大喜事。
这一天,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一众朴实的农村人,带着好不虚假的笑容为这一对新人送上最为真挚的祝福。
一切停当。
小刘家新迎进门的三娘便要出来认识自己的崭新的家里人和陌生的亲戚。
这是一个善良、大方、直率的农村妇女。她笑很真诚,声音很洪亮。
她和自己新环境里的亲人们寒暄了一阵,便扯开喉咙,大声道:“今天是个好日子,一会儿我将带来的十斤米的泡粑蒸好,大家一起宵了夜在散。”
众人一惊,随即有掩面偷笑的,掩不住笑出声的,一惊之下呛了一口水的,场面很是尴尬。
大娘忙上去扯着三娘的袖口,道:“背时的家伙,你怎么当着这么多人直呼妈的名字呢!”
三娘一听,脸一下子红到脖子上了,慌忙解释道:“我不知道呀......我不知道呀......”
村里讨嫌的长辈借题发挥,道:“这媳妇要得哟,刚进门就要蒸‘泡粑’给大家吃呢!”话音刚落,又是一阵哄笑。
小刘的祖母在一旁,更是气的两鼻孔直冒烟,刚要发作,却被祖父拦住了。这时村长站出来圆了场,这事才过去了。
事后,小刘一家人便有了商量:“以后这家里的人都不能叫泡粑作‘泡粑’,都要改口说成米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