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本方法”不是大话不是滥用,是客观的说法,指的是万事之先,不复杂,但没几个人记得住。
现在书籍很多,除却学生时代的课程书籍外,我也看过很多。
很多书籍看起来,很不错,的确很不错,但是有些大小麻烦,一是比如财经类,无论是08年正式开始炒股看的股吧博客、还是09年考《证券业从业人员资格》时候《证券分析》中的道氏理论,还是后来摆脱幼稚阅读的形形色色的带有观点的书籍《聪明的投资者》、《富爸爸穷爸爸》、《投资大白话》、《股市进阶之道一个散户的自我修养》等等,每个都很有特点很有道理,读起来都有一种不错不错的感觉,但是如果用现在的阅读速度、因信息获取方便和兴趣的双重作用导致的结果就类似于点击,最多也就是操作灵感,更多的结果就是手中的散沙慢慢消逝;二是高中时代接触最多的散文小说类,比如美籍华人作家刘墉老师,没错,确实讨厌刘墉老师的作品,什么外交官什么的看似很有道理的,都是预设氛围预设条件之后的绝对结论。这些麻烦其实是一类的,就是难以取用,大麻烦是浪费了人生苦短。(有一类书是很好的,就是层次清楚深入的客观知识陈述类,比如从业资格考试中《证券市场基础知识》、唐朝的《财报》系列)
很多大家最后都会说,要形成自己的理论,这是大白话,却是最值得理清楚的大白话,不过理的也是最少的。一是怎么算形成自己的理论?二是形成自己的理论之后是否大功告成?
怎么阅读?
1.个人的实践和认知,要足够深入和广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2.阅读和实验他人的理论,要足够广博和深入。
3.形成自己的理论,有层次,有逻辑的理论。“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最基本的原则”。
4借鉴意义的“阅读和实验他人的理论”,引入和强化到自己理论的层次和逻辑当中,修正完善自己的层次和逻辑。
核心是形成层次和逻辑,这话直白简单,实际上太难做,一是很多人一开始或过程中就没有意识到过这是方法论,而有些人做着做着就忘记了跑偏了,我自己也是倒逼着形成了财务估值的层次关系,将平行的优缺点,转化为了立体的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