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间访谈里听到贾平凹说,一个老人每年大年三十要做自己新一年的计划,做的特别详细。甚至都做到了120岁,仿佛像告诉阎王爷:我还有事没办完,我不能走。
过去一年里老觉得自己缺点什么,又说不清楚。从高中起养成了做年终总结的计划,最近两年练练淡忘了。没有对过去的总结,也没有了对未来的计划。所以生活就像了一个无头苍蝇,有一天过一天,毫无输入,更无输出。
读了几行泰戈尔的诗,同时又想到,自己为什么会有所谓的“放弃写作”。当然客观上来讲,坐下来的时间少了,整段空闲时间也少了,零碎时间纸笔经常不在身边。而更主要是,社交圈变广了,文邹邹的表达方式不能适应现代化的生活节奏——而表达的背后是思维。所以放弃了写文,其实是想放弃原先“落后”的思维,转而吸收“先进”的思维。
其实,这里我把一些关系弄错了,表里不分了。原先的写作习惯不能适应快节奏的生活没错,但是现代城市有现代性的表达方式。我没有去更新自己的表达,而是笼统地认为文学本身已经“落后”了,拖自己后腿了。所以泼脏水把孩子也泼出去了。直到刚才才短暂地感受到,由文学带来的心境平和,是多么难得。
这种传统与现代的纠葛,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中,我感受到了许多的不安。而原先化解这种不安的文学被我遗忘、疏远了,转而用一些所谓现代性的方式去转嫁焦虑,在灯火酒绿、声色犬马之间寻找寄宿,其实只不过是在将焦虑延长。
昨天和晴聊天,说到我们应该更多关注到自身需要具备的知识、能力,而不要只是去关注一些空洞的价值、理念。现在想想,表达能力,原本的确是我引以为傲的能力之一。时代在改变,表达的方式自然更加丰富多样。可我们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总是与人本身密切相关,这一点不会改变。几年前自己认为落后了的,不是文字表达这种手段本身,而是用文字来描绘现代生活的能力。因哎要做的,是更加频繁地去锤炼自己的文字,使之与日新月异的时代相适应,而不是因咽废食,彻底放弃。放弃语言文字的本质,是在放弃伦理,放弃思考。
最终,只能成为时代洪流裹挟的躯壳,行尸走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