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了一个故事,一个关于一位有名的禅师教导徒弟由小事上提高悟性的故事。说的是某天禅师指着一棵枯树问徒弟们:“你们说,是枯萎的好,还是向荣的好。”一个徒弟不假思索的回答道:“当然是向荣的好。”禅师断然否定:“灿烂终将归于消灭。”
另一个徒弟见状,回答说:“我看是枯萎的好。”谁知,禅师也同样给予否定:“枯萎也终将过去。”这时,从远处走来一位沙弥,他说:“枯萎的让它枯萎,向荣的让它向荣。”禅师听闻此话颔首称赞。
这世上没有永恒的东西,随着时间的流逝,灿烂也罢,枯萎也罢,都将烟消云散,不复存在。这世上的任何事情,都应该顺其自然,不必执着,这才是禅的态度。
在我刚毕业后很长一段时间,依旧是学生时代纯纯的心态和模样,没有意识到每一年应届毕业生的就业率与我自己有何关系,当我也成为这浩浩荡荡的求职大军中的一员时,才突然有种莫名的恐惧感。
我觉得,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人都是需要有身份上的定位,并且有一个适合你待的位置和地方,才会觉得心安。比如,在学校是学生,回到家是父母的宝贝孩子,走进社会有份工作。
伴随着年纪的增长和阶段的变化,我们的身份随着转换。倘若一时间没有衔接得好,中间出现了空档,我们便会觉得不安和迷茫。这种感觉在刚刚毕业还没能寻得一个可以落脚的地方时最为明显。
从前跟同事聊起来的时候,说过,没有找到工作之前一心想的是要找个好工作,工作稳定了以后一心想要找个好对象,有了对象以后一心想要结婚生孩子...
应该说这些一连串的事情,算不上是欲壑难平,只不过是从小就耳濡目染的意识而已,已经深深地固化在我们脑海里,到了某一阶段就应该按部就班地走下去就好了。
只不过在这个过程中,很多人都很急,我也一样。会在心里不由自主地跟别人比较,甚至跟着别人的节奏跑。当我最要好的两个朋友接连传出二胎的喜讯之后,我终于想明白,追着别人的节奏跑,永远难以望其项背,半道就会累到歇菜了。
我没有追上别人,反倒在这个过程中,都没有好好考虑自身生活有无症结,如何进行。当我逐渐慢下来之后,我才体会到“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这句话的含义,同样的,别人在自己的世界里经历的好与坏,也跟自己毫无关系。
养育孩子其实也不仅仅是很多人说的只是为了使自己的生命完整,我觉得其实也是在孩子的身上父母再一次孕育自己的人生希望。无论这个希望是缔结一代代和谐完美的家庭关系,还是分享孩子未来无限可能的人生经历,这都无可厚非。
相比较而言,我并没有落后,我只是将这种希望安放在了自己的身上,在我觉得目前不是养育一个孩子的好时机的时候。
有人曾经做过一个实验,在一群孩子面前画一个半圆,结果很多孩子顺手拿起画笔顺势将这个半圆连接成一个圆形。孩子画一个圆其实只是一个下意识的动作而已。
但这似乎也说明,人对于完美的追求自幼年起便已经形成于潜意识。成年后,这种完美已经不是仅限于一个图形的完美,它可以引申到爱情、婚姻、事业、习惯,从一而终,无论内在如何,都会执着地维持一个和谐完满的表面,并无限期地延续下去。
很多时候,面对婚姻或者感情,我们不肯淡化控制权任凭其顺其自然地发展,主要是怕感情就此也会淡化甚至分崩离析,所以做出各种努力甚至刻意讨好。
但殊不知感情这种事向来是最不易受控制的,你以为的百般付出其实毫无控制力可言。人心所向,是非人力能扭转的。
让枯萎的枯萎,让向荣的向荣。顺其自然,就让万事万物还原本来真实的面目,直面现实总好过躲在背后一味地挣扎纠结。
该来的总会来,我哪儿也不去,就在这儿等着。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