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句古话叫“升米恩,斗米仇”。当然,这句话还有很多版本,比如有的说法是“斗米恩,担米仇”,也有的说法是“斗米养恩,担米养仇”。
虽然版本各异,但意思却都指“在别人危难之际,即使你只给了很小的帮助,对方也会感激你;反过来,如果你给别人的帮助太多,让对方养成了习惯,但某一天突然停止了帮助,反而会招致怨恨,甚至成为仇人。”
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被后人誉为“兵仙”、“战神”的韩信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虽然韩信后来得到萧何的推荐,成为刘邦打败项羽的最大功臣,成为“汉初三杰”之一、“汉初三大名将”之一,并因功封为淮阴侯,可谓飞黄腾达。但是,韩信年轻的时候家里非常贫穷,连一口饱饭都吃不上,老是在别人家(有点儿亲朋故旧的关系)蹭吃蹭喝,而且韩信饭量很大、像头饿狼。可是,韩信吃完喝完后啥钱也不给、啥活儿也不替人干,只道声谢就背着他的宝剑、拿着他的兵书到街上、河边或城墙根闲逛去了。
虽然韩信很聪明,经常换着人家蹭饭。但是时间一长,韩信这种吃白食的行为还是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满。于是家家户户都开始讨厌他、对他不待见了,毕竟“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啊”!
幸运的是,后来韩信遇上了比较欣赏自己、认为自己不是凡夫俗子的淮阴郡下乡南昌亭长。在这位亭长家里,韩信一连蹭了好几个月的饭。不过,对于韩信这种吃白食的行为,这位比较有涵养的亭长并没有发作。因为他和韩信的关系更像是朋友,而且也不至于真被韩信吃穷!
但是,被韩信给吃急了的亭长夫人就不这么想了。在她看来,韩信就是一个没脸没皮的、每天按时来蹭饭吃的、没出息的男人!所以,她决定采取点措施逼走韩信。
最终,亭长夫人想到了一个好办法,并且获得了亭长的默许。韩信后来和亭长及其夫人绝交,可能就是因为韩信觉得亭长不够义气,因为他没有阻止他的夫人对自己下“逐客令”。
亭长夫人究竟用了什么办法把韩信赶走了呢?《史记·淮阴侯列传》是这样记载的:“乃晨炊蓐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也就是说,亭长夫人故意把吃饭的饭点提前了(其中早饭还是在床上吃的),不等韩信过来吃饭就抢先吃完了!这样一来,韩信按正常饭点过来吃饭就什么都吃不到了。明白亭长夫人用意的韩信最后只能“怒,竟绝去”,一生气就“仰天大笑出门去”了(其实是饿着肚子很不情愿的离开的)。此后,韩信再没有踏进亭长家的大门。
时隔多年,当飞黄腾达、光宗耀祖的韩信再次见到亭长及其夫人时,他仍然对当初被亭长夫人赶走一事耿耿于怀,认为亭长做好事不能善始善终。所以,对这两位曾经连续几个月让自己白吃白喝的恩人,韩信只回报了区区一百钱,并且对亭长讥讽道“公,小人也,为德不卒”。
但是,在此之前,韩信对那位仅有“一饭之恩”的漂母却回报了一千金。因为在韩信看来,当他被亭长夫人赶出家门之后,被饿的有气无力时,是在河边漂洗衣服的漂母给的一点饭救了他。
虽然漂母的家境没法跟亭长家比,给的饭也不如亭长家的喷香,但是,在韩信加入项梁、项羽叔侄二人的部队之前的几十天里,韩信一直吃的是漂母给他留的饭。当时,备受感动的韩信信誓旦旦地表示要重重报答漂母,但是后者却说“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最终,这位施恩不图报的漂母在韩信走上人生巅峰后得到了韩信千金的奖赐。后人遂因此演化出“漂母饭信”、“漂母之恩”、“一饭千金”、“千金一饭”等著名成语。
和漂母付出的“升米”相比,亭长和亭长夫人的付出真可用“斗米”来形容;但是他们最终得到的回报却少得可怜,根本无法与漂母相提并论。可笑的是,韩信在讥讽亭长做好事不能善始善终时,也忘了反思自己对亭长的回报是否称得上“君子之为”。倘若韩信知道“奉之以一饭易,奉之以百饭难”的道理,他一定会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感到羞愧!
对亭长及其夫人而言,韩信后来的做法真可谓是印证了“升米恩,斗米仇”这句俗语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