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想趁着端午小长假去武汉玩一玩。室友问我去找谁,我说我闺蜜。她:“啊?”我说我:去找一个朋友。其实我与这位朋友已是十几年的老友了。从一出生到我们十岁我们几乎是天天腻在一起,形影不离,可谓是真正的青梅竹马。直到十岁那年我们家搬去了另一个城市,我们的生活才慢慢像两条平行线一般渐渐平行。
其实从十岁到我们现在的十八岁,在这八年间我们也有过短暂的聚会,也有过断断续续的通信,但终究是“我们”越来越少,口中的“我”越来越多。直到现在我们相见了也还是会相谈甚欢,但我们分享的更多的不过是身边的肤浅的喜事,而彼此隐藏的心事、秘密越来越多。好像年少时的爱情、友情都是如此,坚固于一次伤痛的分享,而快乐的事情似乎很轻易地就有另一个人代替。这或许也是室友在问到她时,我对脱口而出的闺蜜两字竟会感到一丝尴尬,竟会觉得用闺蜜两字来形容我与她会显得太过亲昵。
记得之前录取通知下来的时候,我与两个初中的挚友在一个城市,当时我兴奋地说那我们三个岂不是又可以和以前一样了,当时一个朋友就说我们还会一起聚、还会一起玩,但经历了高中三年的残缺,我们是怎么样都回不去从前的。
第一次知道“物是人非”这个词还是在初中学的李清照的词,当时只是觉得有一种诗意美,如今才真真是体会到了这词背后的一些沧桑。其实步入大学的我们,如今都有了新的朋友圈子,在各自的时空里肆意地快乐着。但偶尔回忆往昔,无论在过去的那一时光里,对方扮演着多么重要的角色,物是人非,我们终究是变成了好朋友而不是最好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