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南山国际会议中心,诺大的会场座无虚席。
在深圳的首次分享,科恩博士先对不同星球的联合创始人童昕女士前面提到的“不同”这个字眼,大为赞赏——每个孩子来到这个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要先全然无条件的接纳这一点,觉察到这些,才能更好的学会爱、给予爱。
整个讲座从三部分展开,了解你自己,了解你的孩子以及什么是高质量陪伴。
去讲座前,我很期待看到科恩博士对丰富游戏的现场演绎和他本人能量释放时的状态。有时我们缺的是游戏,但更缺的是状态和情绪。
以下是本场讲座对我的几点启发,希望可以为你带来启发和帮助。
底层逻辑:
01.联结是养育的核心。
万物归一,纵观众多教育体系,首先,都不约而同的强调通过联结,和孩子把心❤的桥梁搭建好,才能用其他的各种手段抵达内心、解决问题。
比如正面管教里先连接再纠正的概念。孩子的成长本就是一个不断犯错的旅途,家长需要做的不是不断告诉他不能这样不能那样,而是要时刻和他在一起,先以懂他的心,站在同一条战线。
很多事情,当父母看到时呈现的许是荒诞的表面,但若究其本质,没有任何孩子的发心,是想把事情弄得一团糟,只是因为他是孩子,因为他的表达方式有局限、和大人理想国中的样子出现偏差,而让我们看到了,貌似一团糟的现场,或是不可理喻的偏激行为。然后,再引导孩子,自己找出谬误,下次避免掉坑。
缺乏连接的亲情沟通,就像对于二胎家庭,老大忽然觉着,从今往后家里来了一个常住居民,比我更年轻更可爱时那种深深的委屈和不安。
游戏举例:
躲猫猫、面对面模仿。
02.以游戏和理解情绪的方式与孩子连接。
对于共情,很多家长并不陌生,都知道要多从孩子的视角来看待问题,感其所感,想其所想。
真正的共情更像是我懂你,我在你的身旁陪着你。无论是兴奋到尖叫或者被失败击至谷底,作为父母,我都会全然接纳你的情绪并给予反馈。
科恩博士举了很多例子。比如孩子晚上不敢睡觉,说房间里有恐龙的例子,那真正的共情是如何来做呢?
是妈妈推开那扇门,对孩子的说法予以肯定——哇,房间真的有恐龙啊。接着一同躺在床上,然后看到了,被窗外大树巨大阴影投射形成的恐龙模样。
真正的共情是妈妈周一要上班,和孩子必须要分别时,帮助孩子尽早适应分别的情绪,并全然接纳孩子当下的不舍和泪水。
游戏举例:
假装打闹(作用:互动调频)、
和孩子用毛绒玩偶,做角色扮演,不断快速重复:你好!再见!你想我了吗?……(帮助孩子快速适应分别)。
了解你的孩子:
孩子的大脑是在关系中发展,在玩耍中发展,并且分为情绪脑和理智脑。
被情绪占据的大脑就会像一个疯狂的小魔怪,是不受孩子控制的,也正为之缺乏判断力的爬行脑。
而理智脑是在25岁左右才能发育完善,在此之前,父母的众多说教其实都是无效。当你感到我家孩子很听道理时,那是因为联结做的足够到位。
这个点给我最大的启发是,孩子未来大脑发育好不好,在于父母能否提供温馨和善,坚定陪伴,多样有趣的氛围。
当你让他觉得足够安全,有强大归属感时,他的大脑能发育的不好吗?当你在他被情绪的恶魔吞噬时,坚定而温柔的陪伴在他的身旁,只是全然的接纳,孩子自然会觉得无论我变成怎么样,不会被情绪的怪兽所吞没,那样的笃定必然让他变成一个心理强大的人,因为有你陪着我。
当情绪小恶魔来袭时,不是指责,而是告诉孩子——I'm here with you.
游戏举例:
当孩子抱怨自己交不到朋友,我们可以通过毛绒玩具的角色扮演,让他视觉化学习这个过程——不停的问,你愿意做我的朋友吗?你愿意做我的朋友吗?等等。对于大点的孩子,直接通过本人的角色扮演和带入,帮助他降低交友时的紧张和焦虑。
理解你自己
你的童年影响你的养育方式,我们需要——留下美好,放下缺憾,加入你希望加入的。
此处科恩博士提到一个概念,父母需要先——养育自己。我们要能保持自我的觉察和修炼,多去自问,自己现在的行为模式和认知是原生家庭的哪些固有观念遗留下的。
此处有一个让我印象极深刻的例子,科恩博士提到他和朋友同样带着4岁左右的孩子在爬高,他紧张地不断的告诉女儿:危险!小心!注意安全!
朋友却一脸淡定,只是微笑着鼓励的孩子。事后,朋友告诉他,如果孩子的胳膊断了,很快会康复,但是如果不去尝试,她终身都会害怕胆怯。
游戏举例:
【育儿核心价值观的探索】夫妻双方各用10张纸条,分别写下育儿中你认为最重要的词汇,比如探索、有趣、爱……,然后逐一去掉,最后只留下一条你最为珍视的,并且探索为什么。是因为小的时候无法得到,还是另有原因。
接着和伴侣分享并告知对方自己留下这张纸条的原因,讨论你们平时育儿冲突的实质,或许正是彼此核心价值观的不同所在。
【寻找你生命中的重要他人】滋养自己的内在小孩。回忆记忆中,可以陪伴你玩耍,承担保护以及养育职责的那个人。
高质量陪伴
什么是高质量陪伴?
——眼对眼,肩并肩,心连心。
你做到了吗?
如果,用三个句子表示就是——
此刻Right now.
我在这里I'm here.
我和你在一起I'm with you.
请放下手机,放下对其他事物的关注,让自己全身心的沉浸当下,不要为了追寻孩子未来的成功,而遗忘了此刻。
游戏举例:
推手游戏(父母和孩子掌心相对,先彼此留下很窄的份儿,假装互推。然后随着力量和能量的流动掌心合住,接着用力推对方!直到把对方推到沙发,或者床上后,双方哈哈大笑。也可以在手掌间夹枕头互动。
这是一种跟孩子调频的极好方式,当孩子感到挫败、有情绪上来,在做好同理,建立联结的前提下,家长可以主动提议玩推手游戏,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