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是我一个教育理念的表达,为人母才一年多,实践不多,但心中有明确的教育信念,是一套理论体系,在未来的实践中慢慢修正、进步。
当孩子日渐长大,到2岁半以后,会流利的说话、表达,很多家长都头疼不已。因为宝宝开始建立自己的思维意识,开始懂得说“不”,懂得表达自己想要的东西。而这时候,如何和宝宝交流就成了一门“学问”。
01、和孩子,是可以讲理的
首先,我要表明我的态度:我觉得和宝宝是可以讲理的。我不认可一些家长说的,和宝宝说了也不懂。
宝宝懂,宝宝从来到世界的第一天,就懂得表达需求,他懂得肚子饿了要哭,这样有奶喝。每一个宝宝都是聪明的天使,看你如何教他规则,教他理解成人的生存法则。不要低估了宝宝的理解力。
我儿子10个多月的时候,就喜欢开抽屉。我想很多宝宝都热衷于开抽屉,犹如探索宝藏一般有乐趣,每一个抽屉里都有不同的宝物,太好玩啦。不要去阻止宝宝的好奇心,我们应该尽可能的满足他的探索欲。但是开抽屉是一个具有危险的动作,手如果是抓着抽屉的口子往里推,就会夹到手。有一次我儿子就这样被夹哭了。
他哇哇大哭,哭了一会儿后,外婆抱着我宝宝就跟他说并演示给他看:宝宝,你看哦,拉抽屉要拉这里哦(抽屉的拉环),这样拉、推,手手就不疼啦。手手不可以放这里(抽屉的里面),放这里会夹到哦,就会哇哇哦。”
对于一个10个多月的宝宝,你对他说这一长串他能听懂吗?当时我也不知道,但后来我就观察我儿子,他玩抽屉依旧,但他推抽屉的时候,开始懂得变换手势了,要往里推他就把手放到了手环处。他真的听懂了。后来,还各种形式的被夹到过,他哭,哭完我解释给他听。而每一次的说明,在日后他的举止中都得到了验证,他听懂了,他一次比一次的小心。
所以,我一直觉得和宝宝是可以说明白各种事情的。只是看我们大人如何表达。
02、和孩子,我们需要降维表达
我看过一本书《21招,让孩子独立》,书本里有一个观点,我一定要分享给你听:和宝宝交流,我们必须要有降维表达的意识。
降维表达?什么意思。比如,食物掉地上了,宝宝很自然的捡起来放嘴巴里吃。你跟宝宝说:宝宝,掉地上的食物不卫生,有细菌,不能吃。下次不可以再捡地上的食物吃了哦。
是的,你解释了。可是,你没有做到降维表达,你的解释太高级了,宝宝听不懂。什么是不卫生,啥叫细菌啊?细菌是什么,甜的还是咸的啊?所以,下次宝宝还是会捡地上的食物吃,然后你就会很生气,觉得这孩子太皮、太不懂事了。而你以为的宝宝不乖,其实是你解释的方式不对,他没听懂而已。
那我们应该怎么跟宝宝表达呢?——少讲道理,多举例子。
你应该捡起地上的食物跟宝宝说:宝宝,这东西是地上捡的对不对?然后戳一戳他的肚子,跟他说:地上捡的东西,吃了这里会疼哦。这里疼了,就要打针针哦。还记得上次去医院打针吗?这时,宝宝一定会恐惧的点点头。你告诉他:所以,宝宝不要打针针,那就不能捡地上东西吃哦。
用他可以理解的语言,最简单直白的表达,举他经历过的例子,或者他看过听过的例子,解释给他听,让他真的听懂。
再举一个例子,我看过的一本电影《天才少女》,有个片段打动了我。7岁的女孩,她从来没见过她的父亲,她的母亲自杀离世了,她和她舅舅生活在一起。因为一场抚养权的官司,她才知道原来她的父亲就和她生活在同一个城市,却不曾想着来见她。她很伤心的问她舅舅:“我是不是一个没人爱的孩子,是不是我的父母都不喜欢我的存在。”她哭的很伤心,把自己关在厕所里。
这个时候,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怎么和这个女孩子解释她是被爱的?
她的舅舅做的太棒了。她舅舅把她带到医院,在产房门口让她等待一个新生儿的降临,让她亲眼目睹一个baby降临到这个世界,亲人们的喜悦、激动、幸福,感动的不知所措。她舅舅告诉她:你出生的时候就是这样的场景。让她明白,她是被期待着来临的,她是被爱的。
语言更多的时候是无力的,眼见为实、亲身感受,更能触及人心。语言解释不清的事情,让宝宝用看的,用感受去理解事情的本质。多感官刺激,让他体会并了解世界的多元。
一些危及安全,必须让孩子明白但又很难说的明白的事情,我们怎么表达?为什么不能碰插头?为什么不能玩火?为什么不能去河边玩耍?我们可以通过绘本、动画片,来解释给宝宝听,甚至可以让他触碰烫的锅子,让他明白“火、烫、危险”。
有效交流,本就是一件不易的事情,且学且实践吧。
03
如何和宝宝立规矩、谈判?
有一次,奶爸回家问了我一个问题:如果带宝宝去商场,每次都要买玩具才肯回家,我们该怎么办?当时,宝宝还在我肚子里,但这个很可能会发生的问题难倒了我,当时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现在,我给你我的答案。
首先,每一次带宝宝出门,都应该给宝宝做心里建设。在出门前,告诉宝宝一会儿我们要去哪里,会见到哪些人,可能会发生的事情,我们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这是非常有必要的。这可以避免很多尴尬的事情发生,也有利于宝宝对规则的建立。
比如:要带宝宝出门和朋友去餐厅吃饭。你可以告诉宝宝,一会儿我们要出去和几个叔叔几个阿姨吃饭,见到他们该称呼他们什么,这是应有的礼节。到了餐厅,你可以玩耍,但是不可以大声的叫喊,叫喊会打扰到他人,是不礼貌的行为。把你一切一切可预见的事情,告诉给他听,这是打预防针。另外,如果你的宝宝的是一个很怕生、慢热的宝宝,提前做心理建设也可以缓解他到陌生环境的紧张感。所以,宝妈宝爸们,这一点一定要做起来哦。
那么,要去逛商场,能预见宝宝要各种玩具,就先打“预防针”。告诉宝宝,一会儿去商场,我们只可以买一件玩具,你认真挑选。或者,告诉宝宝,妈妈今天带的钱不多,我们今天只看不买,如果看到喜欢的,我们记下价格,攒够了钱下次来买好不好?
在成人的世界里,合约需要事前签订才有效。对于孩子,立规矩也必须提前约定。你与孩子的约定,需要你们一起制定规则,让孩子参与进来,而不是你单方面的决定与告知。记住,每一条养育规则的设立,都应该以尊重孩子的需求、符合孩子的发展规律为基本前提。定规则的时候,要让宝宝感受到被尊重,是一份“平等合约”。
比如看动画片。在看动画片之前,你可以和宝宝商量,一会儿我们只看15分钟。宝宝说,不行,我要看30分钟。这时候,你不能说:不行,我是你妈,15分钟没商量。那这是霸王条款,不平等合约。就当做生意么,你们讨价还价呗。你可以和宝宝说:那不行,时间太久了,不然你让让我呗,20分钟怎么样。宝宝说:好的。
好,合约达成。但这份合约不完整,如果违约该怎么办。这时,你再问:那如果20分钟到了,宝宝不关电视机怎么办?同样,通过协商,你们定一个处罚条款,得到宝宝认可的条款。
合约,要一起制定;制定后,要坚持执行。如果宝宝犯规,一哭二闹三上吊,你就妥协了,那合约就如同虚设了,也会让宝宝有一个“只要耍赖就可以无视规则”的错误观念。所以,原则性的问题,家长们需要坚守,不能宠溺。
在宝宝和你执拗、僵局时,我们尽可能给他们两个选择,而不是一个命令。记得在一起演讲中,罗胖说他女儿小时候洗澡很磨蹭,他就换了个交流方式。他不会对他女儿说,“宝贝,快把电视机关了去洗澡。”他说,这肯定是无效的。他会给他女儿选择:“宝贝,我们要洗澡了,你要让妈妈陪你洗澡,还是爸爸陪你洗澡。”孩子是单纯的,你给他A或者B,他想不出C给你的。她说,妈妈陪我洗。OK,那就妈妈过去抱起去洗澡。哈哈,这招是不是很高级。
比如,你急着要出门,宝宝却磨磨唧唧还不愿出门。这时你问他:宝贝,我们要出门了,你是要妈妈抱着你出门,还是你自己走着出门。巧妙的给他选择,而选择的方向都是你要的。你是大人,就拿出你大人的智力优势,而不是以大欺小的镇压哦。
04
家长也可以示弱
想说的还有很多,最后就说一个我觉得很重要的。大人也可以示弱,让宝宝懂得父母的烦恼也没什么不好,反而可能培养出一个有“同理心”的天使宝宝。
让宝宝懂得多种情绪,感受情绪是很重要的。在日常生活中,和宝宝多讨论、表达不同情绪,让宝宝有“共情”的能力。我们不该只和宝宝分享快乐,我们也可以和宝宝分享难过、忧伤、沮丧等情绪。
比如,今天你上班很忙很累,你可以回家和宝宝说:妈妈今天很累,工作不顺利,看到宝宝妈妈是微笑的,但其实妈妈心里很难过。
这样的交流,不单单让宝宝融入了你的真实生活,也让宝宝懂得,原来情绪是多重的,会是看起来像笑,其实心里难过的时候。这样,宝宝会更加懂得观察人的表情,理解他人的感受。
回到之前我们说的买玩具这个事情上。如果在商场里,宝宝真的很喜欢一个玩具,而今天就是“不能买玩具的”,宝宝嚎啕大哭怎么办?
我们可以快速的把宝宝带离商场(这样不影响他人),找到一个合适的空间,然后抱着宝宝,跟宝宝说:我知道你很难过,妈咪也很难过,但是有时候就是有些东西想要,而我们没办法拥有的。妈咪理解你的难过。
好的交流,好的表达,犹如一曲乐谱,是可以让彼此共情的。但要谱一首好曲,并不容易。我们一起学习、一起实践、一起练习。做一个高情商的妈咪,培养一个懂事讲理的善良宝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