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人说天津》
上了大学以后与人谈及的话题必涉及天津,每每侃侃而谈总觉得底气不足,于是乎想到要写一些东西来总结一下了。
想了解天津这座城市必先了解天津人,那么天津人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呢?外地的友人们一定会说“哏儿”,这个词太表面了,不能解释天津人很多行为。依我看天津人最大的特点应该是在乎做派。集中表现为恋家和对城市的潜在认同,是咱从小受到的文化熏染,习惯了的饮食文化,熟悉了的行事做派,是听一句乡音、尝一道家乡菜,骨子里都舒服。这种土生土长的文化,让这个地区生活的人们有独特的“暗号”似的习惯,能够迅速辨认出家乡人。天津是返乡高铁上的津腔骂街,天津是每天琳琅满目的早点,天津是街上的哥口中的段子。出了天津,也许这些再也没有了,这只存在于九河下梢的文化符号。区别于其他地界儿,
在天津,你有钱有权,爷爷不待见你,指不定你小子耍什么手段呢;你有能力会来事,绝对被高看,这是真本事,天津人的做派。
在天津,没有单纯的景儿,就拿五大道说,非要坐那个高头洋马车,没人拦着,可真的天津人呢?真要是提笼架鸟口中哼点小曲儿才熨帖,就这么慢慢地走,走累了街边小馆一钻,这叫做派。拍照,有嘛可拍的,清晨的五大道阳光正好,午后的五大道平静祥和,晚上的五大道华灯醉人,道两旁的树春嫩叶抽芽、夏绿荫繁茂、秋梧桐金黄,冬雪落枝头,各时有各时的特色。但还是那句话“天津有意思的从来不是景点儿,是这儿的人,这儿的生活。”
在天津,最讲究的还是吃,“京油子,卫嘴子,保定府的狗腿子”老话儿在辙的。天津卫的老少爷们姐姐妹妹可以对不起自己钱包,可不能对不起自己的嘴,借钱吃海货不算不会过。莫说天津卫早点的奢华,这是从早年间豆浆铺子里留下来的传统,但说天津卫的菜品。天津菜,不上菜系,完全是不能成一体系,并且基本上都是家常菜为主,你如果问一个天津人天津哪的菜最好吃,那大部分都会告诉你“自己个家里面”。即便这样,天津的做派也可以体现出来,不提对煎饼馃子的严格,但举一道菜。八辈缺德汤,这菜大概现在已经没有做的了,但确实存在于天津人的吹大梨中。“把面和上香油搓成小面蛋喂鱼,将鱼养肥了剁成肉泥喂螃蟹,将螃蟹喂大了再泡在鸡蛋清里,最后将螃蟹肉剥出来放在童子鸡的肚子里去蒸,然后再将童子鸡的鸡肉去喂猫,只用那一碗鸡汤煮鹦鹉舌头吃。”这样吃饭,有派儿,德也是缺大了。
凡此种种,表现为天津人的“哏儿”,天津人能逗,贫气,一张嘴就感觉相声段子往外蹿,还全是现挂。听相声都不用特意去茶馆,俩天津人斗嘴就是相声,天津人指道儿就是相声,天津人上课、做事情就是相声,深入骨髓的乐观和幽默。走路上一八十的大爷,说话漏风吃藕塞牙,推一七十多老太太跟后边儿喊:“姐姐,走不动道儿那么的,非要让我这拿拐的别你。”天津人能说,这是共识,可也没见天津出什么有名的说客啊,天津人的说都是侃大山、吹大梨。与上海人的能说又不一样了,上海人,骨子里带着傲气,天津人“你吹你牛逼,我说我大拿。”两个人怎么样,自己清楚。所幸天津人不较真,“皮裤套棉裤,必定有缘故”,大家见面聊天喝酒吃饭就好,多说无益。
在天津,与其说求稳,不如说求开心。您觉着安稳舒坦,那就图个安稳;您觉着闯荡高兴,那就出门见识,等到您踏回天津,听师傅来上一句:“姐姐咱奔哪?”整颗心就暖和了。
这就是天津的温度。
写得不好,各位哥哥姐姐多担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