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练时听好妹妹电台,连线嘉宾推荐了一本书,名叫《名字与名字刻在一起》。本以为是一本很矫情的文艺作品,但是当嘉宾简单介绍了作者的身份之后,我便改变了看法。作者路明,一个物理学博士,大学教师,健身教练,资深的背包客。
正如路明自己所说,“我剃干净胡须,穿上运动装备,跑步、打球、徒步。混在你们中间,假装还是个少年。”曾经的他,在健身房挥汗如雨;曾经的他,卡位、抓篮板、背身单打,用勾手回敬对方的挑衅;曾经的他,全力冲刺,肩膀上挂着五公斤的风;曾经的他找了个退役拳王教他打拳;曾经的他背起登山包,蓄势待发。而如今,路明却说:“青春是一种耗材,就像电池、硒鼓、轮胎,挡得住岁月如刀,挡不住命运的冷笑。”如今的他,不再超负荷训练,不再跟自己斗狠,不再在肌肉颤抖行将崩溃之际,用最后的力气吼出“再来一个”。他对自己说,悠着点,慢慢来。他拒绝硬地路面,只在塑胶跑道上跑步,像个老年人那样认真地去热身。他不再正面带球杀向篮筐,而是扎根内线,老老实实地背身单打。他的登山包扔在角落里,静静地积灰。路明说:“我有多眷恋,就有多清醒;我有多倔强,就有多明白——我已经老了,不再是当初的少年。”他怪他那些年书看的太少,酒喝的太少,打过的架太少,摸过的姑娘太少。他对自己怒吼:世界是我们的,也是你们的,归根到底是你们这帮狗日的。
本以为是一本充满能量,热血励志的滋补鸡汤,但是读完他的后记时,却总觉此书像一场对青春的告别宣言。是一位而立之年的“长者”站在山腰,看着山下小屁孩们玩耍时表现出的一种不屑,是一位满身伤痕无力登顶运动员的悲情哀叹。
一般的读后感,是读完一本书有感。而我却在还没有看过书的时候,就心情澎湃。一方面我揣测,作者试图将自己的名字和自己的名字刻在一起,不同的是昨天的我,和明天的自己;另一方面,我想,作者是想用文字回顾自己的青春,当年华已逝,自己不再是心中的那个少年的时候,好歹对自己有些交代吧。
路明描述的今天,似乎就会变成我们的明天。当他对着那些所谓“狗子的”喊话的时候,虽然我们不承认,但是我们内心还是高兴的!我们现在就处在路明羡慕的年纪,我们可以疯狂,我们可以放肆,我们可以挥霍,我们可以嚣张,我们可以无忧无虑,我们可以为所欲为,我们可以打情骂俏,我们可以张冠李戴,我们可以杞人忧天,我们可以说走就走,我们可以无辜,可以耍赖,可以撒娇,可以倔强,可以自拍,可以自立,可以自信,可以自醒。可我们做到了吗?我们真的意识到了上帝赐予我们最宝贵的东西是什么了吗?难道我们考虑的不是毕业、找工作、买房子,娶媳妇,生娃吗?这些并没错。但是,这些可以用来诠释真正的青春吗?30岁、40岁,甚至50岁,你依然可以上学,可以找工作,可以买二套房,可以娶二房,不,包二奶,不,结二婚,可以生二孩。那么,我们用什么来诠释青春呢?一个物理学博士,读了书、行了路,打了拳,写了书,即使这样,还一脑懊悔,更何况我们呢?
世界那么大,好书那么多,姑娘那么美,而你呢?你在哪,在干什么,怎么在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