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人】钅一司
【打卡始于】2023年12月03日
【日精进打卡第18天】2023年12月20日
【今日读书】航拍中国 贵州
【作者】付与明年
【用时】30分
【读书摘抄】
【云海里倾听山水歌唱,大山中窥见宇宙传奇。】
贵州,位于中国西南部。山地和丘陵占据全省90%以上的面积,是中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地跨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数千条河流塑造着中国岩溶地貌分布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进入贵州的旅程,从梵净山开始,在茫茫云海中,倾听石头讲述地球的往事;我们的飞行将一路揭开岩溶的奥秘,在高空,俯瞰大地上的万千峰林;钻入地下,拜访流水的艺术空间;最后,徜徉在水上森林,见证石头上生长的绿色奇迹。
14亿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汪洋大海。一次地壳运动之后,一座孤岛被抬升到海面之上,那座孤岛就是梵净山的前身。
此后的漫长岁月里,沧海退去,高原隆起,而海上孤岛也挺立为高原上峻拔的山峰。
季风挟来远方海洋的充沛水汽,在山巅,幻化出海的样子。一年中的200多天,这里都被云雾笼罩。
梵净山的岩体,主要由坚硬的变质岩构成。这种岩石不像石灰岩易溶于水,风雨无法侵蚀太多。于是,亿万年里,梵净山一直保持着自己孤傲的面貌。
然而贵州近七成土地是以石灰岩为主的岩溶地貌,当水流向贵州大地,与石灰岩相遇,它不断改变着大地的模样。
在兴义,热气球成了新兴的空中观景台。人们乘坐它,就是为了看清这片布依族人世代相依的万峰林。
万峰林的名字毫不夸张,20000多座锥形山峰就矗立在这片大地之上。它们是石头山,也是流水的杰作。
亿万年来,流水沿着岩缝慢慢雕刻,在石灰岩覆盖的平坦土地上,创造出这幅景象。
在流水的复杂作用之下,可溶性岩石被持续改造。从地表到地下,逐渐出现了一片形态丰富的岩溶地貌。这种地貌在贵州屡见不鲜,因此贵州称得上是岩溶王国。
在贵州,太阳并不常见。不过它一旦出现,总能点亮这里的山水。清晨,金色光芒穿透了整座山,就连漫山的云海都成了陪衬。
流水侵蚀是这些山洞的主要成因,它们是格凸河的杰作。
在漫长的时期中,格凸河水的位置发生过几次下降。每一次下降,河水又都找到了新的出路。
新路穿山而过,渐渐冲出新的山洞。因此,最高处的山洞,很可能就是格凸河最早的位置。
山洞再小,对于人而言,都大得出奇。洞中高达116米的崖壁密布孔洞,创造了天然优质的攀岩条件,经验老到的攀登者才敢在这里挑战自我。
钻入这个小小的洞口,就算是进入了地下河的工作室。河流辗转冲撞,在此掏出几十个高大的洞厅。一些更细致的雕琢,则交给了水滴。
这根石笋,对应着洞顶水滴下落的位置。在过去的15万年当中,这些水滴从未改变它们的目标,直到石笋拔地而起,长出17米高度。
它叫霸王盔,由两串水滴在35万年的时间里筑成。
这些作品的诞生,并没有人类的参与,功劳属于微小的水滴。它们是最有耐性的创造者,即使永远不被人们发现。
自然界的鬼斧神工塑造了天生桥,但它也并非天生如此。
水流在山体内部悄悄游走,溶解岩石,将山中变成溶洞的天下。
后来,整座溶洞坍塌,只留下了一小块洞顶的结构。从此,这溶洞顶端的幸存者成了一座桥,牵连起它两侧的山体。
坍塌的过程中,并不都有幸存者。天坑,就是一个完全坍塌的溶洞。
如今,这个深藏山中的神秘坑洞,也成了热门的网红打卡地。四周超过200米的峭壁,100多米高的吊索桥,让每一个前行脚步都不由颤抖,可谓步步惊心。
人在前面飞,魂在后面追。荡起这种巨型秋千,人们的尖叫声响彻山谷。
也许,是因为荔波的森林太迷人,地下河终于忍不住在这里探出地面。
岩溶地貌的水土极易流失,它要求在这里生存的植物必须练出点硬功夫。植物把根深深扎入石头缝里,不管水涨水落,都稳稳当当。
世界上有些岩溶地区最终变成了荒芜的石漠,但贵州这片茂密的森林,把石头也美成了仙境。
接下来,我们将领略多彩的民族风情。农闲时分,参加一场刺激的斗牛比赛;前往高塘村,体验浑水摸鱼的无穷乐趣;抵达夜晚的苗寨,凝望万家灯火;最后,跨越几座山,到120公里外的侗寨,听一场美妙的大歌。
农历10月,正是农闲的时候。平日里勤勤恳恳的牛,终于有机会发一发自己的牛脾气了。脾气到底有多大,只有比过才知道。
东北虎、牛霸天下,上场的牛都有个威武的名字。名字不代表实力,能不能获胜,场上说了算。
牛斗得激烈,人也看得兴奋。散居山中的人们难得凑在一起,安静得久了,这种热闹当然不能错过。
斗牛和比武一样,分出了胜负,就该适可而止了。对付恋战的牛,主人只好拖起了后腿。
过节的乐趣在于亲身参与,施秉高塘村的人们并不满足于围观。浑水摸鱼,是这里一年一度的盛大节日。
一声令下,2000多人冲进鱼塘,各显神通,在浑水中寻找那些灵活的猎物。
吃鱼,是苗家人代代相传的饮食习俗。苗家人的祖先住进大山里,也要在山间蓄水养鱼。
生产活动渐渐变成节日,摸鱼节,相传已有600多年的历史。现在,过节不仅是为了延续传统,更是给了出门在外的人们一个回家看看的理由。
至少1000年以前,另一批苗族人来到这里,开辟新的家园。随着人口繁衍,苗寨的规模不断扩大,原本相邻的10多个村寨渐渐连成了一整片。
山里的灯火,曾经星星点点,点亮人们朴素的生活。今天,灯光已经成为西江苗寨的视觉名片,照亮这片村寨通往外部世界的路。
夜幕降临,每家房前的灯光陆续亮起,直到1400多户人家的灯一齐发光。这个全球最大的苗寨,依着山势成为夜晚的焦点。
这是6000多位村民共同创造的奇观。他们点亮了自己的灯,也点亮了旅行者的风景。
在黔东南,苗族人大都在山上安家,侗族人则更多在山脚的河谷筑寨。
侗族人没有文字,不管是记录历史,还是谈情说爱,歌唱是他们的首选方式。一般说来,超过60人的合唱就可以称为大合唱,侗族人的合唱规模常常超过500人。
一场超大规模的大合唱如何保持整齐,侗族人有独特的诀窍。
领唱者是合唱队伍中的调节器,他们不时发出引领的节奏信号。此外,借助一些动作,人们获得更加统一的节拍。没有指挥,不用排练,侗族人将大歌唱得响亮。
飞行在乌蒙山区,我们将品味山里山外的不同滋味。从山巅出发,偶遇神秘的天气操纵者;峡谷之上,欣赏世界第一高桥优雅的跨越;最后,和走出大山的孩子们一起,学习城市里的交通规则。
贵州的阴雨多,天无三日晴。在高空,我们更容易看见这种气候的成因。
每年9月至次年3月,来自北方的冷空气长途跋涉,想要翻越云贵高原。在重重山脉的阻挡下,冷空气显得力不从心,最终在走出贵州之前,停下了脚步。
人们将长期停留在此的冷空气前锋,称作云贵准静止锋。来回摆动、久久不散的云雾,也让贵州有了更多阴雨连绵的天气。
湿润的气候,在海拔2000多米的大山上,滋养出西南地区面积最大的天然草场。10万亩的草甸,让地无三尺平的贵州也有了一马平川。
成就山地和峡谷之间的交通,桥是最有效的设施。565米,这是北盘江特大桥桥面到水面的距离。它一建成,就成了世界第一高桥。
世界高桥前100名中,贵州占了近一半,几乎包揽当今世界的全部桥型。
作为中国唯一没有平原的省份,贵州用10000多座大桥来翻越峡谷,用高速公路来穿越险阻。连绵的大山中,一片“高速平原”,为曾经偏远的生活创造出前所未有的坦途。
在北盘江特大桥通车仅仅3年后,又一项世界桥梁建造纪录在贵州诞生。332米的主塔,确立了它全球最高混凝土桥塔的身份。
这是大桥合龙的关键时刻,之后便是一场最高规格的体检。数百个传感器将对大桥进行持续两天的实时监测。
在此期间,2辆载重35吨的卡车会以不同时速驶过大桥。大桥的任何轻微震动都会被传感器敏锐捕捉。
随后,40辆同样配重的卡车也被召唤而来,在大桥结构的关键位置上施加重量。所有的监测数据,会进入最严格的运算系统加以分析评定。
在2019年的最后两天,这座大桥正式启用。
路通了,山里的茶香也可以飘向远方,这片壮阔的绿,是世界面积最大的连片茶园。
春季手工采摘之后,夏季和秋季是采茶机登场的时候。3人协作,刀片划过,新鲜的叶子飞入袋中,一组熟练工人可以完成过去40人的采摘量。
除了传统冲泡饮用,更多的茶叶经过加工,成为抹茶和天然调味剂,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
如今,贵州茶园面积居全国第一。绵延的茶海生机盎然,承载着许多人的致富梦想。
一代人的努力,或多或少都为了下一代人拥有更好的生活。在贵州,越来越多人的生活正在实现新的跨越。
这些乌蒙山区的孩子,是近年来因易地扶贫搬迁政策,随着他们的家庭来到安顺的新居民。过去,通往学校的路是崎岖的山道;如今,他们的上学之路车水马龙。
在校园内铺设马路,老师开车缓慢通过。教孩子们过马路,是学校专门设置的重要一课。
交警准备了讲给孩子们的交通课程,还特地编排了手势操,更让交通规则形象生动,便于记忆。
新的学校,铺下了孩子们的前行之路,从这里再出发,他们将去往令人期待的未来。
加入一趟寻宝之旅,我们将去收集山地的珍藏。在一片宁静的湖水,守候远方的来客;造访黄果树瀑布,平凡的河流也能激起最壮丽的水花;钻进樱花树林,感受春天的浪漫气息;最后,看杜鹃花装点大地最斑斓的模样。
草海,是贵州最大的高原天然淡水湖。曾经,因为排水造田,草海的水面缩小到现在的1/5。
上世纪80年代,人们意识到扩张对生态造成的影响,开始退耕还湖。湖水淹没沿岸的田垄,草海才渐渐恢复了它应有的生态。
为了确保草海不受打扰,最后一处观景台也被拆除。
清净的草海,迎来了多年不见的老朋友,每年1600只黑颈鹤从四川若尔盖草原飞来草海过冬。
也许默默付出,才是真心对待这些朋友。候鸟们逐渐聚集,看来这里的伙食很合它们的胃口。
马岭河大峡谷,在这里组织了一场水的聚会。上百条溪流慕名前来,它们要在这里实现飞翔的梦想。
峡谷的出现中断了前路,溪流们从高处毫无准备地飞入深渊。这样的坠落,意外成就了一场场华丽变身。
溪流全都化为飞瀑,挂在崖壁之上,这是万川归一的提前演练。从此之后,溪流们将汇聚在一起,拥有与马岭河共同的名字。
自然界中,陡然从高处下落的水,其实拥有两个不同的名字。落差不大时,人们大多称之为跌水;如果落差足够大,人们更喜欢叫它瀑布。
白水河在高77.8米、宽101米的崖壁间倾泻而下,造就了中国最壮观的瀑布之一。
每年5至8月是黄果树瀑布的丰水期,在有些年份,丰水期泻下的水甚至占到全年的半数以上。
因此,即便是在晴天,想要观看大瀑布,人们也需要早早打开雨伞,或是穿上雨衣。
瀑布的背后,隐藏着一条长134米的溶洞。人们可以在瀑布的内部感受水流的冲击力,不过在这里说话就得大点声了。
如果樱花美而不自知,那么红枫湖就是它的镜子。
3月,白色的早樱迎来春天,其后,红色的晚樱次第开放。早樱和晚樱接力,共同奉献了1个多月的浪漫。
70多万株樱花在此安家,12000多亩的花色连绵成海。花海下面是人海,姑娘们换上春装,与花比一比谁更美。
在毕节,人们搭乘直升机,不是因为向往天空,而是为了俯瞰。
因为这条绵延50多公里的彩带,只有在空中才能饱览。50多个品种的野生杜鹃花,组成了这片世界最大的天然花园。
花海也聚集起人气。别看现在这么热闹,一年中只有2个多月的时间,它们才能迎来这么多欣赏者。
而在大多数时间里,总面积超过125平方公里的杜鹃低调地潜伏着。一整年,只为了在初春季节惊艳登场。
接下来的旅程,我们将进入黔北秘境。沿着赤水河漂游,挑战一种古老的水上技艺;探访一座忙碌的小镇,品味四溢的酒香;最后瞻仰一处革命圣地,重温长征的峥嵘岁月。
竹子在贵州人的生活中用途广泛,4年以上的老竹子更是备受青睐。取之有度是这片竹海生生不息的关键,人们在精心挑选老竹子的同时,也把生长空间留给后生的竹子。
如今,竹子已有出山路径,但胆大的人们却喜欢上了先辈的一项古老技艺——独竹漂。
在交通不便的年代,竹子被扎成排顺流漂下。为了一路看管好它们,赤水人选一根竹子作舟,再握一根保持平衡,竹漂人也漂。
现在,这项技艺成为一种刺激的游戏。人们在昔日的水路中自由漂游,证明自己的能力和勇气。
同样与这条河流有关,另一项传统技艺却依然是许多人生活的全部。
茅台镇的人相信,来自赤水河的水是种独特配方,搭配本地产的红缨子糯高粱,以当地传统技法进行加工,才能酿造出独一无二的茅台酒。
酿造的过程需要耐心等待,所有努力只为促成水与粮食的华丽变身。
厂房里溢出的蒸汽,是高粱正在进行高温蒸煮。整个生产将持续一整年,仅发酵工序就需要反复8次。
今天,茅台镇的酒已经香飘万家,这个小镇创造出了一个商业奇迹。
神奇的转变,一直眷顾着这片土地。
1935年1月,中国工农红军进入了遵义城,稍作休整。在此之前,他们已在中国的南部跋涉了3个月,何去何从是他们要面对的首要问题。
在这栋小楼里,中共中央召开了一场决定命运的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
接下来,红军在毛泽东领导下四渡赤水,以少胜多,成功摆脱敌人的堵截。
遵义会议,在极端危急的历史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这趟旅程,连接着贵州的现在与未来。飞往城市中的山林,认识一群特殊的居民;以天为幕,围观一场现代科技的浪漫表演;来到贵安新区,看人们如何安放来自全球的海量数据;最后,循着中国天眼的目光,遥望浩瀚星际。
贵阳有两座城,一座是老城,一座是新城。
新城拔地而起,重新定义这座城市的天际线。突破云端的摩天大楼,寄予了人们对未来的期待。
而高楼之下,南明河静静地流淌在老城里。坐落在河上的甲秀楼,像过去的400年一样,与贵阳人相伴,品尝他们的生活滋味。
打陀螺,一般是小孩子玩的游戏,但贵阳人玩的陀螺太重,小孩子可抽不动。一只最普通的陀螺也有三五公斤,大只的陀螺可达到数十公斤。
耍起这样的陀螺需要多人接力,即便轮换着抽打,要不了1分钟,也会大汗淋漓。不过这正合他们的心意,潮湿多雨的天气,出一身汗,正好祛除体内的湿气。
出汗的方式有很多种,一些人选择在夜晚释放热情。一天的工作结束,年轻的人们来到广场,每一部点亮的手机都可以成就热烈的舞者。
只要踩上节拍,蹦跳可以自由自在,动作不必整齐划一。这样的广场舞,让许多个夜晚都充满欢乐。
自然界里的猕猴,并不都喜欢在森林里生活。亲近人类的居住地,它们也挺乐意。
上世纪50年代,几只猕猴偶然闯入这片城中的山林。
起初,它们并没有受到太多关注。历经60多年的时间,它们居然定居于此繁衍生息,成了一个拥有1000多名成员的猕猴家族。
现在,它们成了贵阳人的朋友。它们与逛公园的人们一起,共享这里的风景和阳光。
新科技激发出的奇思妙想层出不穷,它们天马行空,以至于地上的舞台都难以承载。于是,一批LED灯光被无人机搬上了城市的上空。
从猿到人,再到机器人的演变,它走过的每一步,都经过了精心的计算。
大数据之花绽放,鲤鱼跃龙门,人们对未来的想象赫然在目,变化的字幕和图案是人们对座城市的直接告白。
今天,我们生活的世界越来越以数据的形式被记录和存储。为数据寻找一个合适的安身之所,变得越来越重要。远离地震带、地质结构稳定的贵安新区,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除了安稳,存储设备还需要保持冷静。即使在夏季,这里的平均气温也不到23℃,具有天然优势。
除此之外,人们还设计了一些辅助手段。必要的时候,借助水冷方式,可以让设备迅速降温。还有中空的山体,隔绝了外部的热,也把来自全球的海量数据“窖藏”起来。
它是全球知名的中国天眼,这是它的检修时间。借助一个直径7.6米的氦气球,人们尝试站上天眼的表面。
天眼的表面。由厚度1毫米的金属层覆盖,无法承受过大的压力。所以,巨大的氦气球成功将检修人员的重量降到了原来的1/6,这样的体验非常接近人类在月球上行走的感觉。
整个过程如此小心翼翼,是为了确保这件精密仪器始终安然无恙。
中国天眼,全称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是当今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它能够捕捉宇宙中更微弱的信号,探测到更暗弱的天体,帮助人们破解宇宙奥秘。
从2016年建成启用开始,中国天眼就在贵州的大山里,向宇宙深处发出最遥远的目光,这目光将引领我们去往已知世界的边缘。
【读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