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教授姚洋反对中考分流,他说:“十四五岁的孩子并不知道自己的特长是什么,如果被过早分流,可能他的一辈子就毁了。分流很可能提前把40%的孩子定义为‘未来的低收入者’,让他们失去获得更好教育资源的机会。”
我查找了一些数据,中考分流,基本是五五分,姚洋教授说的是40%,那相差的10%呢?以我的愚见,觉得那部分应该是富裕家庭的孩子,他们有家庭支撑兜底,要么进入学费高的私立高中,甚至出国,未来不愁。
令我担忧的,是这40%普通家庭的孩子。中考分流之痛,难道全部要由普通家庭和孩子来承受?被分流,意味着什么?
这几天,我写中考的两篇文章后面,有好几位读者留言,说孩子的分数连普高也上不了,中职不考虑,打算送去学汽修,学美容,学厨师……我感到非常痛心,这些还处于懵懂阶段的十四五岁的孩子,他们的命运就要这样被决定了吗?
一起写作的朋友溪云,在甘肃庆阳宁县开了一家美容院。工作之余,她喜爱读书写作。前天,她在《一切发生皆有利于我》这篇文章里写到:一个刚刚中考完的女孩,被家人送来店里,打算学习美容美甲。
溪云询问情况后得知,女孩才15岁,家中还有上高中的姐姐和读小学的弟弟,家庭经济条件不够宽裕。父亲觉得她不是读书的料,还不如早作打算,出来学一门手艺,既能养活自己,也能减轻家里的负担。
溪云自己没有上过大学,一直深以为憾,为此今年还报了自考。她极力劝说女孩的家人,孩子年龄这么小,应该让她多读书,以后选择的机会才会多一些,不知女孩的家人是否会听劝。
记得我大学毕业那年,在武汉找了一份教辅编辑的工作。过年回家时,村里一个阿姨碰到我,用满怀羡慕地语气说:“还是读了大学有出息呀!”
我谦虚地说:“有啥出息,工资也很低。”那是2011年,我每月工资才两千左右。阿姨的女儿比我还小一岁,初中毕业就去广东打工,已经赚钱好几年了。
“话不是这样说,你现在工资低,不代表你未来工资低。我女儿在工厂流水线上做事,计件算工资,一天天拼命地做。做一年、五年、十年都差不多。我现在后悔当初没有逼着她多读书。”
阿姨的话,在我耳边久久回响。中考分流,不仅仅是教育资源的分配,更是人生轨迹的初步划分。它让我不禁思考,每一个孩子,无论出身如何,都应有追求梦想、改变命运的机会。
不是说学一门手艺、去工厂打工不好,手艺固然重要,它是生存的技能,但人生不应仅仅局限于此。当少年们见过人生的更多可能性后,再来决定将来的路也不迟。
社会的责任,在于为这40%的孩子铺设更宽广的道路,让他们不被过早定义,而是能在探索中发现自我,勇敢追梦。而不是在他们尚且处于懵懂无知的阶段,就急切地被推到一条越走越窄的道路上。就连好多刚结束高考的少年,面对志愿填报时也内心茫然,不知道该如何选择。
每一个生命都值得被尊重,每一份努力都值得被看见。我期待着,教育体制能更加完善,让每个孩子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舞台,让每颗年轻的心都能在广阔天地间自由翱翔,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那片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