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在2017年5月底订阅的专栏,每段时间都保持一定的频率阅读专栏文章,至今只剩下三个月的内容,我会保持节奏继续学习下去,因为它不仅能帮助我学习、得到,还能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一直都在围观,没有留言,更不用说成长记录,只有自己笔记本上零碎的小结和记录,这次写一篇成长记录,梳理下记忆比较深的几个概念。
一、注意力、时间、金钱
价值不等式:注意力>时间>金钱。在学习到这个不等式之前,我确实是觉得金钱>时间的,只要能赚到钱,耗费多一点时间没关系,所以买东西的时候会过于货比三家,浪费了时间和精力;没有“注意力”这个概念,所以很多时候都是表面上的勤奋上进,尽可能把自己空余、零碎的时间用在自己觉得“有用”的事情上,比如低效率地读书、形式上的健身、阅读IT前沿新闻等等,每天还会看下最新的电影发布、NBA和足球集锦,殊不知浪费了不少注意力。当得到这个价值不等式时,才明白为什么我认为的一些努力效果是那么地微小,因为没有把注意力放到该放到的地方。明确之后,把手机上一些不该存在的APP卸载、关闭朋友圈更新提醒、退出不必要的群和公众号;调整作息,工作日每天早起之后,先做30个俯卧撑,激活身体,然后洗漱,出门前再做30个俯卧撑,避免高峰期堵车浪费时间和注意力,提前半个小时到达公司,进行专栏学习;工作日中午吃完饭,回到办公室小休整之后,就独自一人在会议室里继续学习,学前学后都做30个俯卧撑;晚上回到家陪伴家人和自我增值绝对不能交叉,只能专注一件事情,不能处于中间状态;每晚睡前进行坐享,提高注意力的使用效率,这点还没能进入状态,但我想能比昨天的自己进步即可。
二、估值与价值
每位职场人士都有两个标签:估值、价值,它们彼此相关但又经常不对等。工资,就是单位对员工的估值。单位对员工的估值高了,单位会因为用工成本升高导致整体竞争力下降;单位对员工的估值低了,员工的满意度降低,影响工作效率,进而也导致公司竞争力下降。因此,单位给的工资会在市场均值下,维持在一个适合单位发展的水平。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比如单位其实对新员工的了解极其有限,员工可以用虚假或者装饰过的工作经历作为抬价资本等),用人单位对员工的估值往往是不等于其价值的。从这个角度来看,高端人才的估值其实是被大大低估(看到这里突然觉得心里平衡了好多)。从长期、整体来讲,市场估值还是会与个人价值挂钩。短期的低估值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长期的低价值。因此,想要提升个人估值,提高个人价值才是根本王道。何为个人价值?简单来说就是别人需要你的程度大小。
三、选择的重要性
什么在决定人的一生?是各种各样的关键选择,最容易想到的就是选择哪个大学、专业,毕业了从事哪份工作,跟谁结婚等等,这些都是人生头等大事,直接影响着人生轨迹。接着上面的话,如何提高个人价值,在于提高社会、单位需要你的程度,简单来说就是要从事最被需要的工作。回想我现在在单位所负责的工作,首先这个工作重要吗?对于单位来说重要但不紧急,对于社会来说不重要也不紧急,简单来说,就是如果我凭着所负责的工作经历为资本去证明自己,那么所获得的青睐肯定有限。其次这个工作别人来做行吗?可以,由于所需的岗位技能要求不高,所以可替代性强,简单来说就是如果我有段时间不在公司,那么随时能找不少人取代我的位置继续工作。虽然平时我的危机预测感自认蛮强的,但一旦想到这些,不由得倒吸一口冷气。所以,我必须要换岗!那么,如何选择方向?按照个人兴趣、特长、经验,我列出了大数据分析、信息安全、图像识别、游戏策划、项目管理、人工智能。经过好几次的摸索,结合高频、刚需、大市场,我选择了信息安全作为接下来的方向。另外,项目管理其实是通用的,因此可以并行发展。
四、什么更重要,什么最重要
时刻牢记,做决策时,想想什么更重要,什么最重要!谨慎选择,特别是重大的选择,一直是我所践行的,但方法不对,所以导致在就业这个问题上,一直摇摆不定,在上述几个方向摇摆了五年之久,而始终没有定下来并坚持一条路走下去。究其原因,是怕自己选错,因此很多时候都是在想办法知道哪个方向未来会更好会更适合自己,于是变成想的很多,但很少实践,简单来说就是浮躁,比如于在人工智能这个热点出来之后,我又新增了一条选择跑道。谨慎选择,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有效的谨慎选择,因此在当前条件下选择尽量最好的选项,然后拼命践行,在单一领域成为专家之后,才有能力多维度发展,增强自己的竞争力。知道了,做不到,等于不知道。因此,最重要的是实践!
五、关于鸡汤
我发现大部分的人都蛮排斥鸡汤的,包括之前的我,当下也有好几句流行的话印证:懂得了这么多道理,仍然过不好这一生;道理大家都懂等等。鸡汤,其实最早是出自英国一名穷小伙杰克的故事,杰克穷困潦倒,但仍然不放弃生活的希望,因此选择自己的特长写作来企图改变现状,那写什么好呢?他发现正能量一直是稀缺的,于是他开始拼命写励志故事,然后拼命找热门出版社发布,当然由于剧情需要,各路出版社都拒绝他出版的请求,后来他改变思路,找快倒闭的出版社帮忙,最后如愿以偿,还打破了许多出版记录。后来很多人争先模仿,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鸡汤,人们也开始厌倦,甚至鄙视。我不知道现今人们对鸡汤的不待见是否源自于此,但我觉得能帮助引导改善生活的鸡汤,就是好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