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报表会说话。七分钟,看懂报表,看透公司#
#听小李飞刀与灵犀一指的江湖糊话#
主营业务:白酒的生产与销售
财务报表:
财务报表的前世今生:
一指:存货周转率为0.3是什么概念呢
一刀:就是存货一年只能周转0.3次,或者说目前的存货要三年多才能卖完
一指:那岂不说明这公司的产品没有市场啊,卖得太慢啊,肯定得亏得一塌糊涂
一刀:如果放到常规的公司里的确是要赔到裤子都没有了,不过这家公司一年却能赚2亿的,而且是白花花的现金,还不只是账面利润。
一指:不可能吧,肯定又是个造假的,这也太明显了吧
一刀:这个还真不敢说是假的,因为这家公司是做白酒的。
一指:做酒的有啥特别的吗,不就是卖水的兑上酒精嘛,他就能违背市场规律吗
一刀:还别说,他还真能违背市场规律。你看一般的产品,都是有保存期限的,都希望尽快销售出去,不然就容易贬值,用会计的话说就是存货跌价了。但是白酒不一样,它并不会随着时间推移而贬值,反而还会升值。
一指:哦…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衣是新的亮,酒是陈的香吧
一刀:对,所以这种公司的存货就不怕时间长;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还是得看产品,如果产品不行,时间长了一样是要贬值的。不过整体来说,白酒这种产品的确有它的特殊之处,特别是在中国,它不仅仅是一种饮料,更是有很强的文化与社交的属性。
一指:是啊,自古中国就有酒的文化,醉酒当歌,人生几何;酒不醉人人自醉;执子之手,不醉不归…
一刀:打住,你这越说越没边了,还执子之手,不醉不归呢
一指:哈哈,一说到酒我这诗人的细胞就被激活了。言归正传,说说今天这家公司吧。
一刀:这家公司看报表的话,就明显是“三段论”,2012年及之前是一段,2013年-2016年是一段,2017年之后是一段。
一指:为啥这么说呢
一刀:你看他整个的收入及相应的损益变化,以及资产负债表上货币资金的变动。
一指:果然是,2013年之前收入都是稳步增长,2013年开始突然收入腰斩,之后几年就是一蹶不振,到2017年才逐渐恢复。可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一刀:出现这种重大的变动,肯定是出了大事,要么是外部环境就是行业出了大事,要么就是公司自身出了大事。从报表来看,应该是行业方面的影响更大些。
一指:你这光从报表上就能断定是行业出了问题吗
一刀:也不能百分之百肯定,不过至少公司自身出问题的影响要小很多。你看主要的资产即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都基本没有太大的变化,债务科目也看不到巨大的波动,除了预收账款,因为直接与收入相关,在2013年前后有明显的波动。这说明公司内部的情况相对稳定。那收入的急剧下滑应该是跟外部环境有关,而这个很容易就能想到在2012年开始的高消费行业的限制因素。
一指:原来如此,看来像白酒这种高消费,又是强社交属性的产品,的确在那种情况下会是首当其冲的。
一刀:是的,而至于公司自身出现的变动,你也可以去研究下。说回咱们最初的话题,就是存货,你有没有觉得白酒这种产品属性有点像另外一个行业
一指:什么行业
一刀:就是刚说的白酒的属性,时间越长越有价值、社交性质、文化属性
一指:艺术品!
一刀:对,虽说不是完全类似,但二者的确有很多相似之处。因此,对于白酒来讲,他们的很多经营思路与艺术品是类似的。比如要有稀缺性、要有文化价值等等,产品本身的有形成本非常低,基本可以忽略不计,市场价值来源于产品之外无形的东西。
一指:听起来还很有意思啊,怪不得自古以来那些大的艺术家、诗人、画家都跟酒有不解之缘。
一刀:你这又扯远了啊。正因为上面提到的两种属性,稀缺性跟文化属性,那就能想象得出做酒的公司的主要投入在哪了。一就是对于产品的数量控制,二是文化方面的投入。数量控制,体现的就在存货上;文化投入就是销售费用。存货方面,因为不担心产品的保质期问题,而且时间越长价值可能越高,所以会有意地控制产品的节奏,就是常说的控货。这也就是为什么做酒的公司账面存货金额都比较大,周转慢。
一指:怪不得这家公司的存货周转率只有0.3,原来是有意为之。
一刀:严格上来讲也不完全是有意为之,也就是并不是存货周转率越低越好,但从行业本质上来说的确存在这一特殊之处。
一指:那文化方面的投入又是指的啥呢
一刀:文化方面的投入,体现在销售费用上。由于需要打造出产品独特的文化属性,就必须通过各种营销手段来塑造差异化,传递文化属性。所以销售费用占比都不低,当然这也是大多数消费品公司的普遍表现。像这家公司的销售费用率都在30%左右。
一指:但为什么为听说有的做酒的在广告上的投入其实并不大啊
一刀:你说的这种情况有,就是那些品牌已经是很高冷了,完全靠稀缺性这一条就够了,反而是另外一种营销手法;这种已经属于殿堂级的品牌了,也就不一样了。
一指:这种行业真是比较高级的玩法啊,那理论上ROIC应该不会低的。但为什么为刚计算的这家的ROIC却也只有20%-30%左右呢,虽然说已经超过社会平均水平了,但似乎与我们想象的要低些。
一刀:这个也很容易看出来,因为你看到的报表其实是很简单的,特别是资产负债表,没有太多复杂的科目,包括应收账款、应付账款这些基本没有或者金额很小,因为他们的现金流都很好。所以在运营资金投入方面基本不会太多,所以资本回报率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资本性支出,即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长期资产。而你看他的固定资产与收入比才只有1:2左右,这种在消费品行业里是算比较低的了,这里其实是有一定的问题的,要么就是固定资产高估,要么就是产能利用率过低。如果他的比值提高到一倍到1:4,那整体的ROIC就会高一倍,就会比较高了。另外就是他的存货周转率的确是太低了,这里没有有提升的究竟其实也是可以去考量的。
一指:你之前不是说固定资产跟在建工程这些都是比较危险的科目吗,他的这个固定资产使用效率这么低,会不会有问题啊。
一刀:这个比较难讲,不过从他这些年固定资产的余额没有大的变化来看,应该没有太大的问题。即使有高估的情况,那也应该是历史形成了,对当期损益其实没有实质性影响。
一指:那我就放心了
一刀:不过,其实你仔细看他的报表,虽然整体还比较干净,但仍有不少地方是值得深究的。比如货币资金,在2018年之前都有理财产品即其它流动资产,但从2018年开始其它流动资产就没有余额了,而是都放在货币资金里了。这么大笔的资金,不做理财,而是放在货币资金里,其中原因是值得深究的。而如果我们结合损益表中的投资收益、财务费用科目,其实也能看出一些端倪来。比如2018年的财务费用是-1100多万,但在此之前都是很小的金额;财务费用里主要就是利息相关的,利息收入或者利息支出。由于公司没有对外借款,自然就没有利息支出,银行存款又很多,理论上应该有很大的利息收入。在2017年之前利息收入较小,因为很多资金是放在理财产品里,即其它流动资产。比如2017年,银行存款只有3亿多,按照0.3%的活期利率计算的话,差不多就是100万左右的利息收入;据此来计算2018年的利息收入,如果按总的10亿计算的话,一年应该是300万左右,但财务费用中的净额是-1100多万,说明利息收入应该差不多1100多万,与计算的300万相关800万;所以如果不是公司记录错误,要么是银行理财资金是在2018年底左右才转到货币资金里的,要么是货币资金里应该也有理财性质的资金。而如果参照2019年上半的的情况,基本可以判断在货货币资金里也有理财性质的资金,不然的话半年的财务费用是-1200万,即利息收入。当然也有可能是这里面有猫腻,这个其实可以进一步来但佐证。
一指:我的天啊,就这么个小的变化,你都能说出这么多东西来,反正我是没听懂。
一刀:这也是被逼的啊,以前公司造假至少账面的现金是真的,现在连现金都有可能是假的,所以不得防啊
一指:真是防不胜防啊,那除此之外,还有其它的可疑的地方吗
一刀:有啊,还有少呢。再比如为什么无形资产在2019年突然增长那么多,当然这个比较简单,原因是重分类,即从其它非流动资产中重分类过来的。再比如,2018年的销售费用率为什么会提高很多,这个是否可以适用我们的“一刀销售费用定律”,等等,这些都可以继续探讨
一指:那就接着说啊
一刀:今天太晚了,夜话的时间到了,就留给大家慢慢研究吧,有兴趣的咱们可以私下细聊啊
一指:是啊,正所谓我有故事,你有酒吗,哈哈
免责声明:本文纯属无聊消遣之用,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当你凝视深渊时,深渊也在凝视你。
---尼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