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像欠缺这样一场旅行很久了。
有什么比大海更容易让内陆人神往?飞机降落前,我不顾晕机的难受,欣赏着这座丘陵和绿色夹杂其间的特别的城市,如痴如醉地俯视着包围它的碧蓝大海,那一瞬间,我想,自己或许已经开始喜欢这座陌生的城了;当然,同时也在担心飞机会不会掉进水里……
五月初的大连,刚过了旅游旺季,温度不高,海风很大,无遮无拦,夏季人满为患的海水浴场仍然很冷清。长发飘飘,“风中凌乱”,丝毫不似南方此时的和暖。以至于离开之后,脑子里还只剩下无处不在的大风。
从建筑风格和城市规划来看,你不难感受到北方特有的大气。不光大气,这还是一座美丽的城市,一条长长的滨海路,即使走上一天也看不腻,因为有蓝蓝的天和海一路相伴。这里是每年的徒步大会和马拉松赛的必经之路。
位于滨海中路的燕窝岭是婚庆主题公园,安放了很多俏皮的小雕塑,最后是《弟子规》等教育性质的古文碑牌。现在比较盛行的景点文化设置,多少显得附庸风雅,不知几人会仔细阅读。忽看一句:“守分安命,顺时听天。为人若此,庶乎近焉。”咀嚼了半天。现在知道是《朱子治家格言》的结尾。儿时从老爸有限藏书中搜刮过这本书,因为是枯燥的古文,似乎从未认真读过,即使读过也早已还给朱子他老人家了,还不如这偶遇一瞥的印象深刻。还搜出过一个日本人写的手相面相书,倒是似懂非懂地研究了几天。想想不免好笑:所谓“歪门邪道”,却最引人易读,富含哲理的文字反倒艰深费解。如果有谁对课本的喜爱远胜于故事类图书,那还真是太难得!
登山看海的多是北方口音,偶尔也看到一两个老外。离海远点,海是暗蓝色的;靠得近点,却呈湖绿。三座小岛点缀在西边,星星点点地散落着一些小渔船。游人爬到高处,总是要感慨几句:“看到大海的感觉真好!”“这海真好啊!”不知脚下的小山有没有听腻这日复一日,不约而同的赞叹。
放下所有的工作、琐事、烦忧,和大海默默进行一场心灵深处的对话。你向大海敞开心怀,大海用絮絮的潮声回答你的疑惑,用温柔的海浪抚平你的伤痛,用她最博大广阔的胸怀纳入你这一颗小水滴。这样沉默的交流,使你的心仿佛被海水洗得干干净净,像岸边的一块鹅卵石。大海,是我们每个人的故乡。
海水直接灌入城中,形成河流。大连和海的关系如此之紧密,自然在食物中也得到了体现。我以吃货的角度揣测:行色匆匆,来大连出差的旅人们,即使只有空吃几顿饭,也是值了吧?
这里是海鲜吃货的天堂,各种海鲜饺子,海鲜烧烤,海鲜自助餐饭店,海鱼海虾海肠海胆海菜,鲍鱼牡蛎螃蟹海螺扇贝,品目繁多,诱人地摆在盘里,养在玻璃鱼缸里,任您挑选,现做现吃,清蒸的,红烧的,爆炒的,煮汤的……鲜得“眉毛都要落掉了”。待吃个酣畅淋漓,心满意足,忽然想起老妈的一句话:“吃饱不想家”。哪里有“好吃的”,哪里就会让吃货族流连忘返吧?
不过吃货在大连也容易吃撑。饭菜分量不是一般的足,以至于饭后打包成了常事。就连大卖场里的红烧狮子头也比上海的大了一圈似的;一只“巨大”的盘子只放得下一条“巨大”的松子鲈鱼,几种鱼的个头也大得让人震惊!到底是北方人食量大还是性格豪放?即便如此,也很少能看见胖人。难道是他们经常在海边跑步,上山爬坡的原因?当地很多房子都建筑在山坡上。主干道左右,不时能看见上坡的路,路两旁是充满生活气息的市井或小区,处处是防滑坡。大连人还在坡上种了些小菜,自给自足,让游人也能感受到大隐隐于市的悠然自得。
旅途中思考,旅途中放松身心,回来又是个新的自我。
【后记】
以前的多次旅游都鲜少动笔,甚至有的连照片都不拍,因为总觉得吃喝拉撒睡的游记实在没有什么意义,总觉得自己写得差,还冒着暴露浅薄无知的风险。可是前几天突然想通了:为什么非要有意义呢?吃饭有意义吗?喝水有意义吗?睡觉上厕所,哭笑闹腾有意义吗?所有有意义或没意义的事情,犹豫了,错过了就不会再有,正如我无法再补写其它地方的游记一样。我们的生命本身也是一个不断记忆,又不断遗忘的过程。曾经以为有意义的事也许会突然发现没那么重要了,曾经以为的无意义也未必不会变成一种永恒。
为什么非要写得好再写呢?没有不好哪来的好?完美主义也是一种病。所有的犹豫到最后都成了拖延症的借口,导致一事无成。
虽然此篇以后,又不知要沉寂多久,不过眼前毕竟还是写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