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到今,书是我们的精神食粮,食粮不一定要自己生产,自己生产的并一定会比别人生产的好,而食粮还是我们必不可缺的。当翻开任继红荣获第二十六届全国梁斌小说奖一等奖的短篇小说《温暖的手拷》,不禁想起北宋著名思想家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一个“绿”字把江南春意美景突显无遗,温暖的手拷,“温暖”二字又会激起读者怎样的感情共鸣呢?我尝试根据自己的学习心得和点滴经验,从中探首作家笔端以平凡出之,包含匠心,有为而发的“世事之冷与人心之暖”真正内涵所在。
颁奖典礼上葛水平撰写颁奖词的评价更是客观准确:“这是一篇读到最后想流泪的作品。天地白亮亮的,活着的沉重和身体的谦卑不敢有半点对抗,面对的全部是坚硬的时光,而‘坚硬’总是偏爱那些贫穷和苦难的人。‘温暖的手铐’,这是作者加诸于靠田过活的人,令人心碎的喜悦,更是这个时代作家为之代言的使命。”
任继红是一位敢于直面火热现实,敢于直面书写现实的作家。正所谓“人争一口气,佛争一炉香”,“心中的那口气却始终咽不下去”小说以一位被辞退的乡村民办教师,及后转业蹬三轮拉客的主人公林永远,为了申诉“自己家山林被卖、坟墓被挖的委屈”不断上访为线索,讲述了一个发生在秀才湾“抗争与屈从”的故事。
小说调动一切手段为了显示其真实性,对人的生存状态细致入微的体验是任继红区别于其他人的一个标志,他对当下的社会性质和老百姓与官家之间的关系有更深入的观察。林永远是这部小说的中心人物,是一个饱受苦难的生命,他表面上认死理,爱折腾,内心深处却保持一个对温暖和尊严的渴求,权衡利弊,心底的伤痛无法痊愈,对社会、对生活的种种无奈,是他最终妥协的根本原因,这是一个从灵魂中发出的呐喊,作家绘声绘影,着实相当精彩。
取材立意,因为材料往往是构成小说情节的内容,丰富的内容与典型直接影响到小说价值与内涵。贯穿着作品的主线是“林永远”迢迢上访之路,把故事情节串起来,写人的心灵辙印,人的命运轨迹。维稳压倒一切。“要县信访局马上来接人”小说中写了官场的一种常见处理危机公关方式,作家以极其简洁的笔法勾勒出芸芸众生相,揭示社会矛盾,反映当下的社会生活形态。
注重材料的剪裁与布局,是任继红结构小说时注意的方法。作家多处使用插叙的手法来展开故事情节。“闭上眼睛,眼前却是二十年前去学校的山路两边树林里野鸡飞起时五彩的翅膀,还有儿子看见野鸡时脸上的兴奋。”“班车重新启动,林永远又闭上眼睛,眼前却始终晃动着青龙垭坟上被挖出的坑。”
评价一篇小说的价值,关键在于它所表现的内容。我们读到作家还原生活细节的耐心与能力,“从包里掏出钥匙串,用一把小钥匙尖在麦杆草帽是钻出了两个小孔。林永远又将草帽扣在头上,调整好眼睛与小孔的位置。”有着温暖的现实意义,不回避现实的矛盾、贫穷,同时它也是温暖的。知足常乐,人物的身份地位、个性特点在动作中凸现。“平时,林永远总会为自己每天的开张生意而高兴,心里对每天第一个坐他车的人深怀感激,所以每天的开张生意他都会少收客人一元钱。”
山高皇帝远,有一句英国谚言这样说:“权力使人腐化,绝对的权力绝对地使人腐化。”读者可以透过人物的行为洞察其心理状态的微妙。“他村长的儿子高中毕业,咱们的儿子今后要上大学。他村长可以让儿子把我挤下来,我儿子今后要当国家干部!”
小说的语言应该是富有生命力的语言。雄厚的生活积累,以及一个作家必不可少的语言禀赋,还要有持之以恒的艰苦探索精神。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结构写实主义大师”秘鲁作家略萨所说,想象力是小说家最不可或缺的基本功,也是小说家能力高下的决定性因素。小说中托梦那段的描述,令人不寒而栗:“孩子他娘,你就不怕热吗?赵元芳听了林永远的话,转过身开始脱身上的衣服,只脱开一件,便露了了一根根白森森的骨头。”
还有一个细节,很触动我。“林永远仍然坚持每天收车后骑五公里路回到秀才湾的老屋。如果时间早,就上青龙垭去赵元芳的坟前坐坐,抽一支烟,和土堆里的老伴说几句话,然后才回到屋里生火煮饭,准备第二天的干粮。”老实巴交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作家极其准确地把握故事节奏,形成时间上的紧迫感。“离检票口已经不到十米,马上就能上车了!林永远终于长长出了一口气,将火车票举在空中如举着一张走遍天下的通行证。”得意忘形,最终暴露了行踪。“距离检票口已不到五米,林宏图绝望地大叫一声:‘他要去上访,拦住他!’”
“便过去谨慎地坐下,看旁边的人没有提出抗议……”一个乡下老者,在此用“抗议”一词显然有些不是很准确,从中吸取教益,需要执笔时花费一些功夫,提炼更为适当的符合角色的词语。
这部小说之所以如此打动人心,那是因为行文中融入任继红自己最深挚的情感体验。山坡上开满了鲜花,但在牛羊的眼中,那只是饲料。幸与不幸都是相对的,生活其实就是一种态度,就像幸福是一种感受。林永远与林宏图感人至深的父子之情催生了这样一幕“林宏图沉默片刻,然后说:“这样吧,用你们的手铐将我和父亲铐在一起,这样他即使要到哪里也得把我拖上……”小说结语部分“林宏图恍惚被父亲牵着走在去村里小学的小路上,任由父亲笨拙地在自己手上倒腾,心里突然涌起一种久违的温暖。”作家滕肖澜这样谈到,再残酷的现实,温情与人性终究会像夹缝里出生的花朵那样,带来一丝温暖的气息。此刻,只有厚载情感的语言才有这种动人的力量。
记得有一次参加活动,主持人提问“如何才能吃下一头大象”?回答是五花八门,原来答案是一点一点地吃。你猜对了吗?正如我们读书求学一样,如果希望自己能够像作家一样出类拔萃,我想,道理是一样的,在我们向顶峰攀登的征途中,要一步一个脚印去走。
“眷恋文字,其实就是眷恋我们自身。写作,只是内心的一种需要。”任继红这些年来,始终保持着一种精神上的独立,或许有灵感的地方往往伴随着孤独。因为孤独,他生命才显得更加丰盈,这丰盈汁液溢出来,便成为他的作品,继而形成他的小说创作观点:对现实生活的观照,充满着悲悯情怀。持久关注小人物的生存状况与内心世界,直抵世道人心。这种鞭笞现实,批判的背后,说到底,也是作家一种对社会深切的爱。那些寂静得令人发狂的深夜,作家还在深陷小说构思中,像蜜蜂酿蜜那样孜孜不倦……
码字让我们开启另一段平行的人生,让我们得以逃避生活的不如意。或许作家最后比的,不是写作技巧,而是一份情怀。
于羊城温泉之都流溪河畔7月6日凌晨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