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的今天,信息爆炸,我们每个人接收的信息太多了,于是我们就在想,如何更好的整理自己的信息,规划好每天的时间,做到高效能办公和生活,期望也能晋升为大神。
于是我们开始关注各种方法,“想要高效能,需要做到这些....”,“7招教你快速掌握高效能的秘诀”.......
但我们也常常很感叹,好像并没有什么卵用~~
其实,我们相比于关于“how”,我更想你研究“why”。如何研究why,或许分身术的观点会帮你厘清一点你的思路。
何为分身术?
所谓分身,即跳出自我思维,用第三方视角看待事情,心理学上将其称之为“元认知”,其定义为:“元认知,又称反省认知、监控认知、超认知、反审认知等,是指人对自己的认知过程的认知。学习者可以通过元认知来了解、检验、评估和调整自己的认知活动。一般认为,元认知可以由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三部分组成。”
绕口的术语会比较难懂,想起去年跨专业考研的时候,起初第一遍看完书的时候,我发现我对心理学的理解太浅了,我以为心理学会是生活化地解释人的心理,但我错了,看到这些一个个生僻的专业术语我起初是蒙的,但基于我个人实在对心理学有莫大的兴趣,我还是一遍遍坚持下来,刷完3遍之后,我的理解发生了质的改变。
我以前常常觉得理论不如实践,课本上的东西根本用不到实际过程,死板的定义就是来限制人的天赋和想象力的。但经过把考研的23本书反反复复看了5-6遍的时候,我才知道,书本教会我们原理,任何一件事情的发生都有本源可寻,当遇到问题的时候,找到背后的原因和原理,解决起来会更轻而易举。
这也是后来我挺永橙老师后来提到道和术的方法。
歪楼了,继续。
所以我们再来解释以上的元认知,举个例子,今天我因为起晚了被老板批评,心情很郁闷,原因是因为前一天晚上老板临时布置任务导致加班到很晚。我一想不能让自己这么憋着啊,我得把情绪发泄出来,不然很容易出问题并且影响工作,于是,我在纸上列了几个问题:
为什么要生气?
主要问题是什么
应该如何解决?
下次碰到应该如何改进?
……
做完这些,我就把我自己为什么会生气的过程全部列出来了,发现了自己存在的问题,自我意识更清晰。还有第三重,我再往上跳一层,通过这些认知和梳理,我知道在下次碰到这种事情的时候能及时的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并快速的解决他。
这个例子不知道有没有人看的懂,也许举得不恰当。
其实再通俗一点讲,所谓分身术,就是换位思考。
为什么要培养分身术的习惯?
我认为有几个方面的原因:其一,理论指导实践,任何事情我们从本质出发,究其原理,都能很快找到问题的根源所在,从而快速解决问题。我们可以回想很多个生活场景,每多问一个为什么,我们对事物的理解就会更深刻一点。
其二,这是任何一份关系要维持的必要手段。在人际社会里,我们每个人免不了要和人打交道,如果我们一位的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看待问题,那么所有的沟通都会变得无效,最后内耗精力,精尽而亡。
所以,当我们每个人都能自觉地养成分身术的习惯,那么在日常生活和工作的沟通中都会变得很顺畅。
如何利用分身术来指导日常生活,从而提高效能,成为更好的自己?
说一个我自己的例子,刚刚毕业的我,要学的东西特别多,工作又比较忙,但有些时候,我又控制不住自己的娱乐,但每次周末的下午刷完两部美剧我又开始后悔,另外就是我发现自己有时候拖延症真的很严重,当然,你从这篇文章还可以看出来,我的逻辑性很差啊……
对,我就是有这么多的问题。
我听过很多方法论,但还是总有一种“听过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的感觉。
所以,利用分身术,我可以这样做:
一.在一张A4纸上列出我所有面对的问题,越详尽越好。
二.针对每一个问题尽可能多的问为什么。
三.分析完每一个问题,然后为其分类,列出紧急,重点,一般,暂时不需要,放弃…….
四.给紧急和重点问题详尽的列出所有可能有的方案,评判现有的资源和条件。
五.去做啊!!!
关键的步骤是,想清楚前两个问题的思路,这才是道,后面都是术。
不再迷信方法论了,一是每个人的自身情况都不一样,一种黄金法则的方法论不是万能的,二是,我们不一定有辨别好的方法的能力,这才是最重要的哦。
其实这也是方法论,但不是本文的重点。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