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星”,成为我第一次以一个专题的方式去叩响记忆之门。
关于追星,记忆中残留的是港台明星的海报,大张的贴在床头,小张的夹在本子里,还有一种超小的,背面有胶,贴得文具盒、书上、课桌上到处都是。奢侈点的还特意买一本漂亮的笔记本,专门贴明星照片。不过本子里面未必是一个明星,而是很多。连过年送的贺卡也以明星照片居多。
大概那个年代资源少,反正没人搜集那些明星的身高体重兴趣爱好什么的,一下课大家讨论的只是他们饰演的电视剧中的人物。我们会说郭靖如何,但没人会谈论黄日华。现在想来,我们当年追的不是明星,而是剧中那些英雄。
少年时代,我们追的不是星,我们追的是英雄情怀,那些寄托在明星演绎的英雄身上的情怀。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也不断长大,思想不断成熟。我们开始追诗人、追作家,用他们的书替换下了当年的海报,用故作深沉的外衣遮住我们原本青涩的心灵。
我们依然会买精致的本子,把自以为令我们感动的诗句,连同我们懵懂的心事记在了上面。下课后,甚至课堂上,总有人奋力誊写着,仿佛我们是如何热爱着那些作者。
其实,我们是觉得抄下哪句,就能实现哪句所描绘的心情,就能离我们的梦想更近一步。
年少时,我们追的不是星,我们追的是梦想,一半透在诗里,一半缠在书里。
更大的时候,我们想的倒是更少了,唯一的一点空闲,被流行歌曲霸占了。那时,我们开始追歌星。
海报再次回归,又贴满了床头。但书上和课桌上,我们是不会再贴了。精致的本子依然存在,不贴照片,不写诗句,而是改抄歌词了。
不知有多少节晚自习,我们呆呆地看着黑板,脑海里回荡着熟悉的旋律,心中哼唱莫名的忧伤。
那时,随身听里其实住着的是歌星。我们不管哪个歌星出了什么专辑,我们只听爱听的歌。
那时,我们追的不是星,是歌里的迷茫。爱情的迷茫,未来的迷茫。
若干年后,我们才知道,原来,谁的青春不迷茫?
后来我们长大了,似乎不追星了。
我们加入了各行各业,我们认真过生活。工作上,我们向行业标杆看齐,讨论标杆的思路、流程,查找自身的差距,努力把工作干到尽善;生活中,我们追寻着美好,这美好,可能是其他夫妻的幸福,可能是别人的心态,也可能是电视剧里的人生,努力把生活过到尽美。
这时,我们以为的不追星,其实是真追星。只是这些明星,变成了我们身边触手可及的你和他。
我们用行动告诉自己,向更加优秀更加美好看齐,使自己变得更加有意义,才是真正的追星。
这么多年,我们追过的星,犹如一颗颗划过我们生命长空的流星,虽然短暂,却照亮了整个星空。那些恣意的灿烂,在我们回头眺望时,竟比当年还要炫目。
我不知下一颗划过我生命的流星是谁,但我知道,我生命里的流星雨不会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