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李嘉诚的感慨
可做谈资
3月22日,李嘉诚在长江实业年度业绩发布会上感慨说:“我12岁开始工作,18岁做经理,19岁做总经理。后来打仗没得做,我就拿出小小资本自己做,一直到现在,67年的生意一次都没蚀本,这个不容易……我明年90岁,我1940年就来香港,感情很深厚。小单位的公屋和居屋能改善,年轻人就不用担心住的问题。香港如果能发挥自己的力量,过往的好处,香港会被国家和全世界看重。楼价的问题,你如果要自己住,收入和积蓄够,我看不出未来一两年楼价会跌,因为购买力太强。”李嘉诚说,无论世界经济政治环境如何变化,只要“讯息正确、判断正确,没行(走)错路,条条大道通罗马”。
李翔
李嘉诚的过往,经历过二次世界大战、超级大国对抗的冷战、越南战争、香港经济起飞、97年东南亚经济危机、08年金融危机,其中不但有经济形势的变迁,还有政治形势变化对香港本身的影响,殊为不易。所以他最后一句感慨,无论政治经济环境如何变化,只要信息正确、判断正确、走的路正确,条条大路通罗马,可谓是对他一生从商的总结。
2.百度人工智能战略背后的两大派系
可做谈资
腾讯科技的报道说,百度的人工智能战略背后其实隐藏着两个派系。第一个派系是站在台前的百度研究院,2013年1月成立,由李彦宏担任院长,延揽人工智能领域精英,其中就包括已经离职的余凯和刚刚宣布离职的吴恩达。它由李彦宏本人自上而下推动发展。第二个派系则是自下而上发展,由百度的搜索团队推动。它的代表产品是“度秘”,由百度副总裁王海峰带领搜索团队技术人员完成。虽然吴恩达作为全球最知名的人工智能专家,一直在为百度人工智能代言,但一位接受腾讯科技采访的知情人说:“搜索的数据根本不向研究院开放。做人工智能的这波人都是海归、精英,跟搜索那边完全是两种风格,两边互相看不上。”按照腾讯科技的报道,陆奇空降百度担任COO后,他的调整思路正是梳理百度内部资源,整合人工智能相关业务,在调整过程中,陆奇在两个派系中更偏向于搜索业务。
李翔
百度的所谓两大派系,其实大公司内部常见的业务与技术之争。业务部门领导者经常会认为单纯的技术研究难以落地,只是不切实际的务虚;技术部门的领导者很容易认为业务部门的领导者缺乏远见。但毫无疑问,在商业公司内,技术必须找到业务场景,才能落地。如果缺乏业务理解能力,一个技术领导者很难在商业公司长期立足。
3.移动支付对于腾讯生态的作用
可开会时引用
腾讯总裁刘炽平在3月22日晚上的财报沟通会上说,腾讯移动支付的日均交易笔数已经超过6亿,交易量排名是:社交支付(包括红包)、线上支付及线下支付,“从去年开始,我们终于可以吸引大量线下商家使用公司的支付解决方案,增加线下用户在公司支付平台上的用量。支付交易总量同比增长了近一倍,商业交易额(包括线下和线上商业交易)同比增长了两倍。”公司的主要出发点并不是为了赚钱,“我们只是将它(移动支付)看作是腾讯整个生态的基础设施服务,我们希望充分利用支付平台与用户进行互动,为商家和用户之间的交易提供便利。这样一来,用户就可以在腾讯平台上从事更多的活动,公司大量合作伙伴也能收到用户的付款,最终也让平台从中受益。”不仅仅局限于支付,刘炽平说:“我们会继续投资于基础设施、销售、分发渠道等领域,为公司业务创造规模效益。”腾讯在2016年的全年营收达到1519.38亿元(约合219.03亿美元),同比增长48%。
李翔
2016年财富500强的入围门槛是营收209亿美元。尽管以营收为公司“强”的考量标准并不科学,但按照这个标准,今年腾讯和阿里巴巴应该都会入围。另一个需要注意的点是,腾讯已经不止一次强调它在移动支付上的地位和优势,此前在互联网支付领域近乎垄断的支付宝,接下来该如何应对,会非常有趣。
4.马云为全球化辩护
可做谈资
3月22日,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和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在吉隆坡启动了世界上第一个“数字自由贸易区”。这是马云一直呼吁建立的eWTP(电子世界贸易平台)的第一个落地项目。马云在演讲中重申了他对全球化的信心。虽然在西方反对全球化和跨境贸易的声音开始变大,但马云说:“我认为全球化还是一个婴儿,它仅发展了20到30年。我们应该再给它20到30年。我们应该使它更普惠,使更多的人参与。”他希望推动建立更多人参与的全球化:“历史上,那些有伟大的国王和皇帝的国家都控制贸易、参与跨境交易。这样的国家商业增长,人民幸福。在过去的50年,全球贸易被6万家大型公司所控制,只有大公司才有机会。小企业没有这些机会,发展中国家没有这些机会。如果我们可以让90%的小企业和发展中国家从全球化当中受益呢?如果我们给全球化另外30年的时间以使它更加普惠呢?……去年,我飞了800多个小时。我走遍了世界,学到了很多东西。我懂得了一件事,全球化意味着什么。全球化不再意味着廉价劳工,不再意味着因为当地原材料便宜而去开设工厂。全球化意味着为当地人创造就业机会和价值,意味着使科技及金融变得更加包容,它意味着尊重另一种文化。”
5.单纯技术服务公司的困境
可开会时引用
可涨知识
迅雷创始人程浩现在专注在做投资,一年来看了很多人工智能领域的项目,他发现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技术创业公司普遍面对有技术没场景的状况,“拿着锤子找钉子”;第二个问题是,如果只做单纯的技术服务商,未来价值会越来越小。他对第二个问题的解释是基于以下原因:首先,未来很多基础技术服务如语音识别等,会是大公司的赛道,大公司会把这些技术服务免费开放;其次,由于人才培养的加速和大公司生态系统成熟后会提供越来越好的算法模型,未来算法的壁垒会越来越低,数据的价值会越来越大,而占有数据的往往是业务型公司;第三,由于一个产业链通用规律,“如果一个产业链有很多环节,在某一个环节有一个垄断者,那么这个垄断者就有向上下游延展的机会,即使不延展也会把整个产业链的大部分利润吃掉。正如之前的PC产业链,有内存、硬盘、操作系统、整机……但微软和英特尔却赚走了绝大部分利润。”也就是说,你上游的客户,可能会来做你的技术。程浩的结论是:“只做技术提供商肯定不行,一定要做整体解决方案——选个适合你的行业,把你的技术产品化、然后搞定用户/客户实现商业变现、然后获得更多的数据,这样才能再夯实你的技术。一句话讲,要做技术、产品、商业和数据的“全栈”,形成闭环! ”
6.共享经济双巨头Airbnb和Uber的差异
可好好学习
巴特利风投(Battery Ventures)的三个投资人迪帕克·拉维奇安德兰(Deepak Ravichandran)杰夫·卢(Jeff Lu)和罗杰·李(Roger Lee)在《财富》杂志上发表文章分析共享经济两巨头Airbnb和Uber的差异,得出结论说,Uber会面临持续的全球竞争,在它进入的每一个大城市都会遇到激烈的对抗;Airbnb却可能以一种相对垄断的方式实现增长。之所以出现这种差异,原因是两家公司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独特性不同。Airbnb平台上的公寓各不相同,位置、内部装修、服务质量等,Airnbnb提供的是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Uber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相对同质化,都是怎样把用户从一个地方送到另一个地方。因为这种差异性,导致了进入门槛的不同,以及规模效应带来的收益不同。比如,Airbnb需要为用户提供足够丰富和足够多样性的住宿选择,Airbnb上的房屋数量越多,它满足用户的可能性就越大。“对于Airbnb这样供应异质化交易场所来说,起步也许很难,但随着供应增多,回报将不断上升,达到一定规模后就会具有难以想象的防御性。”对于Uber,越多的车辆在自己的平台上,用户等待的时间就越短,价格也可以维持在一个合理范围。但是,由于产品和服务的复杂性较低,竞争对手可以通过在一个区域市场比如某个城市,提供同样具有吸引力的替代方案。结果就是,对于Airbnb而言,“如果竞争对手想推出可以与之抗衡的服务,必须在全球范围内积累同样数量的供应(房屋),才能对租客要去的那个城市中的待出租房屋进行匹配”;对于Uber来说,“竞争对手只需在当地市场具备与之相当的供应”,就能对Uber在当地形成威胁。
李翔
Airbnb比Uber的护城河要高,原因在于:Airbnb提供的服务差异性更大,而Uber的服务近似于标品;Airbnb的供需网络更复杂,涉及到跨区域的配对,而Uber的供需网络可以在一个局部市场完成。这就造成Airbnb起步艰难、发展速度回慢,但壁垒要坚实,因为这些困难对新进入者会更难。
听你的
自上而下的推动研发然后希望业务部门使用,以及自下而上的由业务部门驱动的研发,你认为哪种更好?你们公司或你知道的公司,有出现过这种冲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