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朋友圈里不时会看到家乡作协举办的“同心杯”征文比赛活动的优秀文章展示。
自从以前投稿的原创公众号关闭以后,两年来,虽然依旧在QQ空间坚持写随笔,但再也没有在其他写作公众号投过稿。
其中原因,也许是自己仅以写作为个人爱好和乐趣,不太看重那些虚名; 还有一个原因,每次看到征文活动要求个人简介与照片时,便打了退堂鼓。毕竟,写作水平不高,尚在摸索阶段,还不想暴露在大庭广众之下。
但读着这些参与征文活动的文章,有所触动。
可以说,篇篇精彩,从文中可以了解到几十年来家乡建设中许许多多做出不凡建树的普通人。
突然有了参与的念头,不是为自己,而是为那些默默无闻、为寺河山苹果发展事业奉献一生的父辈们,为倾尽一生心血指导并研究果树种植的林伯。
家乡被称为“苹果之乡”,有着他们一份功劳。尤其是想到他们中的许多人已早早过世、没能看到今日果山的兴盛,心中隐痛。
时代在发展,但父辈们艰辛创业的功劳不该被淹没,我决定参加这次征文活动,写写我的父辈们在寺河山的激情岁月!
找到一篇以前的习作,略做改动后,按照指定的邮箱发过去,并按要求加了主编的微信,便于沟通。
主编看过后,认为文章内容还需要完善,随后这两天,忙里偷闲,一次次修改,邮箱发过去,再读,觉得有瑕疵,再改,重发邮箱,一次次跟主编沟通,自己都觉得不好意思。
不过,文章多次改动完善后,内容越来越充实,思路越来越清晰,昨天中午,终于把最终修改稿发过去。大概看了一下,发过的邮件近10遍了。心里想,编委该不耐烦了吧?遇到这么啰嗦的作者!
原以为可以万事大吉了,午饭后,又读了一遍,突然发现有一个错字。惊出一身冷汗,怎么多次检查,都没注意这么低级的错误。毕竟,形成文字的东西,并且要在公众号推出,我一向谨慎,即使一个错别字,也如鲠在喉,成为永远的遗憾。
怕文章已编辑出来准备发布,于是,顾不得午休时间,赶紧微信告诉主编。信息发出去没多久,主编回复“好的”,终于松了一口气。
昨晚,主编发来临时链接,让我看看还有没有问题。看了一遍,编辑得非常好,除了几个标点符号不妥,文章基本达到满意的效果。
向主编表示真诚的谢意,真的,若是当初仓促发布,哪能有现在几近完美的效果?
所谓磨文与推敲,大概就是这样来的吧!
后记:
刚才浏览了一下主编朋友圈的一篇篇征文,很震撼!怎么写的那么好呢?相比之下,自己的文章还是有点单薄,内容挖掘得不够深入,浮在表面。毕竟,很多征文作者都是小有名气的作家了,他们所写的人物很具体,也做过深入采访,而自己花费的精力还是有点小,只是凭印象写完文章而已。
因此,差距还是很大的。这篇文章已编辑,只能这样了,重在参与,以后还得虚心学习,让文章更有深度。
今天才注意到,征文是根据点击量与综合考评设奖的,这些对我来说已经不重要了。自己的初衷只是让人们了解父辈们创业的艰辛,以及对家乡苹果发展事业的奉献,这个愿望已经实现了。
2020.11.29
( 作者 梅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