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证一】曹寅在江宁织造任上时,康熙六次南巡的后四次都以江宁织造府为行宫,曹家四次接驾。
《红楼梦》第十六回中赵嬷嬷说:“那时我才记事儿,咱们贾府……只预备接驾一次,把银子都花的象淌海水似的”,“还有如今现在江南的甄家,……独他家接驾四次,……”。
小说中的贾(甄)家有历史上曹家的影子。
【内证二】曹寅母亲孙氏曾为康熙幼时保母,康熙从小就对她感情很深。康熙南巡驻跸曹家,在接见孙氏时称孙氏为“吾家老人”,并亲笔御赐“萱瑞堂”匾额。这是曹家自感极其荣耀的一件事。
《红楼梦》七十六回写黛湘联诗,其中一段湘云给的上联是“香新荣玉桂”,黛玉对的下联是“色健茂金萱”。湘云笑道:“'金萱'二字便宜了你,省了多少力,这样现成的韵被你得了,只是不犯着替他们颂圣去。”黛玉笑道:“你不说'玉桂',我难道强对个'金萱'麽?再也要铺陈些富丽,方才是即景之实事。”
“金萱”二字是“现成的韵”,是“即景之实事”,且涉“颂圣”之意,显然,这段文字与康熙御赐曹家“萱瑞堂”匾额的实事有关。
二人联句之前,黛玉正为孤身一人远离家乡寄人篱下而“垂泪”,湘云劝她:“你是个明白人,何必作此形象自苦。我也和你一样,我就不似你这样心窄。”她们二人都明白自己是贾家的“外人”,湘云说“不犯着替他们颂圣去”的“他们”,就是指的贾(曹)家人。
湘云一句“不犯着替他们颂圣去”,反映作者在经历曹氏家族惊心动魄的变故而痛定思痛后,已经厌弃君赐匾额之类“君恩圣宠”的东西。
【内证三】从康熙二年曹玺首任江宁织造始,至雍正六年曹頫被撤职抄家止,曹家祖孙三代四人(玺、寅、颙、頫)在织造任上共历时六十余年。
《红楼梦》对织物、服饰的描述达到很高的水平,应与作者出身于织造世家有关。
【内证四】小说中的“四大家族”(贾王史薛)与历史上的曹李孙三家有关。
1.清人陈坦园在其所著《如我谈》中提到江宁织造府正堂上有一块匾,上书“黼黻文明”四字。
《红楼梦》第三回写贾府“荣禧堂”有一副对联:“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下联中“堂前黼黻”四字应该就是暗指江宁织造府正堂上的“黼黻文明”这块匾。
这表明小说中的贾家有历史上管理江宁织造的曹家的影子。
2.康熙五十四年苏州织造李煦的奏折中有“闻臣妹曹寅之妻李氏”一语,说明曹寅之妻是李煦之妹(亲妹或族妹);清代文人所写《前光禄大夫户部右侍郎管理苏州织造李公行状》中写到“子二人鼎鼐”,说明李煦有两个儿子(李鼎和李鼐)。
小说中写贾母史太君有两个内侄,一个是忠靖侯史鼎(第十三、十四回),一个是保龄侯史鼐(第四十九回)。
小说中贾母的娘家(史家)有历史上李煦家的影子。
3.孙文诚是曹寅母亲孙氏娘家的人。孙于康熙四十二年在广州做过一年粤海关监督,管理各国朝贡事以及沿海的洋船洋商事务(见《粤海关志》)。经曹寅推荐,孙于康熙四十五年出任杭州织造,一上任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预备接驾。《杭州府志》记载:“织造孙文诚启涌金水门,引水入城内,河广五尺深八尺,至三桥转南,又折而东,至织造府前而止,备南巡御舟出入。”第二年康熙第六次南巡至杭,住西湖孤山行宫,故孙家未正式接驾。
小说第十六回,在赵嬷嬷说起贾府接驾事时王熙凤接口说:“我们王府也预备过一次。那时我爷爷单管各国进贡朝賀的事,凡有的外国人来都是我们家养活。粤、闽、滇、浙所有的洋船货物都是我们家的。”
小说中王夫人、薛姨妈和王熙凤的娘家(王家)有历史上孙文诚家的影子。
4.曹李孙三家在康熙朝同受皇帝宠信和重用,到雍正朝都被撤职,曹李两家被抄家,三家一起走向衰败。
小说第四回借书中人物之口说“(四大家族)连络有亲,一损皆损,一荣皆荣”。
以上这些,表明“四大家族”的原型中有曹李孙三家。
【内证五】雍正五年十二月二十四日,查抄曹家的圣旨下达,次年正月曹家被抄,曹家在南京的家产奴仆等悉归新任江宁织造隋赫德所有(隋也于雍正十一年被撤职查抄,步了曹家的后尘)。
《红楼梦》第一回:“……瞬息间则又乐极悲生,人非物换,究竟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满纸荒唐言 ,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第五回:“须要退步抽身早”,“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第十三回:“常言'月满则亏 ,水满则溢',又道是'登高必跌重'。如今我们家赫赫扬扬已将百载,一日倘或乐极悲生,若应了那句'树倒猢狲散'的俗语,岂不虚称了一世的诗书旧族了!”“否极泰来,荣辱自古周而复始。”“趁今日富贵,将祖茔附近多置田庄房舍地亩,……便是有了罪,凡物可入官,这祭祀产业连官也不入的。”“万不可忘了那'盛筵必散'的俗语。”“三春去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
等二十八回:“……自身尚不知何在何往,则斯处、斯园、斯花、斯柳,又不知当属谁姓矣!”
一个没有经历惊心动魄的断崖式家族变故的人,不可能写出《红楼梦》。——有之未必然,无之必不然。
【内证六】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施瑮应祖父施闰章之友曹寅之邀到南京,与曹氏往来密切,他的文字记录了曹家的一些情况。施瑮《病中诗赋》第八首:“楝子花开满院香,幽魂夜夜楝亭旁。廿年树倒西堂闭,不待西州泪万行”,诗下自注“曹楝亭公时拈佛语对坐客云树倒猢狲散,今忆斯言,车轮腹转,以瑮受公知最深也。楝亭、西堂,皆署中斋名”。
《红楼梦》第十三回,秦可卿对王熙凤梦中托言“如今我们家赫赫扬扬,已将百载。一日倘或乐极悲生,若应了那句树倒猢狲散的俗语,岂不虚称了一世的诗书旧族了”。(附:甲戌本在此处有眉批“树倒猢狲散之语,余犹在耳,曲指已三十五年矣。伤哉,宁不恸杀!”)
【内证七】《红楼梦》作者仇恨雍正。
1. 书中贾敬是一个极具负面的人物(第五回:“箕裘颓堕皆从敬,家事消亡首罪宁”),作者用这个人物隐射雍正:
(1)贾敬的“敬”字,是雍正谥号“敬天昌运……大孝宪皇帝”的第一个字。
(2)贾敬“一味好道,只爱烧丹炼汞”,“只在都中城外和道士们胡羼”;雍正常年在城外的圆明园办公,也喜欢炼丹,经常让内务府的人将煤炭、银、铜、铅等炼丹原料运进圆明园,还常与道士研讨如何炼丹。
(3)贾敬的死亡原因(吞食丹药)、死亡过程(暴亡)和治丧过程都与传说中的雍正之死极其相似。
2. 书中第三十八回写宝黛钗三人作《螃蟹咏》,众人评说:“这是食螃蟹绝唱,这些小题目,原要寓大意才算是大才,只是讽刺世人太毒了些。”
作者借书中人物之手到底要“寓”什么“大意”,要“讽刺”什么“世人”?我们可从相关时间上窥得端倪。把书中第三十八回至第四十二回所叙诸事的时间顺序排列一下:
T日:史湘云设螃蟹宴 众人作菊花诗 宝黛钗三人作《螃蟹咏》 刘姥姥进荣国府 刘姥姥讲“茗玉小姐抽柴火”故事
T+1日: 宝玉让茗烟寻找茗玉小姐的庙 当晚贾母和众人商议给湘云还席
T+2日: 贾母带众人在园中玩了一天 结果贾母和巧姐都病了 晚上凤姐在《玉匣记》中查得“八月二十五日病者在东南方得遇花神”
T+2日是八月二十五日,T日便应是八月二十三日。
史载雍正死于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三日子时。
小说把宝黛钗作《螃蟹咏》的日期隐秘地设在雍正的忌日“八月二十三日”,从而把《螃蟹咏》讽刺的对象指定雍正身上,作者用心之深可见一斑。
3. 雍正对大臣奏折的批语常用“非木石”一语,如“伊受恩深重,谅非木石,何忍如此负朕!”“朕如此加恩,心非木石,宁不知感!”“闻之而不动心自励者,除非木石也。”
《红楼梦》第五回:“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第三十六回,宝玉在梦中喊骂:“和尚道士的话如何信得?什么是金玉姻缘,我偏说是木石姻缘!”
雍正贬“木石”,《红楼梦》却褒“木石”,流露出强烈的“唱反调”情绪。
4. 雍正在兄弟中排行老四。《红楼梦》第二十一回,宝玉对一个在家中排行老四、叫蕙香的小丫头说:“明儿就叫'四儿',不必什么'蕙香''兰气'的。哪一个配比这些花,没的玷辱了好名好姓。”贬“四”的意思十分清楚——“蕙香”是“好名好姓”,“四儿”当然就不是“好名好姓”了。
【内证八】雍正六年,奉旨抄没曹頫家产的隋赫德在给皇帝的奏折中提到“曹頫家属,蒙恩谕少留房屋以资养赡。今其家属不久回京,奴才应将在京房屋人口,酌量拨给”。从此曹家人从南京回到北京居住。
庚辰本第四十七回,贾宝玉对柳湘莲说想到秦钟坟上去,柳湘莲说:“……眼前十月一,我已经打点下上坟的花消。……”
“十月一”是中国北方的一种民俗——十月一送寒衣,因为天冷了,要给已故的人送寒衣(上坟)。南方人只知道清明节上坟,没有冬季前上坟送寒衣这样的事。对“十月一”,北方人耳熟能详,南方人则听不懂。可见,《红楼梦》作者是在北方长期生活过的人。
【内证九】曹頫在康熙五十四年的奏折中提到“奴才到任以来,亦曾细为查验所有遗存产业:惟京中住房二所,外城鲜鱼口空房一所,……张家湾当铺一所,……”。
北京通州张家湾南门内西侧有一条名为花枝巷的东西向胡同,花枝巷中部向北有一条分支小巷,叫小花枝巷。小花枝巷南端西侧曾有一处房屋,相传是曹家的房产。
《红楼梦》第六十四回写贾琏偷娶尤二姐,“已于宁荣街后二里远近小花枝巷内买定一所房子……”。
【内证十】《红楼梦》提及十分稀罕的“御田胭脂米”。第五十三回,庄主乌进孝的红帖上有“御田胭脂米二担”一条,是专供贾母享用的,约100斤,足见其珍贵。第七十五回,贾母问有稀饭吃吗,尤氏捧过一碗来,说是红稻米,贾母吃了半碗,便吩咐将这粥送给凤姐吃去。
御田胭脂米原产河北丰南县,曾为清廷“贡米”,因培育难度大,生长条件苛刻,产量极少,御田胭脂米成为当地的特产。丰南县是丰润县的邻县。相传丰润县是曹家祖籍所在地。
【内证十一】《红楼梦》早期抄本己卯本、庚辰本、蒙府本、戚序本第六十三回,“芳官只得细细的唱了一支《赏花时》:翠凤毛翎帚叉,闲为仙人扫落花,……”
汤显祖《邯郸梦.扫花.赏花时》的原文是“翠凤毛翎扎帚叉,闲踏天门扫落花,……”
“闲为仙人扫落花”一句是出自曹寅的讹误。曹寅《些山有诗谢梦 奉和二首 时亮生已南旋》诗后自注:“余留别诗有'愿为筇竹杖'之句。些山集青莲句有'闲为仙人扫落花',故及之。”实际上,青莲(李白)《寄王屋山人孟大融》最后一句的原文是“愿随夫子天坛上,闲与仙人扫落花”。曹寅把“与”字错记成了“为”字。
《红楼梦》作者不仅将汤显祖的曲文记错成李白的诗句,而且即使引用李白的诗句也错记成跟曹寅一样,这种不寻常的错记一定是作者故意为之。“《红楼梦》作者系曹家人”,是对这种错记最合理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