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原本应是灵珠转世,却因申公豹的设计,让太乙真人在关键时刻嗜酒导致灵珠被抢夺,哪吒被魔珠附体,就此成为了混世大魔王;为了压抑哪吒的魔性,太乙真人用乾坤圈锁住了他的大半灵力,并囚禁在李府当中。
哪吒刚出生时便闯下大祸,把周边村民都打了一遍,导致他稍微长大点,在街边想与小孩子玩时,遭到其他村民的攻击;至此,他再也不信善,既然世人皆误解,以为他十恶不赦,那他就做给他们看。
其实他的内心很渴望被认可,但唯一爱护他认可他的母亲,却因公务繁忙无法时常陪伴;他也想跟村民友好相处,却因出生时的异动令他们心生恐惧,导致村民一致认为他是妖怪,他也不再愿意敞开心扉。
生活中时常也会遇到这样的场景,我们希望被认可,却不被认可,久而久之,也就不想被认可了,有的人甚至会沿着被认为的方向走,觉得反正对方觉得我就是这样的人,那我就做这样的人给你看。慢慢的,也就成为了原先不想成为的那个自己。
朋友A渴望被所有人认可,从众心理极强,是公认的温柔无公害人士;无论对方提的要求有多过分,无论那件事情是否在她工作岗位职责范围内,只要别人提出来的,她能做到的都去做;但她也是个人,有自己的个性有自己的追求,却因为那个“温柔无公害”的标签压得无法动弹。
其实何必,就像哪吒说的:我是谁,只有自己说了才算。别人的想法、言语不过是他们当时的认知,存在时间、场景各种条件的限制,陈塘关的村民在受害的情况下,肯定也会想要反击,但他们忽略了,当双方互相伤害时,也间接伤害了自己。
这是行为的作用和反作用原理,当你的想法做法都是好的,事情也会慢慢的往好的方向发展,当你认为事情就应该往坏的方向发展,不可能有转机,会发现,事情的结果也会跟着自己的观念去走,但其实是因为,自己的观念在推动着这件事往自己的想法去走;就像一个人太过于在意他人的想法,只会让自己活得不像自己。
在电影的最后,哪吒救了陈塘关所有人,却也因天劫的到来而肉身覆灭;村民们也在这时明白:原来并没有绝对的善与恶,并非魔丸就一定是恶的代表;他们一起跪落在地,感谢哪吒的救命之恩,也悔悟自己当初的做法。
世俗的眼光何其多,若真一一跟随,那便活得不是自己了;我们是谁,只有自己说了才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