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学习,越焦虑,这是错在哪呢?
最近读了豆豆的《遥远的救世主》,看完感触颇深。紧接着又把以其为原著改编的《天道》看了一半,同样很有感触,但触感的角度却又有不同。
《遥远的救世主》大概讲述了一个扶贫故事,主旨却是没有救世主,或者说救世主只是遥远地看着,关键在于被扶贫者自我觉知,自我救赎。如果没有自强,不能自力更生,扶贫只能让你从深井中爬到井沿看一看,然后继续掉入深井中。更有甚者,在重新掉入深井时的不甘心,会让他进一步陷入如地狱般的深渊,万劫不复。
在读小说时,人物均在自己的想象中,带光环者自带光环,毁灭者自取灭亡之道,至多感叹人心之不足,世事之无常;但看了电视剧之后,我只看了一半,便无法再看下去,因为知道结局,更是因为不想看到那些人掉入深渊。
因为,我看到那些电视剧中的小人物,不再是我想象中的反面人物,而是一个个活生生的,想要改变自己生活的小人物,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一直为生活挣扎,由于一个偶然的际遇,有一次爬出深井机会,因贪婪与恐惧,再次掉回深井。这些人,就是我们大多数,沉默的大多数。看罢甚至会有一种绝望感油然而生——有一些机会,就是给了我们也抓不住啊。
由此,我想到了我这段时间的生活、学习与工作,真是越学习,越焦虑;越焦虑,越愤世,到最后,又重新回到了一种封闭的状态,沿着老路继续木然地走着,自己都讨厌这种状态下的自己。
越学习,越焦虑,这到底是错在哪里呢?
读了《遥远的救世主》,再看了《天道》的一半剧情,我仿佛发现了一点什么。那就是,我们把这个学习,当成了另一种形态出现的救世主,以为我们可以依靠我们的所谓的“学习”,从此就可以走上康庄大道,犹如解放 区的天,永远阳光灿烂。
实际上呢?
其一,我们以为的学习,实际上可能并不是学习。
学习,是由“学”和“习”组成的一个词。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似乎很明确地说明了这一点。如要说学,当然是大部分人都学了,走路时在听课,地铁上在听课;账单上一行行知识付费的清单,APP里每一堂课后“已听完”的标志;一篇篇学习心得,甚至是朋友圈一天天转发的文章。诸如此类,都在向我们展示“学”的成果。
但,“习”了没有呢?我查了一下,习字的意义:
——学过后再温熟反复地学,使熟练。
——学
——对某事熟悉
——长期重复地做,逐渐养成的不自觉的活动
学是学了,习则未必。这就是我们很多人学习的现状。甚至我可以说,大多数人连自己学习了哪些课程,听了哪些书,回过头来要查记录。不只一次听人讲,原来那时候我学了那么多东西啊,现在都不记得了。有人如果不信的话,其实有一个很简单的办法测试自己是否真的学习了。那就是自己重写一篇教材,看自己能写出来不。不必是原文,可以全是自己的话,自己的例子,写不出来,不知道从何说起,就表明没有学习,或者说学习没有效果。
其二,经过认真的思考后,成为自己的行为准则的学习,才是真正的学习。
这一点,或许是更多的人做不到的。梁宁的“产品思维30讲”里讲到一个故事。有一位老板请她去做咨询,想让自己的企业做成“互联网+”的企业,但她与老板聊了半天之后,决定不做这一单生意。她说,老板其实什么都知道,就是做不到,因为他的恐惧决定了他的边界就在那,突破不了。如果突破了,他自己就可以做,如果不能突破,谁也帮不了他。
我们的学习也是一样,我想,我们回想一下我们所学的东西,除了一些确实是认知盲维的东西之外,还有很多道理,其实我们自己早就知道,就是做不到。
真正的道理实际上是很简单的,比如,股票就应该低买高卖,道理人人知道。但回首盘点一下自己的操作,看一看低买高卖有多少单,高买低卖有多少单,大部分人,高买低卖的比例肯定远远高于低买高卖。
梁宁自己会算八字,在她自己创业遇到挫折时,她坐在自己的办公室里,为自己算八字,算完之后长叹一声,这些早就知道,只是不愿意承认。
我们很多人也知道,学习就是为了自己能够把事情做得更好,可实际上呢?能够保持之前做事效果,继续踏实做事的就已经很不错了,不少人更是以为学习了能力就加强了,反而不肯像之前那样踏实做事。做事能力反而更差了——越学习,越焦虑,越焦虑,越愤世,越愤世,越浮躁。
学习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更好地做事,是为了提高做事能力,如果学习不能让我们把手头的事做好,不能把眼前的关系处理好,总想着自己学习完成之后如何如何,实际上是舍本逐末,忘记了自己学习的目的。我们学习的目的,不就是为了让自己能够自如地应对大多数情况么?如果我们眼前的小事,熟悉的事情都做不好,我们还能指望我们的学习能够指导我们应对更多的未知的不确定的外部世界么?
我回想了一下自己这段时间的所做所为,不禁汗如雨下,这么简单的道理,怎么才想的明白一点呢?
其三,学习只是学习而已,不是救世主。
学习真的只是学习而已,最多只能让我们看到了一件事情有了更多的可能性,也只是至多让我们有了更多的一些选择项,更进一步,让我们知道从哪些角度维度来思考我们应该如何选择。
事实上,在《遥远的救世主》中,扶贫者是将那些坐在井里的人,直接帮助他们来到了井外的广阔世界,只是他们内心的恐惧,让他们自己转身逃回到了井里,逃回到了那个他们不满意,但无比熟悉自在的井底世界。唯有一个人,叫刘冰,回到井底后,不反思自己的恐惧与贪婪,反而想要把井外的人也拉到井底,让自己掉入了一个更深的深渊中。
“本是后山人, 偶做前堂客。 醉舞经阁半卷书, 坐井说天阔。 大志戏功名, 海斗量福祸。 论到囊中羞涩时, 怒指乾坤错。”
这是《遥远的救世主》里丁元英写的“自嘲”,坐井说天阔,就是很多人的真实状态,学习,顶多让我们趴在井沿看一下外面的世界,知道了世界并不是只有我们眼前的这口井。如果真的要出去,就要克服自己内心的恐惧,准备好迎接未知世界里的风霜雨露,危险天敌。而这些,单单依靠学习,是不可能做到的,必须自己了悟。
越学习,越焦虑。为什么会这样?
也许,我们并不是真的在学习;
也许,我们只是为了学习而学习;
也许,我们对学习期许了太多它并不拥有的功能。
学习只是学习,重要的是,我们要通过学习,改变我们的思想,从而改变我们的行为,最终,才能实现我们的梦想,得到我们想要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