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一:
鹤顶霜为骨,梅花雪作裳。
半生来往倦,一句古今香。
书阁无闲日,荆门有淡妆。
磁湖何所忆,夜夜梦幽篁。
其二:
路穷千嶂外,一径入林隈。
不负朝天眼,曾观隔世梅。
云烟如许合,风月若为开。
已约重来此,猿鸣莫落哀。
注: 律绝的平起和仄起是以首句第二个字为准的,因为第一个字可平可仄。虽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之说,但也不是绝对的,是有条件的,是在不可能造成大的诗病情况下才能成立的。以后练习中会遇到。
格律诗因何而生?其初心是为了避免用字声调失谐而引起的语音病态。这四种基础的平仄格式就是前人归纳的音调形式。
虽然这个归纳不能尽善尽美,所以难免会产生出律的诗,为了合律,"拗救"一词就应运而生。拗救说白了就是对不合格律之句的一种补救,在此我保留意见。
所以格律其实就是一个框框,一旦你适应了这个框框,就会自然而然地避开那些容易出错的音节,汉字那么多是吧?
再说说律诗吧。律诗有八句,每两句组成一联。一二句为“首联”,三四句为“颔联”,五六句为“颈联”,末两句为“尾联”。
律诗的颌联和颈联要求对仗,颔联可以放宽一点,至少颈联必须对仗,否则就是出律。而排律除了首尾两联,其中不论哪一联都要求对仗,所以难度要高一些。
对仗有工对和宽对,还有错综对、流水对,这些百度可查,初学者当然要求工对做起。如果你写得不对仗的话,就不能称为律诗,只能称为七古了。
大多数人感觉律诗的对仗有难度,对仗当然最能检验作者的文字功力。简单地说对仗就是要求上下句子的词性和句子结构应当一致。
比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方位对方位,数量词对数量词等。还要尽量避免中间二联的句式缺少节奏上的变化,对仗忌"合掌",即两句表达的内容相似。
无论是绝句还是律诗都逃不脱格律诗的架构,那就是“起承转合”。当然你也可以熟能生巧之后再寻求突破,别出心裁一番令人刮目相看。
格律诗就这四种格式,只要你细心揣摩会发现有规律可寻,平平仄仄交错排列,无需死记硬背,练习多了自然就会领悟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