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化的问题,在我们律师圈子里,已经喊了很多年了,虽然这些年来很多律师走上了专业化的道路并且做的很不错,但是绝大多数律师其实还是在左右徘徊,在向往中拒绝,挣扎,期待,虚度时光或者疲于奔命。
今天办一个离婚案件,明天又去做股权收购,后天再去做刑事辩护,实际上根本做不到,如果做到了,服务质量和自身做律师的获得感也一定好不到哪里去。法律服务的特点就是不可复制性,法律服务产品不能批量生产,律师也不可能多专多能,律师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匠人,要精雕细琢才可能出好活儿。每个法律服务领域都是一方别样园地,都是种田,水田旱田大不一样,都是养殖,养鱼养虾和养猪养鸡,也完全不同。
其实,不仅是律师在谈专业化,各行各业都要有这种专业化的忧患意识。就拿我的文学人这个身份来说,和法律服务一样,也是讲究专业化的。法律有刑法、民法、商法的部门领域,文学也有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的几大体裁。而且现在文学的划分也精细多了,过去很多人都知道的报告文学,和这个概念相近似的就有纪实文学、传记文学、非虚构写作,甚至长篇通讯,每个提法的背后,都是有一套属于自身品类的理论依托和一套自身辨识度鲜明的写作手法,还有进行此类创作的活跃广泛而稳定的作家群。
文学其实就是一个人一张纸一支笔就可以做的事情,已经细分的这样清楚,刚才说的是体裁,如果再说题材,有的作家专写地域,有的作家专写历史,有的专写美食,有的专写美女,甚至写地域只写一个村庄或者一条河流。所以,更为复杂的法律服务业,怎么能不去在专业化上再细分一些呢。
当然,法律服务的专业化进程受阻的症结其实就在利益上,为了眼前吃饭或者觉得虽然不擅长,但是能有大的收益可以期待,所以就硬着头皮上。这样的情况,在写作者这里简直不可想象,哪个作家不经采访去写自己所不熟悉的生活,就只剩瞎编乱造一条路。
那天看到一家医院的一条标语,大意是说,看你的病,锻炼我的水平。
好家伙,无论是作为一个潜在患者,还是作为一个手艺人,我都被吓了一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