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去春又回来,花谢花又开。转眼,做辅导员工作已经两年有余。面对年轻的不断成熟起来的你们,常常千言万语在心头,却会懈怠于把这些点滴思绪付诸于笔头,成为能有些逻辑、成文的、能与你们分享的篇章。
今天,虽然风有点凉,但却胜在天高气爽、阳光金黄,窗外望去是一片大好的秋光。校园里也弥漫起淡淡的桂花香。总算忙完了一拨又一波来袭的各类奖助学金评定、团校党校推优、学生组织换届,欣慰着各类学生活动也总算都上了轨道。破戒喝了一杯热奶茶,感慨着这好歹也算是舒国治笔下那“理想的下午”了。所以忍不住,轻声放起了音乐,打开了易班的博客界面。
我曾经在年级会上跟你们推荐过冯仑的两本书,《野蛮生长》与《理想丰满》。这个曾经有着正统教育背景、当过国家干部、又最终成为了一位大师级的企业家的人物在他的《理想丰满》里提到了这么一句话:我们是追求理想、顺便赚钱,而不是追求金钱、顺便谈谈理想;理想在钱前边。我读到时忍不住就乐了。说起来,我的工作真是一个略微变态的职业:一边要高屋建瓴的跟你们谈理想(未来与规划),一边还要俗不可耐的跟你们谈谈钱(现实与行动)。
但事实上,常常有同学跟我交流的时候表达出的是另一种迷茫。在年轻的你们看来,理想的存在本就飘渺——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在二十几岁的时候一下子看清自己人生的方向与追求;对于金钱的追逐更是让你们压力重重——仍处在校园中的你们不管多么渴求将来能够拥有富足体面的生活现在首先要面对的仍然必须是你们专业的学习与训练。“我做这些学这些是否有用?”“现今的努力是否能够与未来的收获成为正比?”“我到底要会什么才能在不久的将来去面对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谋得一份喜欢的能养活自己的工作?”这些问题缠绕着你们,困扰着你们。其实,也一直困扰着我。
所以我才发现,我必须要与你们交流的一个话题是:要让自己成为一个丰富的人。
先随便例举几个你们应该都非常熟悉的人名吧。
林志颖。我知道你们都很喜欢他。至少最近好几个女生在跟我推荐他和他家儿子KIMI参与的某台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你们应该知道他和郭德纲同岁(这好像已经成为了街知巷闻的一个娱乐梗),你们也知道他前一阵才和歌迷老婆举办了婚礼。你们可能知道他2007年主演的电视剧《放羊的星星》很火,可能还记得他2001年和苏有朋一起主演的《绝代双骄》,甚至知道他更年轻的时候和徐若瑄、张震岳、陈奕迅的老婆徐濠萦一起演过的电影《旋风小子》。但我不知道你们是否知道当年网上流传过一份“让小伙伴们都惊呆了”的个人简历,除去骄傲的演艺成绩,还包括:15岁——依靠打工买下平生第一辆车(一辆50CC摩托车),并自己动手改装,使之能发出8种声音;18岁——成立自己的摄影工作室(分店一度开到六七家,月盈额200万);20岁——抛下巨星光环,毅然入伍当兵;22岁——以跳箱、射击、投弹、匍匐等等几乎所有项目接近满分,在役期间荣获四次荣誉假,并获得“总统奖”嘉许的成绩退伍;24岁——参加世界国际A级越野赛,成台湾第一个参加国际顶级赛事的车手;24岁——以一百分的成绩取得专业救护资格证,成为台湾第一批EMT(Emergency Medical Technician,即紧急救护技术员)之一;25岁——成立自己的第一支赛车队ESSO JIMMY RACING TEAM;25岁——潜水执照;26岁——成立自己的科技公司;31岁——改装成了台湾第一把绿色瞄准器的BB枪,半年后台湾的公司相继效仿生产;32岁——成立“梦飨家”餐厅;32岁——考取游艇执照……
韩寒。我记得曾经有同学在读书分享会时向大家大力推荐过他的《青春》。所以看来,虽然他是我们很多80后们的偶像,看来也已经获得了你们90后们的关注。我仍然记得我初一的那一年,我的语文老师在课上告诉我们上海有一个很有名的《萌芽》杂志社,办了一个叫做“新概念作文”的比赛。有一个叫做韩寒的孩子因为种种原因错过了,就在爸爸的陪同下去找了杂志社的编辑。那个编辑不知是出于什么心态,直接揉了一张纸团塞在喝了还剩半杯水的杯子里,让他现场写一篇文章。结果那个男孩就在纸团逐渐沉入杯中的时间里洋洋洒洒写出了一篇有思想有深度旁征博引的《杯中窥人》。技惊四座。那是我第一次知道韩寒的名字。后来就买了也不过是同龄的他的新书《三重门》(该书累计发行200万册,中国近20年销量最大的文学类作品。那篇现在网上仍然时不时出来的“卧石答春绿”的诗真正的来源)。后来全中国都知道了这个孩子因为期末考试七科不及格而留级。后来全中国都因为他讨论“学校应当培养全才还是专才”。再后来他就真的退学了。但他仍然坚持着他的写作,《零下一度》、《就这么漂来漂去》、《像少年啦飞驰》、《长安乱》、《光荣日》、《他的国》、《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几年后,他的又一个兴趣又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他去赛车了!而且还比得很好!他现在的百度简历是这样的:韩寒,男,上海金山区人,作家,职业赛车手,杂志主编。初中开始写作和投稿,曾获新概念作文比赛第一名。高一退学,1999年出版首部长篇小说《三重门》,创畅销纪录。2005年开通博客,迄今点击量超过5亿。2009年主编《独唱团》,销量突破两百万册,后被停刊。现为《一个》app监制及主编。出版多本散文集和小说,作品常引起广泛关注和争议。2010年被《时代周刊》评选为100名影响世界人物之一。2003开始职业赛车生涯,共获六次全国顶级职业锦标赛年度总冠军,是中国唯一一位拉力赛和场地赛双料年度冠军。曾涉足音乐和歌词创作,并发行唱片。
蔡康永。相信绝大部分的人知道蔡康永都是因为《康熙来了》。2004年《康熙来了》刚出来的时候其实小S已经蛮火了,大家都知道她的搞怪和无厘头。那时很多人都在想,天啊,这男人谁啊,居然能和小S搭档?后来再看看,他们就在想,天啊,这男人谁啊,居然能和小S搭档!人们迫不及待的去查这个服装很正经却总脱离不了搞怪、言语很温文但是就是透露一种幽默八卦还又忍不住博学一下的男人的资料。于是“小伙伴们又惊呆了”。这个62年生的“老男人”是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电影电视研究所编导制作硕士,曾担任台北之音电台总监、时尚杂志《GQ》中文版总编辑。1996年开始主持节目,还写过六七个剧本出版过七八本书,他甚至和黄霑搭档为电影写过歌!随着节目一集集、一年年的播出,人们越来越喜欢他。他一次一次的得金钟奖,继续出一本一本的书。他的微博粉丝数超过了2400万。而成名以后的他,有时还会忍不住跨界去设计个衣服、设计个鞋子、设计个展览。而他最广为流传的微博是这样的:15岁觉得游泳难,放弃游泳,到18岁遇到一个你喜欢的人约你去游泳,你只好说“我不会耶”。18岁觉得英文难,放弃英文,28岁出现一个很棒但要会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说“我不会耶”。人生前期越嫌麻烦,越懒得学,后来就越可能错过让你动心的人和事,错过新风景。
以上的三个人。好像从来没有人会用“成功人士”去形容他们。一来,似乎“成功”,是一个太过于伟大到有点俗气的形容词。二来,好像“成功”这个词,也并不能够准确的形容我们对他们的观感。我们喜欢通俗的去表达我们的感受:这个人很牛也!很厉害!他是怎么做到这一切的?太佩服他了!
而事实上,我想,这种直观的感受常常也会出现在当你们看到网上很多年轻人毅然辞职去开展一段“说走就走”的旅行的时候;会出现在当你们知道你的某一个平时默默不作声的同学原来大二起就在外面创业已经累积了一笔六位数的创业基金的时候;甚至也许仅仅是你遇到某个人发现他能够涛涛不绝的跟你讲刚刚过去的某场篮球比赛跟你如数家珍的讲某个球员的历史的时候;也许是课堂上老师问了一个问题你发现你真的不知道而有同学轻轻松松的回答出来的时候。
那一刻,你佩服他们,你羡慕他们。而这种佩服和羡慕,我想,并不是因为你认为他们比你优秀,而是因为通过他们,你突然发现自己好像比他们少了点什么。是勇气么?是知识么?是能力么?似乎都有,似乎又都不是。我想,至少你们会认可我说,在那一刻,你发现了他比你丰富。也许,是丰富的思想;也许,是丰富的爱好;也许,是丰富的经历;也许,是丰富的情怀。你因为他这一刻的丰富所衬托出你的贫瘠而感到了对他们的佩服与羡慕。你因此感慨,可也许,你也只是在感慨而已。
其实,我想,也许对于优秀的标准见仁见智,对于理想的实现与成功的定义每个人更是大不相同。但是至少,我们都可以尝试,去做一个丰富的人。去更加充实的过好当下的每一天。去尝试从生活的过程中寻找到内心的快乐和满足。去获得让自己不断变得更加优秀、追求理想实现的远远不断的自信与能量。
我无法描述或跟你们指引如何去成为一个丰富的人。因为,我也在这条道路上摸索着、尝试着、学习着与成长着。但是,作为一个稍许比你们年长的人,我大概却能与你们分享,我心中,所谓丰富的来源。
1、知识,是所有智慧的来源。
我们骨子里其实一直都喜欢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人。所以某卫视的《一站到底》总是那么火爆,所以那位北大才子檀越因为他当之无愧“站神”的称号得到了无数的关注与赞扬。就好比世界上大部分的女人们一次又一次的爱上阿汤哥是因为他一次又一次的在各类谍战片动作片里展现出了他上天下海、摸爬滚打、能够使用各种设备仪器的无所不能一样。
在生活里,我们未必会要求自己的朋友、亲人、另一半有着多么高的学历、能赚多么多的钱。我想,一起游玩的时候,你会觉得知道水为什么这么流向、帐篷为什么这么扎、当地的人为什么有着这样子传统风俗的朋友会让你觉得更有趣;结婚了以后,妻子会觉得当家里任何一样电器、家具坏了的时候,能够二话不说掏出工具三下五除二解决问题的老公最可靠,而丈夫会觉得知道怎样把衬衫洗的又干净又笔挺、知道菜怎么样烧更入味、能够解答孩子一切问题的老婆最值得疼爱一样。
而这些知识的获得,很多,是来自于生活;更多的,其实仍然是来自于书本。
没事去图书馆兜兜,去网上书城看看吧。不要只找那些工具书、励志说教类的书。去浏览下生活、人文、社科、科技、经管的栏目与板块。你会发现许许多多有趣的书。比如有一本叫做《怀斯曼生存手册》的书,硬生生厚厚实实的562页,列举了所有你能够想象到的会在地球上遇到的危险以及你应该应对的方法,如何装备,雨林中如何施放求救信号,怎样辨认有毒植物,用刀片制作指南针,如何蹬水过河,制作各类环、结和绳套,如何点燃潮湿的火柴,如何搭建天然帐篷,如何急救、逃生、救援等等;还比如美食家蔡澜先生能够写一本《蔡澜食材字典》,详详细细的列举三百种常见食材,从普普通通一棵葱、一头蒜、一根萝卜、一条鱼、一只鸡说起,到普普通通调味料一撮花椒、几粒茴香籽、一碟猪油渣等等。更不要说那些五花八门的历史的、地理的、哲学的、文化的、两性的、美食的、心理的、政治的、经济的、科普的书了。
世界这么大,何不让自己每天多懂一点?
2、经历,是人生最大的财富。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听过这样一句话:“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名师指路不如自己去悟”。说来有点笑谈,里面的道理倒也是很深。
我们常常听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我们也常常听到这样的形容“我走的路比你们吃过的盐还多”;我们每每进入一个新的行业就会被称作或者自诩为“菜鸟”,而事实上那些所谓的“老鸟”们并不一定年纪比你大职位比你高能力比你强,而是只是因为他接触这件事情时间比你多,遇到的人和问题比你多——这都是一种经历的累积——所以,他就是比你有经验,比你更厉害。
而对于学生来说,我想,鼓励你们去经历,是希望你们能更加有勇气去体验,去尝试。
拿我自己举例吧。我至今记得我大二那年机缘巧合去湖南支教一周之后那种感觉自己全身内外焕然一新的心灵体验。在短短的一个礼拜时间里,我和十来个来自五湖四海各行各业的人,一起在湘西的一个小学里面给孩子们上课。那七天,生长在江南的我第一次亲身接触了中国不一样的美,第一次接触到有这样贫苦的地方,第一次知道有这样可爱的人。我和同伴一起欢笑过,也为孩子们流泪过;我们一起交流、一起思考,一起感触。后来我对于支教的热爱一发不可收拾。我又去了云南楚雄,去了广西大新。在路上,我觉得我一直都在收获和成长。后来,我当了老师,我又组织我的学生们去参与一些有意义有组织的支教活动。他们去广东、去云南、去四川、去湖南,两年里,我带去了或送去了近30个学生。而他们每一个人回来了之后眼神都无比闪亮——我知道,他们已经体验到了我所曾经体验到的。我欣慰,我为他们也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而事实上,经历真的分很多种。做学生干部,这是一种经历;兼职,这是一种经历;旅游,这是一种经历。获得赞扬,是一种经历;遇到挫折,是一种经历。与有经历的人交流,这更加是一种经历。
经历的多了,就会成为一种阅历。
这种阅历,历久弥香。
3、心态,能够左右命运。
丹麦著名心理学家索伦•克尔凯郭尔说:“要么你去驾驭生命,要么是生命驾驭你。你的心态决定谁是坐骑,谁是骑师”。
拿破仑说:“人与人之间没有太大区别,只有积极的心态与消极的心态这一细微区别,但正是这一点点区别决定了20年后两个人生活的巨大差异。”
爱默生说:“一个朝着自己目标永远前进的人,整个世界都给他让路……”
事实上,关于心态决定命运、心态改变命运的故事已经有太多太多。就拿大家最熟悉的体育健将们来说。
为什么郭晶晶能够连续几届奥运会上都能取得骄人的成绩?你看,她是不是每次都能够心平气和地去完成每一个动作?哪怕是胜利在握,哪怕是欢呼声、掌声响成一片,也丝毫不会影响到她的心态?就连她跳完了,成功了,拿奖牌了,她的笑也是淡淡的,能看出来欢喜,但是却总是不会太情感外露的样子。据说,因此,她也是萨马兰奇最为喜欢的几个中国运动员之一,与她的私交非常之好。
再说说另一个超悲剧的美国射击名将埃蒙斯。2004年雅典奥运会,前九枪领先对手3环之多的他最后一枪鬼使神差地把子弹打到了别人的靶子上,把近在咫尺的金牌拱手让人。2008年北京奥运会男子,他又一次在金牌几乎唾手可得的情况下,最后一轮仅打出了4.4环。到了2012年伦敦奥运会,他第三次折在“最后一枪”——在决赛第9枪还领先对手1环多的情况下,埃蒙斯的最后一枪只打出7.6环。难道说他是射击技术不如人吗?绝对不是!我想,还是因为他没有办法走出这“最后一枪”阴影的缘故罢!
这两年,不知不觉流行起了一个词语,“正能量”。有人溯源究根,发现还是在去年伦敦奥运会的时候,火炬传递期间,很多博主在微博上发表“点燃正能量,引爆小宇宙!”和“点燃正能量,运气挡不住”的博文,被网友们迅速跟进和模仿,逐渐使得这个词语一路走红。
每个人都喜欢正能量,希望自己积极健康、充满活力。80后的人都还记得小时候动画片里那句“希瑞,请赐予我力量吧!”。谁遇到挫折困难的时候不幻想自己能够也这样“苍天啊,请赐给我正能量吧!”然后一下子走出消极不良的情绪?
但是,请你一定要记住,什么苍天啊,大地啊,在关键的时候都是靠不住的。最了解你的人只有你自己。关键的时候,能拉自己一把的,归根究底,还是你自己啊!
洋洋洒洒说了这么多,却觉得好像似乎还是没有能够说到什么点子上,总有点虎头蛇尾的意思。若要我很俗的做个总结,无非是说:知识决定广度,阅历决定深度,态度决定高度。
当然,这也真真是件见仁见智的事情了。可是,请相信,若我这些废话一般的絮叨,真能给予你一些启发,引起你的一些思考,让你有一些行动,也真真的会让我无比快乐。
最后,拿去年起,网上就开始流传的一段话结尾吧:“有人会问,年轻人上那么久的学、读那么多的书,最终不还是要回一座平凡的城,打一份平凡的工,男的朝九晚五,奔波劳碌,女的嫁作人妇,相夫教子,我想,我们的坚持是为了,就算最终跌入繁琐,洗尽铅华,同样的工作,却有不一样的心境,同样的家庭,却有不一样的情调,同样的后代,却有不一样的素养。”
我想,这也是我对于你们,我亲爱的青年们,最平凡的祝福。
——写于2013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