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地频频扫,尘情细细除。”
《西游记》全书共一百回。
第一百回中他们并没有经历任何磨难,只是一个大团圆的结局,
写了四人回到长安后,受到唐太宗和众官的欢迎,以及如来怎么给他们封神。
八十一难里的最后一难,是师徒四人在第九十九回中经历的——
遣送四人的八大金刚接到观音法旨,使师徒四人坠落于通天河西岸。
老鼋驮他们渡河,但因唐僧忘记向如来问他所托之事,而将师徒四人和马匹抛在水中。
诸阴魔兴风作雨欲夺经而未成功。
翻翻《西游记》全文,“通天河”一共出现在4回中——
除了第九十九回的最后一难,
在取经中间点的四十七回至四十九回,
写到八百里的通天河,阻挡了师徒四人取经的去路,
以及他们如何打败在当地作威作福的灵感大王,
又让老鼋给顺利驮过了通天河。
通天河其实很神奇,
它不仅是九九八十一难中的最后一难,
又是《西游记》全文的中间回目,
而且还是唐僧取经全部路程长度的正中!
唐僧取经全程的确切长度是十万八千里,
这在《西游记》里不止一次提到过:
第十二回“玄奘秉诚建大会,观音显象化金蝉”里,
菩萨腾空,留下一张简贴,
上有几句颂子:“礼上大唐君,西方有妙文。路程十万八千里,大乘进殷勤。”
在第一百回也有交待:太宗问三藏“远涉西方,路程多少?”
三藏道:“总记菩萨之言,有十万八千里之远。
途中未曾记数,只知经过了一十四遍寒暑。
日日山,日日岭,遇林不小,遇水宽洪。还经几座国王,俱有照验印信。”
这里不但交代了路程长度,我们还知道了时间跨度,一共走了十四年。
四十七回里师徒四人夜里没法过河,要在河边边老者家里投宿,
唐僧自我介绍说是东土大唐钦差往西天取经者。
那老者摇手道:“东土大唐,到我这里,有五万四千里路。”
从这里看出,到了通天河,他们前一半的路程,刚好走完。
让人不得不感叹,《西游记》艺术结构之精巧,意味之无穷。
再看唐僧小时候的遭遇:一出生就被他母亲绑在一块木板上放到河里漂走,
后来漂到金山寺,被老和尚收留,所以给他取名江流儿。
唐僧以“江流儿”而开始生命的磨难;
以通天河冰破落水而走到去西天的中途;
来到西天又在凌云渡乘无底破船落水而“脱胎换骨”;
返程途中菩萨又给增加一难:被老鼋摔落到通天河里。
这是唐僧生命中关于水的磨难四部曲。
只是第二次落进通天河里的唐僧,
和中途第一次落进通天河里的唐僧,已有本质上的区别。
清代人汪象旭批点说:“过此以往,江流水厄将终,更无事劳普陀之驾矣。”
“江流水厄”应该就说的是唐僧这四次关于水的磨难。
汪象旭说写通天河是象征唐僧的前半段灾难圆满了。
这种评点十分符合原书的巧妙设计。
从第五十回开始,进入西天取经的后半段路程。
五十回的开头,是一首词:
“心地频频扫,尘情细细除。莫教坑堑陷毗卢。
本体常清净,方可论元初。
性烛须挑剔,曹溪任吸呼。
勿令猿马气声粗。昼夜绵绵息,方显是功夫。”
作者还专门写出了此词牌名是《南柯子》,
这里使用“南柯一梦”的典故,意味深长。
中途落水之前的唐僧,也许还心存杂念,未斩断情丝;
可这第二次从水中被救出后,他的前尘往事仿佛一场大梦,
梦醒后要逐渐斩除心魔,踏上更坚定的取经之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