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天的家庭云南行,在我们逛完石林后就从昆明飞去了西双版纳。
爸爸曾在云南工作过,但一直没机会去西双版纳,妈妈很喜欢热带植物跟泰式建筑,不出国门的情况下,西双版纳完全满足了需求。
飞机落地已是深夜,我们的地陪导游和司机已在机场大厅等候。杨导算半个傣族,司机李师傅则是汉族,但在版纳,汉族可以说是少数民族了。这里人口120万左右,少数民族就占了76万,其中当然以傣族居多。
版纳是傣族自治州,由县级市景洪和勐海、勐腊县组成。“勐”字常常出现在西双版纳的地名中,其实是傣语行政区域的意思。我们抵达的嘎洒机场离景洪市区也就10分钟车程,到我们订的澜沧江边的公寓也就15分钟而已。
澜沧江是东南亚第一长河,在国内叫澜沧江,出境至缅甸、老挝以及下游的泰国、柬埔寨,最后抵达越南,这部分就变成了大家更熟悉的名字湄公河了。
所以依江而建、热闹非凡的星光夜市也叫湄公河夜市。
版纳日落很晚,晚上8点多夜市才算灯火通明起来
不过即使天有些亮,这里还是非常适合拍照的
我本人比照片可要矮胖得多,角度很重要
西双版纳的名字来源于傣语,西双是12的意思,版纳就是小行政区域的意思。我们所住的告庄西双景也是傣语直译的,意为九塔十二寨,是西双版纳策划的一个旅游地产项目,更像是景洪的城中城,十五分钟步程内有吃、有住、有玩、有小店、有夜市,是大部分游客来版纳的首选。
从20层公寓醒来的早上,推窗移步到阳台,远远望去都是白色尖顶、仿傣族佛教建筑的楼盘。
傣族信仰南传佛教,和泰国人信仰的佛教同属一支,为了更能彰显告庄西双景的民族及佛教特色,路边饭馆、商店都是这种重檐坡面建筑风格,甚至小区楼盘也都被冠以尖顶。
除了建筑风格,还跟泰国即为相似的就是这里的气候了。非雨即旱的热带湿润气候,温度维持在30度左右,赶在6月雨季期间来访,伞几乎不离手,但庆幸的是,每场雨都极为短暂,甚至不一会儿就太阳当头,毫无防备,也应了云南十八怪之说“东边下雨西边晒”。
版纳,动植物的天堂
早上起来,我们驱车一路向北去了野象谷。这里有300多只野生亚洲象,当然,真正的野象平日里很难看到,因为人潮涌动,它们都只在晚上才到附近的象塘饮水,我们能看到的都是国内第一所驯象学校训练的十几只象。
进门时刚好遇到在园子里遛弯的象群,每天这个时候,它们像是赶着去上班的白领,一列纵队绕着园子里的小路行走到表演场地。
它们行走时看起来年迈无力,但实际年龄并不大,可一旦到了表演场地就立即脚下生风,腰背有力,真是像极了上班族的我们自己。
之前因为看过训象的纪录片,我曾告诫自己不骑象,不看大象表演,上次去泰国,也在大家纷纷骑象时,默默躲到一边等待。
这一次,我选择了观察它们。
亚洲象相比非洲象,个子稍小,最突出的区别就是耳朵小而圆,头顶有两个包。
在泰国,骑象时象背上安装了一把带靠背的椅子,而在野象谷,人是可以直接骑上去的。
不知道是训练出来的,还是它随意的站姿,非常拟人了
大象是直肠子,随吃随排,几只大象踢了一场足球赛,铲屎官推着手推车跟在它们屁股后面不停铲屎,一会儿车子就满了。
表演完毕,它们被拉到喂食场地,吃着游客们战战兢兢投递的黄瓜。
这样流程的表演一天要进行两场,至此,它们才算真正地下班了。但不知道它们是否会进行工作评比,亦赏亦罚,它们风光的背后应该和纪录片里的一样苦吧?!
比起大象,野象谷里的蜥蜴和蛇就轻松多了,懒懒散散趴在自己的地盘,不用工作也可以有吃有喝。据说蛇住的玻璃房,冬天还有电热毯。
野象谷内还有国内首个人工饲养繁殖蝴蝶的蝴蝶园,采用网笼自然散养的方式,人走在其中就能体验到含香公主般的待遇。在中国,蝴蝶差不多有1400个品种,云南约有380种,而在西双版纳就有差不多250个品种。
蝴蝶寿命不长,热带地区的寿命更短,也就10天到15天,完成交配任务的雄性蝴蝶也就能活两三天。当我亲眼看着一排排的蝴蝶破茧而出,说不出是该替它们欣喜还是可惜,毕竟一出生,生命就进入了倒计时,可哪个生物不是如此呢?
念念不忘的香茅草烤鱼
整个云南行,我们一家最念念不忘的就是香茅草烤鱼了。傣家人用香茅草、香莱、小米辣、葱、蒜、盐和胡椒粉等佐料腌制罗非鱼,再放入芭蕉叶中在炭火上包烧。
因为提前腌制,味道深入鱼肉,因为明火烤制,鱼表面又香又脆,还有芭蕉叶的清香。
在基诺山寨附近的一家傣家菜馆,我们第一次吃到了香茅草烤罗非鱼,迎接我们的傣族姑娘跟我印象中的傣家人相差甚远,黝黑的皮肤和微胖的身材看起来并非能歌善舞,但傣家人特有的热情让想象与现实马上登对了。
她半蹲在矮桌旁向我们推荐其他桌都点的几道特色菜:一个小炒肉,一份烤鱼和一木桶杂菜汤,至此,她暗示我们足够吃了,不让我们再点。
我问她当地喝什么酒,她推荐了玉米酿造的包谷酒,当我对着赶去备菜的她喊道要两个杯子时,她向我投来了“嗯,我懂” 的表情,这大概是喝酒的女子之间的惺惺相惜。
这顿饭100块整,三个人酒足饭饱,非常知足。
傣族是母系社会风貌,男人守家看孩子,女人出外干农活。饭后和这个傣族妹子聊天,虽只有初中学历但她口才了得,豪气直爽得像个东北妹子,聊着聊着她还点上了一支烟。
跟着曹方的歌造访基诺山
上大学时,广播站的一个学弟在音乐节目中推荐了曹方,我便一发不可收拾地爱上了这个干净清爽的声音。
曹方在云南
2008到2010年间,她的歌一直在我的循环列表中。我大概做梦也没想到,会有机会去到她的家乡西双版纳,更是没想到会真正看到她在《基诺山》中唱到的“卓巴敲起太阳鼓,唱起古老的歌谣”。
曹方在云南
基诺族是56个民族中最后一个被确定的民族,人口只有两万多。
基诺族人住在用竹木和茅草修建的竹楼里,和傣族一样,竹楼二楼住人,一楼只用来堆放杂物、工具,养牲口。人住在楼上也可以防止野兽的袭击。
汉字“家”很好地诠释了这种住宅,上方为居所,下方为凶猛的野猪。
基诺族是父系家庭,由男性家长带领大家一起劳动和生活,这个男性家长就是曹方歌里唱到的“卓巴”。
上去竹楼的客厅我被一排火塘吸引,后来发现,火塘旁并排有几间卧室,火塘数量和卧室数量是对等的。
基诺族人数代同堂,有几个炉灶就是有几个小家庭。用篱笆隔开当作每个家庭的卧室,可因为并没有隔到棚顶,所以几乎毫无隐私可言。
基诺族婚房
竹楼两边各有一个阳台,基诺族妇女生孩子时就在室外的阳台上,孩子呱呱坠地即用凉水冲洗,如果夭折说明孩子与尘世无缘,留下的都是生命力顽强的,也起到了优化繁衍的作用,可在其他民族看来也是相当残忍。
在卓巴房内还有一个专门放太阳鼓的地方,太阳鼓只有三种情况之下会被敲响,一是一年一度的“特懋克节”,也就是基诺族的新年,二是修房子时,三是卓巴过世时。
太阳鼓形似太阳,从山下一路往上,看到过很多个。
但比太阳鼓还多的是刚上山时道路两旁的牛头骨,开始我以为是假的模型,结果基诺姑娘说是真的牛骷髅,害我顿时觉得背脊发凉。
这么多的牛头骨是因为基诺男孩的成年仪式要杀一头牛,牛头越多,也代表村民生活富足,有肉可吃。
云南物产实在丰足,又是中国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而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食物。连酒也是,走到哪里都有不同的原料和工艺,风味独特,所以论吃,真的哪里也抵不上云南。
一走一过,路边花花草草都有别致的名字,形状颜色对我来说都极为新鲜,连天上飞的鸟也是花样百出,鲜少见过。
形似蜘蛛的蜘蛛兰
云南,如果想要认真了解与探索,真的一生都不够啊。
来过一次,会有种找到人生意义的感觉。
世界有那么多未知等待我去探索,玩游戏以及被坏心情侵扰到无所事事,简直是浪费时光的倒霉决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