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双月湾,是我人生第一次玩桨板,说实话,我并没有在海里真正地游过泳,我的所有经验仅限于泳池,所以当我看到一个人需要站在桨板上独立面对大海时,我的内心是胆怯的。
尽管有教练告诉我基本技能,但是出海的那一刻,我关注的依旧是如何使自己能够不摔下去。当然第一次出海一定是穿上了救生衣,尽管知道自己掉下海没有问题,但内心的胆怯却丝毫没有减少。
划出海几分钟,教练在一旁鼓励我,朋友追上来问,你摔过了吗?“没有!”“玩桨板没下过海,那怎么行?”话音刚落,我还没有反应过来,我就被一脚踹下了海。
好吧,瞬间我的胆怯就这么直面大海,笑着从海里爬起来,救生衣的存在使得掉入海中是没有丝毫生命危险,我那根紧绷的神经也开始放松了。
第一天玩桨板,我的眼睛稍微放松看一下别人,或者看到别人落水了,我也会紧接着失去平衡入水。好在掉进海里十几次,也习惯了从笨拙地爬上桨板到越来越灵活地爬上来,一边爬还一边自嘲:“目不斜视,又看了不该看的,又听了不该听的!”
第二天再玩桨板时,教练们给我们订了一个小目标,划出去2分钟,才意识到自己没有穿救生衣就在海上了,马上告诉教练,教练说“没关系,有脚绳,你又会游泳,不穿救生衣你可以划的更舒服!”面对这份信任,吓得我我立马就落下水了,哈哈,浑身湿透爬上来,原来身手更敏捷,反正也已经湿了,而且拉住脚绳是肯定能回到桨板的。于是,真正划了5公里来回,在划的过程中倒是一次也没有落水。
第一次玩时被告知划的时候要使用腰部力量,每一次划膝盖要有节奏的弯曲,只有不是笔直地站在桨板上才能在破浪来时利用膝盖的弯曲保持平衡。
但真正明白这些道理,是第二次划了5公里的过程中慢慢领悟的。
这就像有一句很流行的话:听过了那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今生。因为听过的道理永远都是别人的,没有实践过,就不会融入到自己的经验中。
1.感谢那个把我一脚踹下海的家伙
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把我从舒适区踹到了学习区。孩子们是走出去长大,我可是踹下去成长。
既然已经湿透了,也能笨拙地爬上桨板,那就没什么好害怕的了,全部的注意力放在前进和平衡了。
2.前进的最好方式就是找到目标
桨板,对于初学者最大的困惑在于不从桨板上摔下去。看着脚下,其实更难。
看着远处设定的目标,就不会拘泥于小的波浪,倒是前进的更快!
3.体验式教学
如果对着书本告诉我腰怎么用力,双脚怎么平衡,我想即使考试得满分,真正到了大海里我可能就傻了。就是当下海前告知了基本理论,立刻下海实践,当然落水就是最佳的反馈,在前进中不断自我体会调整。
4.很多道理,讲一遍是没有用的。
如果没有第二天的5公里,那些道理对我来说依然是道理,在醍醐灌顶的道理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淡忘。
在划桨的过程中,教练和朋友会反复和我讲,也会针对我的动作及时反馈。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都不够,因为重要,值得反复说,知道内化成自己的东西。
5.接受自己的笨拙,是习得技能的关键
第二天的桨板已经属于知道理论后的刻意练习了,保持真正的平衡,开始享受到波浪来时双脚站在桨板上随之飘摇的快乐。
知识能学到,技能只能通过习得而来。技能的学习需要漫长的笨拙期~如果不能接受自己笨拙的开始,那么就永远不会学好任何技能。
我很感谢自己抱着自嘲的心态看待自己的笨拙期,第一天实在太笨拙了,教练们都看不下去最后让我坐在桨板上带我回来~~滴滴桨板的VIP待遇。
尽管笨拙,第二天我依然是继续出海了,在教练的陪伴和鼓励下,缓慢的开始,持续地练习,才在海上看到了令人美哭的日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