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请听望子第第十八课!
“我发现孩子在家里的时候特别的活泼,有说不完的话,也很爱表现自己,可是只要出了家门。遇见不是特别熟悉的人就表现得特别胆怯,必须接触一段时间后才会去慢慢的接受,特别是在幼儿园的时候,基本上不会主动去和别的小朋友玩耍。”
“我家小朋友在外面很乖,在家脾气就特别大。”
“我家小朋友他和自己的小伙伴,话特别多,但是有大人跟他问话,他就不敢答。”“我的小朋友呢,他在家里面比较的活泼开朗,话很多,但是他一旦到了幼儿园,我发现他上课的时候也不爱讲话,并且出去跳操的时候他也不爱动。”
“我们家小孩不爱出去,爱待在家里比较爱学习,自己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不过在外面则相对短缺,放不开。
幼教频道的家长朋友们,大家好!
今天,分享的话题是:为什么孩子在家里活泼,在外面却比较害羞和胆怯?
相信很多家长都有过类似的疑问,孩子在家里和家外判若两人,在家里活泼爱表现话很多,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但是在外面却比较胆怯,放不开,不爱动,不爱说话,特别是不敢和大人老师说话,我们对这样的孩子有一个形象的比喻:在家一条龙,在外一条虫。
那孩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呢?
大致有三个原因,
第一,这种情况可能是由孩子的气质决定的。
气质特点呢,是天生的,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并且稳定的气质类型。
比如说,有的孩子天生就喜欢独处,安静,有的孩子呢,天生大大咧咧,什么都不往心里去。而有的孩子呢,就比较敏感内向。总之,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气质类型。
家长朋友需要注意的是,我们要尊重孩子的差异,允许他们和其他的小朋友不一样,因为气质类型是没有好坏之分的。
比如父母有可能是一个急性子的人,行动力特别强,这是优点,但是也有可能是比较冲动的,经常说错话,做一些错误的决策,干一些让自己后悔的事儿,而孩子可能性子比较慢行,动力上差一些,但是可能做的决策是比较谨慎,比较正确的。
从气质的角度来讲呢,如果孩子在家里和外面的表现不一样。父母就没有必要按照我们成年人的标准,或者我们家长心中理想的样子去要求孩子,孩子有他们自己和这个世界相处的方式,而且气质类型在我们成长的过程当中,虽然会有可能发生改变,但是变化的过程是非常缓慢,即便改了也有复原的可能。
正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说的就是气质的稳定性,所以我们没有必要去改变孩子的气质类型,强迫孩子去变成你所希望的那样,那么这个过程啊,家长难受,孩子也痛苦,实在是得不偿失,
第二种,导致这种情况的可能性是家庭氛围,或者是家长的教养方式导致的,孩子在家里面活泼,在外面胆怯,往往跟家长的过度保护有关系。
过度保护分为两种,一种是过度放纵,一种是过度的束缚。
比如说很多家长都忙于工作,孩子让老人带,于是就隔辈儿亲。老人带孩子往往就会过度放纵,只要孩子高兴,什么要求都满足孩子这种照顾孩子的方式啊,无形之中就减少了孩子和外界打交道的机会,他的世界里面就是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游戏动漫,所以他不知道该怎么去跟别人相处,遇到陌生人。陌生的场合,心里自然就会害怕,而他害怕的很有可能就是他知道外面的人都不会像爷爷奶奶那样对她有求必应,他可能会遭受拒绝,被否定,有不好的体验,这是他所害怕的,所以既然外面不快乐会被拒绝,那干嘛要去面对这种困难和不快乐呢,于是,孩子就会退回到自己的舒适圈。
哇,家里多舒服啊,那就继续在家里看动漫,玩游戏,有求必应对吧。
第二种的过度保护呢,叫做过度束缚,过度束缚的教养方式。有一个形象的比喻,就是蜘蛛妈妈,大家可以想象这个画面,蜘蛛妈妈善于吐丝结网,把孩子牢牢地抓在自己手里,管理的特别地精致,蜘蛛妈妈呢,还喜欢改造孩子,当然,他们大概率也会喜欢改造老公,这样的妈妈不会允许孩子不听自己的话,哪怕是自己的决定变来变去,他也要让孩子跟着自己的决定来变来变去。当然了,妈妈的出发点肯定是好的,担心孩子受伤,担心孩子遇到挫折和打击等等。
但是呢,这样的妈妈会忽略孩子的感受。有些孩子在梦里面会梦到可怕的大蜘蛛,张牙舞爪地要把自己吃掉,或者梦到自己被蛇紧紧地缠着,喘不过气来,这都有可能是她们心中父母的形象的投射。
很多家长听到这么说,可能会感到委屈,我那么用心费力地照顾孩子,什么都替他想到了,怎么会让他感到这么害怕,这么紧张这么大的压力呢?
现实常常很残酷,我们知道,爱很多时候都会变成伤害,当父母忽略了孩子的精神需求的时候,你付出的越多,伤害就可能会越大,当我们无意识的像蜘蛛妈妈那样去养育孩子的时候,孩子就没有机会按照自己的意志去成长。
他可能会造成两个后果,第一是谨小慎微,害怕自己会犯错误,害怕会被批评,害怕被拒绝,也害怕听到别人说他不好。那在家里面还好啊,虽然妈妈会管着他舒服得很紧,但是孩子知道妈妈是爱自己的,虽然会受到很多的批评,但是他已经习惯了,而对外界的那些不确定性,他不愿意去冒这个风险。
第二个后果是过度依赖父母,父母啊,事无巨细什么都管,会剥夺孩子的自主意识,导致孩子过度依赖,父母也缺乏责任感,孩子小的时候,我们可能不会太担心,因为它小嘛,发发脾气啊,任性一点都很正常,但是长大以后啊,那些过度依赖父母的孩子对父母有着很深的愤怒,为什么呢?在他的潜意识,他会感觉到是父母剥夺了自我体验,自我成长的权利,父母越是帮他,他越能感受到自己的弱小和无能,换句话说,他愤怒的不是父母,而是他自己的弱小。
第三个原因,孩子在家里活泼外向,在外面胆怯。可能是由家长自己的性格和人格互动的方式导致的。我们前面讲过,孩子是通过观察,模仿和吸收外界的环境,成人的言行来学习的,而孩子最喜欢模仿的对象,就是对他来讲有重要意义的人,这个人就是父母。如果父母不喜欢社交,遇到陌生人不喜欢讲话或者不喜欢出门,那孩子或者不喜欢出门,那孩子自然的就会回避,与外界的交往。
好了,了解了以上的这些原因之后呢,我们该怎么做呢?
第一点去尊重孩子的天性和气质,如果通过观察,觉得孩子不是沟通的问题,不是能力的问题,他只是天性比较敏感,内向呢,我们就要尊重孩子,这样的个性,因为这样让他感觉到舒服,感觉到安全,当我们给到孩子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他也会发展出适应外界的能力,只是他并不喜好你所想要的那些方式而已。就让他用他的方式跟外界去交往,这样他是舒服的,是自然的,也是健康的。
第二点,调整我们的教养方式,满足孩子的成长需要。
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提出,三到六岁的儿童面临的主要心理危机是主动对内疚的冲突。
如果父母能够在儿童表现出主动探究行为的时候,给予积极的回应,孩子就会获得主动感,就会让他们成为有责任感、有创造力的人,但是,如果孩子的行为经常被父母或者其他人嘲笑否定,孩子就会失去信心,他们就会更倾向于生活在别人给他安排的生活里,不敢尝试,不敢冒险,久而久之就缺乏开创性和主动性。
所以对于三到六岁的孩子来说,如果孩子在外面表现的比较胆怯,我们需要做的其实就是转移注意力,把注意力从关注孩子的问题行为,转移到孩子主动探索的这些行为当中,及时的去鼓励他去肯定他,而父母关注什么,就会强化和放大什么。
第三点就是言传身教,给孩子树立榜样。
如果不是因为气质类型的原因,孩子在外面的表现不如你的预期,那很有可能就是能力的问题,方法的问题。
就需要父母自己去身体力行,言传身教。
比如组织家庭聚会,带孩子出去跟不同的人打交道,不要强迫孩子去做什么,而是自己主动的做出榜样,让孩子看见,让孩子模仿,适当的鼓励孩子去尝试,或者在参加活动之前,可以去模拟一下不同的场景,让孩子知道在不同的情景下自己该怎么做。
好的,只要我们认真观察孩子各种行为问题背后的原因,充分的尊重孩子的性格,习惯特征,适当的给孩子一定的能力训练和言传身教。
我们都能收获一个如愿以偿的孩子,好的,今天的内容就讲到这里,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