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遇未知的自己》
作者简介:
张德芬:台湾大学企业管理系毕业。迄今其系列作品总销量已经超过500万册,被誉为华语世界最具影响力身心灵的美女作家。
2008年至2013年,作品《活出全新的自己》《遇见心想事成的自己》《重遇未知的自己》(台版为:《爱上自己的不完美》)《舍得让你爱的人受苦》逐一上市。与此同时,张德芬还翻译了德国心灵导师艾克哈特•托尔的作品《新世界:灵性的觉醒》《修炼当下的力量》和加拿大知见心理学领袖克里斯多福•孟的《找回你的生命礼物》,以及《灵性开悟:不是你想的那样》等身心灵作品,为华语世界的身心灵普及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
——那个我们从来都不知道的自己
岁月披着春秋冬夏的盛装,一路走来,收割着青春的无忧无虑,也斑驳了心灵的恣意轻狂。时间的清风,掠过稍显青葱稚嫩的日子,看似不经意,已然在生命的轨迹,留下满满的心事,厚厚的情殇。
曾几何时,很爱哼唱着一首来自牛奶咖啡的的旋律——《越长大越孤单》,还记得歌词中有这样的字句,越长大越孤单,越长大越不安,也不得不看梦想的翅膀被折断,也不得不打开保护你的降落伞,也突然间,明白未来的路,不平坦。当憧憬中的美好与现实的冷峻剑拔弩张,心底大抵便只剩下了妥协的悲凉。但人们却大抵忘记了,快乐或者忧伤的情绪,向来全凭主观选择,鲜少受牵制于客观条件。究其本质,诚然,快乐也是一种选择。
作为研修心理学和灵修课程的专家,这位台湾电视台曾经的美女主播,在读取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企管硕士学位后,辞去了所有工作,开始了专心研修灵修和心灵成长。这部《重遇未知的自己》便是其“心灵四部曲”之一。
往常印象,心灵类的书籍,过多概念上宏观的说教,看似各自不同,深读起来多是千篇一律,生活中更是难以用武,而《重遇未知的自己》则像是一部心灵开解细则,将导致人们忧愁不快的根源诉诸于通俗朴素的文字表达当中,施与心灵的抚慰融入生活里的每个细碎。读起文章,好似面临一位面带笑容的长者,听她将快乐的道理,以一个前辈之姿,透过诚意满满的眼眸,向你娓娓道来。
在这个玄妙五彩的世界中,有的人富有,有的人贫穷,更多的人随波逐流。但快乐,鲜少被提及,仿佛“快乐”是被束之高阁的奢侈品,又或是来自上帝的恩赐,我们可以被动的接受,却无法主动诉诸请求。而透过书中的文字,我好似窥见来自神圣世界的礼物,快乐源于一种被感知的精神寄托,而非物质上的追求。“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身处凋敝的境遇尚且可以自得其乐,反而不断试图从物质世界中寻找自我的人们,却总是不自觉在其中迷失了。
对于“冥冥之中”这个词,当代人常视为未知力量,所营造出的一种命运被预先安排的巧合,总说不清缘由,但又似乎充满了隐喻。书中年轻的妻子面对刚刚还在和孩子玩耍的先生,突然倒地,从此天人两隔的绝望之地,悲痛万分。但她敢于面对事实,接纳并放下。先生离开前一天,同友人聊起《遗愿清单》时,曾有言对当下生活没有未完成的心愿,则像是上帝冥冥之中的早有安排,聪慧的她,将残酷的事实投于坦然的心境,接纳的残酷,处理它并放下它。世间烦恼事,人们总热衷追本溯源,究其缘由奈何仍改变不了局面,反倒徒增神伤,不如顺其自然的接纳,一丝释然好过万缕羁绊。
诗文有言,“山月不知心底事,各有千愁谁能懂”,烦忧的情绪或许与忙碌中顿现,有或者在无味日头的索然中慢慢沉淀。对于自我的认知,作者将痛苦、故事、虚假的身份以及一切令我们感到心灵空虚或者身体疲惫的事物归结为,当我们似乎模糊了自我感之后,一种消极的应激反应,所有消极悲观的情绪或许是我们不快乐的原因,但却被我们牢牢攥在手心里,好似一松手,我们也便没有了在世间安身立命的精神归属,恨不得救命稻草一样的牢牢抓住。
像检查冰箱里储存的食物是否充足一样,检查自己看待事情的心态,审视心灵也是重要的功课。作者对灵性作家杰克﹒康菲尔德所提出的忠告十分赞同,如若可以假装自我的不存在,又或是将以往经验阅历视为一场电影或是梦境,脱离第一人设的沉重责任感,只本分地视自己为局外人,或许许多决定将变得不再如履薄冰。
轻描淡写的观看众人的表演,在煞有介事地欣赏一番自我角色的幕后台前,整个人在其间游走把玩,想必也是多了分气定神闲吧。假装自己仅仅是个观众而非电影中的主角,身心变会愈加轻盈,一切萦绕眼眸里的尘,似乎瞬间四散飞扬,方能回归自我至淳。
在“找出我是谁”篇中,对于阴影效应的推介,让我如受到神启,一时间全身通透,茅塞顿开。这个由美国现代畅销书作家黛比﹒福特所提出的对“阴影”的剖析,将人们身上所不愿意承认、不喜欢不愿拥有的部分归纳为生命中的阴影,它看似幽黯却同每一个拥有自我的人们密不可分,它们的存在被视为性格中的瑕疵,被每一个试图营造优秀个人形象的人竭力掩藏着,但“阴影”却始终存在的,并始终是不可缺失的部分。学会拥抱自己的阴影,不再用力摆出要做好人的姿态,更不必通过寻求它们的爱、赞赏和认同来定义自己,你会发现原本自己心态可以如此恣意轻松。
快乐本是一种感觉,基于心境的变化起伏,时而平静淡然,时而跌宕波澜。若有幸可以将人世种种视为过眼繁花,常怀有忘我的仪态,静待草长花飞。一切不过是清晨暮色,月弄风影,不沉溺虚幻更不必庸人自扰,学会听懂身体的“呐喊”,好好爱自己便是了。
对如何不快乐,作者给出了这样的观点剖析:所以我们不快乐,以为把“不快乐”当成抗拒的工具,就可以改变我们的生活情境,结局是生活情境不但没有改变,反而变得更糟了。因为我们把焦点聚集在我们不快乐的事物上,不断去放大、增强它们的影响力。细究原委,颇有些“吸引力法则”的意味,但接受起来,更为轻松,如沐细雨春风,消减了长篇大论的刻板严肃。
书中对快乐、幸福的探索引导中,牵引出对“自我”概念的探求。“未知的自己”更像是一时间将展示在外在的“自我”与“真我”进行了身体、情绪、观念和角色上的分离,在作者看来,“真我”更像是一个充满了未知的自我世界,而一切基于哲学的探究,宗教的佐证或是内在心灵的修行,不过是冲破重重包裹在其上的桎梏遇见“真我”,尝试着同“真我”契合,并保持心灵的喜悦。
“人活着的时候,就好像自己永远不会死似的,而死的时候,有好像都没活过似的,白活了。”钱与权力,无可厚非地被许多人视若神明,但寻求自我真正需要的人们更被倡导。高压的生活迫使许多人面临着“我所喜欢的东西无法换饭吃,我得养家糊口,不得不做自己不喜欢的工作”的心理困惑,其实这是本末倒置的说辞,人们来到这个世界,更像是为了完成各自实名,自带自身独特的天赋异禀,我们所要做的便是打破世俗认定的风险,寻求自身独特的天赋,以此不断修行完善,让天赋来指导努力方向,完成体悟生命的任务。
并心怀期待的相信宇宙的力量,相信生命,上天会无条件为我们提供空气和阳光,便同样会为我们提供所需要的东西,学会放空内心,让自己内在直觉和希冀,有更多机会被上天聆听。相信宇宙之间自有一份神奇魔力,让每一份努力都值得被赋予惊喜。
《重遇未知的自己》中所陈列出的道理种种,我们许多人,在虽不能称为漫长但也有些年月的日子里,曾或多或少的接触过,道理虽然明白,但真正同现实世界中的繁复琐碎相连接,仍然感觉缺少精准的匹配。我欣赏作者可以在原本面貌朴实的真实世界中,抽丝剥茧地勾勒出一份汇聚哲学思维的抽象世界,并借由活生生的真实笨拙,隐喻出智慧的栩栩如生。应对当情绪糟糕而又面临车位被占,导致停车困难时情境,“不负责任地表达”隔空乱骂,亦或是情绪激动地打破对方车窗或是刺破轮胎,或许都可以发泄情绪,而“负责任地表达”,试图在缓和情绪之后,透过留纸条的方式,施与温暖,才真正能够获得双方内心的安宁。
“学习真实人类所知道的炼金术——当你接受你被赋予的困难时,门就会被敞开。”作者引入波斯诗人鲁米曾说过的这句话,揭示出放松自己的真谛。人生如梦,或许我们能用游戏人生的心态来过生活,就会悠游自在许多,身边时常萦绕一些依靠外来物质来获取幸福感的说教,而内心喜悦的情绪其实只来自我们的内在,它自发的,无由的,不依靠任何条件的酝酿成一种与生俱来的天赋,释然每一个人稍显紧张焦虑的内心。世间的人们常常不自觉的陷入与负面情绪的锱铢必较的时候,喜悦的情绪,便旁若无人的从紧绷的神经缝隙中大摇大摆地溜走了。
佛印和尚不急不徐的“你心中有什么,就看对方是什么。”一语道破自我与旁人的“投射”秘密。你本无需羡慕他人,你所爱好、羡慕的,留存在他们身上的种种美好特质,其实自身同样存在着,只是在不经意的成长中像是被蒙了尘一般的,被掩藏在幽幽辰光中,不曾被探寻。
更多精彩,请关注 sxmb1617 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