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没有时间读,就看这一段吧。简而言之,清醒思考,就是警惕从众、警惕情绪、警惕概率、警惕因果、警惕自我,牢记这五点就够了。或者记住论语所说“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在《清醒思考的艺术》中,多贝里列举了52种常见的思维错误,以简单易懂的语言对它们加以阐述和分析。这些思维错误有一些是古老的人类智慧早已发现、并用格言的形式对我们提出告诫和劝导的,有一些则是行为心理学、进化心理学的新发现。52种思维错误显得繁杂,不太方便记忆,但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和独立思考相关的错误;和情感偏好相关的错误;和统计学及概率相关的错误;结果导向型的错误;和自我认识相关的错误。
学会独立思考:警惕“群体”和“权威”
我们很容易受到从众心理的影响。在很多人都说一件事是正确的时候,我们也容易认为它是正确的,很少提出反对意见。这种从众心理和基因及进化论有关。
另一个和从众心理相关的思维错误被多贝里称为“团体迷思”,也就是说,在团体中人们也很容易降低独立思考能力。
另一个阻碍我们独立思考的思维错误是我们常常会服从和盲信权威。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见到身穿制服的人:警察、法官、军人、医生、护士,甚至还有城管和居委会大妈(表现为袖章)。制服代表了权威,权威在大多情况下自动导致了服从。
你或许还有这种感觉,在你为某件事找出了一个可信的解释时,你会到处寻找证据支持这种解释。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确认偏误”,人们善于寻找(或是过滤)新信息,使之与我们现有的理解、信念相一致,而不是对其独立看待。
“情感偏误”的陷阱:先想有用吗,再想喜欢吗
另外一类思维错误可被归纳为“情感偏误”,也就是说,我们因为受到情绪、情感因素的影响很容易犯错。这些情感包括渴望友善、希望被人喜欢、自恋、恋旧、或是“外貌党”。
多贝里提醒我们,在超市里有人请你品尝免费食物时,请最好拒绝,因为你很可能会因为不好意思买下你不需要甚至也不太喜欢的东西。这种思维错误叫做“互惠偏误”。
我们还会因为某些事物特别“讨喜”而做出错误决策。广告和营销专家深谙这一人性特点,因此广告大片上全是美艳逼人的明星(也就是著名的“光环效应”),动物保护组织的小册子上印的都是长相可爱讨喜的物种,比如熊猫。
过分高估自己拥有的事物的价值,心理学上称其为“禀赋效应”。很多人有“囤积癖”,就是因为他们对自己拥有的东西过分依恋,为其赋予了情感价值,尽管它们早已不再有用。
重视统计学:重要的是概率大小
“均值回归”概念是最重要的统计学概念之一,它适用于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现象,从股票价格、房产价格,到考试成绩、比赛结果,到气温、降水量——在一段时间内,结果都会呈现向均值回归的趋势。熟记这一概念有助于看清生活中事物的因果关系。
“概率”是另一个重要的统计学概念,同样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尤其需要重视的是“大概率”和“小概率”。
另外一个重要的概率是“基本概率”。多贝里举了一个类似《思考,快与慢》中“琳达实验”的例子。如果说马库斯是个戴眼镜,爱听莫扎特音乐的男人,以下两种可能性哪种更大呢?(1)马库斯是卡车司机:(2)马库斯是法兰克福的文学教授。大多数人会选(2),但这是错的,因为德国的卡车司机要比法兰克福的文学教授多得多。
与忽视概率相关的另一个错误,多贝里将其称作“零风险偏误”,也就是说,人们常常忽视概率大小之间的重要差别,却过分追求零风险——尽管零风险常常是不可能的,或者说代价过高。
结果偏误:你认为的“因果”真的是“因果”吗?
这一现象也被称为“我早就知道了”现象,形容人们在事后往往会夸大自己对结果的预测能力。“事后诸葛亮偏误”是本书中提到的几种“结果偏误”中很典型一种。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更容易看到成功,而不是失败。这一思维错误被称为“幸存者偏误”。与之相通的是,我们在看别人的生活时也总是看到好的、光鲜的一面,看不到不好的一面。
还有一种思维错误被作者称作“游泳选手身材错觉”,是说我们觉得职业游泳选手身材完美是游泳锻炼的结果,但很可能我们是将选择标准和结果搞反了——这些人之所以成为游泳选手,是因为他们首先就拥有健美的身材(游泳只是对其加以提升了)。
“自我认识”偏误:认清自己,停止自恋
这种自我认识的偏差也涉及到奖惩领域:我们更习惯将成绩归功于自己,将失误归结于外部原因。
还有一个常见而有趣的心理现象被称作“自我选择偏误”。著名的美剧《宋飞正传》中有个段子,讲人们排队时总是觉得自己的队伍移动得特别慢,就好像人们开车时也总是觉得自己这一道走得更慢、喜欢不停变道一样。
“基本特征谬误”大概也和人类的自我认识相关——我们在分析事物时往往系统性地高估人的影响,低估情境因素。但事实上,在很多复杂系统中,人的影响力是微乎其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