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和老友匆匆吃了个中饭,又大半年不见了。照例是深谈,直指内心。
我说总感觉心情和状态被生活追的四散奔逃。因为倦怠和不满意,给自己放了长假,达到了部分目的,但也又一次印证了:人无压力轻飘飘,和以前工作时相比,时间大把但也没有给自己一个微环境,把想学的,想练的,想思考的技术和事情做了。
饭后谈完,就像天下的各种吐糟一样,两人各奔东西,继续在生活中奋战。我第二天打开邮箱,有点惊讶看到朋友的信,标题是 《勿忘心安》
我看了好几遍,想了良久,随手回了这几句
我有时候会回忆起刚毕业时,我们有一次晚上坐在天安门聊天(那时还没有各种安检和护栏,纪念碑也可以随便上,晚上很多人坐在广场聊天,放风筝和纳凉。一眨眼一个时代已经过去。),说着要做中小企业的信息化。转眼接近二十年过去,除了折腾出一个家庭外,一事无成。想想会让人觉得有些沮丧和伤感。
但生活就是这样,你有时候觉得满足,有时候又觉得自己很空。
勿忘心安 名字好但不好听
山丘 名字不好,但词好,也好听。
歌词里写到:
*** 遗憾我们从未成熟
还没能晓得 就已经老了
......
还未如愿见着不朽
就把自己先搞丢 ***
希望过两个月能再有空聊聊。
所谓“环境”,有时想想人一生都和它较劲。周遭的人,事和组织构成了环境。
上学时,要努力学习进个好中学,好大学。得一个好的学习环境。
上班时,要进入一个好公司,得一个好的发展环境。
婚恋时,择佳偶,得一个温馨的家庭环境。
甚至学英语时,有一派总要强调英语环境,其实就是把你沉浸在英语的各种情境中,你迫不得已用激发出用英语解决所有问题的能力。如是而已。
我们从环境中,获得收入,能力,经验和心灵成长,友情。
也从环境中,常常感受压力,黑暗。被所在的环境榨干了时间和精力。
我罗列了下要面对
- 工作中的作用和价值
- 技能掌握:工作和非工作,
- 个人梦想和生活方式
- 孩子抚养和教育
- 父母养老,夫妻关系
- 家国天下:在这个纷乱的时代如何看待和自持
- 健康:没有身心健康和精力,一切都是幻影和奢谈
我想:
最棒的人是创造了新的环境,像上帝一样。
其次是深刻的影响环境,主导
再次是完全的适应环境,良好互动
又次是忍受环境,被动参与
其他就是多多少少无法适应和改变环境的了,只能选择离开这个环境。但通常,选择离开不过是屡战屡败。
我想:
我对自己的不满,无非是:
- 全方位来看,各种环境都在要时间和精力,而自己又贪求平衡,结果是撒芝麻 - 哪都有点,哪都不够好。
- 面对环境时,不再想拼尽全力,但又心有不甘
- 面对自己,不够坚持和严格
怎么办:
- 只专心做各种环境里最根本和决定性的事情
- 把练习变成习惯
- 勿忘心安,勿忘初心,宠辱不惊
友人来信,照登如下,我真心觉得比我写的好啊
某某某:
短短午餐相聚时间,话题太多,时间太少。未免缺少酣畅的感觉。想起你提及的莫名的内心感受,隐约能抓住些东西,借助这笔谈,与你分享。
不知道这些年你如何经历了生活,所以我自我剖析一下,谈一谈那个自己内心“感觉不满意”的问题。
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经历的增加,我们的人际交互关系变得愈发复杂,从懵懂的少年仅有的家庭关系,同学关系,到热血的青年,开始增加了同事关系、社会关系,到现在步入中年,有了婚姻,有了孩子。如同那首歌词,人心总太拥挤,不仅是欲望,更是面对众多复杂关系的无力无奈之感。
人生是否可以积极的面对,是否能够不用被动的应激反应,我相信是可能的,无奈的是积极主动的人生是一种特质,不是人人都有的。我们如同大多数人一样,拥有着一些梦想,渴望改变我们自己的状态。可是无论多少年过去,我们总是发现我们的理想还在远处,我们还是我们。这是为什么呢?我一直认为我缺乏两种东西,一种是目标,还有一种是信念和坚定的意志力。
"What do I want?","And then ?",我一直没搞清楚,更多的可能我想要某种状态,想要一种精神上的满足。但目标和实现目标的路径不清楚的话,那只能是空中楼阁。
我缺乏的第2种东西,我常常认为不是普通人具备的特质,我很少有坚持下来的事情,我和普通人一样总是用各种理由来掩饰自己的失败,甚至放弃了原有的理想和目标。如同生活中,我很想锻炼一个好的身体,我很想抽出闲暇去多多阅读,我很想为孩子做个表现意志力的榜样,我很想.....,但我没做到,各种各样的理由让我放纵,泛滥的欲望让我们烂醉,忘记了或者无视了曾经的理想,其实我和普通人一样事实上已经成为了人生的loser。
积极的人生一定是需要坚定的信念和意志力的。而一旦你拥有了这种特质,我认为那种人生一定是积极的。
我还认为尽管我目前不具备这种特质,但是现在想拥有他仍旧为时不晚。唯一需要思考的是我是否想要拥有它,我是否有勇气拥有它。
推荐两首歌,一首是张杰版的《勿忘心安》,一首是李宗盛的《山丘》。
2014.5.21 am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