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高中的时候,很喜欢读梁实秋的散文,对他的《槐园梦忆》记忆尤其深刻,喜欢他对亡妻程季淑念念不忘的深情。“季淑没有死,她仍活在我心中。”虽是包办婚姻,但半个世纪的相濡以沫让二人已经情深义重。“诗人感木瓜,乃欲答琼瑶。愧彼赠我厚,惭此往物轻。虽知未足报,贵用叙我情。”时隔多年,我依然能背诵梁实秋在文中引用的这首诗。当时已是71岁高龄的他仍记得几十年前与妻子的生活细节。他记得结婚前季淑预备的一对枕套“是白缎子的,自己绣了红玫瑰在角上,鲜艳无比,我舍不得用,留到如今。”少年夫妻老来伴,本以为可以携手终老,却不料意外来临。1974年4月30日,程季淑被超市的梯子砸中,意外罹难,享年73岁。
而就在这一年的11月,《槐园梦忆》中那个深情的梁先生开始疯狂地追求43岁的明星韩菁清,距离程季淑去世不过短短的7个月,那一年,梁实秋71岁。古稀之年,却像少年般狂热的恋爱,二人日日见面却情书不断。这对忘年之恋冲破舆论压力结成眷侣,相依相伴13年直到梁实秋去世。有了韩菁清的陪伴,梁实秋文学创作的生机再次勃发,写出了大量的作品。韩菁清出身名门,美貌又有才华,风华绝代,是当时炙手可热的大明星,梁实秋为之倾心实属必然。只是这段情发生得太迅速,世人都还没有忘记程季淑的时候,她的丈夫已经再娶了。男人和女人的不同,或许就在此吧。比如韩菁清,同样是一个好女子,做续弦也做得漂亮,以至程季淑的儿女都感激她。梁实秋死后,韩菁清并未再嫁,而是全身心投入到整理先生作品,为其遗作的出版四处奔波。孀居多年,直到生命的尽头。
同样事件总是不断上演,又如杨振宁,他和翁帆的婚姻如今仍是世人饭后的谈资,时不时还霸占一下新闻的头条。经常看到的就是一些无聊的媒体对二人夫妻生活的揣测。不合时宜的事情总是难免沦为谈资,这就是不按常理出牌的代价。按照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风烛残年就应该静静等着那一天的到来,而不应该做与年龄不相匹配的事情。我倒是不同意这样的看法,每个年龄的人都有追求自由追求爱情的权利,况且每个人都是不相同的个体,你70岁就是风烛残年,我70岁或许还是风华正茂,你内心如同死灰,我内心却年轻奔放。
翁帆的内心我们无从得知,是真爱,是仰慕崇拜,又或是其他,姑且不论吧。我唯一介怀的还是那句话:世人还在怀念杜致礼,她的丈夫已经再娶了。杜致礼2003年10月去世,2004年底杨振宁就娶了翁帆。或许吧,老人需要陪伴,给悉心照料他的女子一个名分同样是一份责任。至于外人评价说翁帆和杜致礼长相十分相似,我倒并不愿意接受这一说法,翁帆陪伴杨老这些年,这是她选择的爱情,不管是因为这个选择而得到什么或是因为这个选择而承受什么,那都是她的人生,别人无法复刻的人生。
这些年市场上特别流行叙写林徽因人生的书籍,很多作者喜欢诗意地解读这个有众多粉丝的奇女子。对于这些诗意的解读,我从来都看不下去,读着读着觉得别扭。哪有人的人生那么诗化啊,她也曾经历抗战,也曾颠沛流离,也在艰难的生活中死于肺病。林徽因的生平大家都熟悉,我就不再赘述,出身名门,才貌双全,能吟诗作赋,能建筑画图,暗恋她的是才子,仰慕她的是才子,娶了他的是才子。按照诗意的解读,这是个完美的女子,爱上她的男人肯定无法爱上别的女人了。而事实是,在林徽因香消玉殒之后,梁思成娶了林洙。别的文人可以说“老婆是别人的好,文章是自己的好”,而面对林徽因这样的老婆,梁思成说“文章是老婆的好,老婆是自己的好。”他对林徽因的爱除了男女之爱,更有欣赏仰慕的成分在里面。从痴痴地仰望到全心的付出,直到付出的对象离开人世。林洙的出现,他才发现原来被爱是另一番滋味。且不论林洙是怎样的女子,梁思成娶林洙时已经61岁,距离林徽因撒手人寰已经7年,7年,和梁实秋和杨振宁相比,算是深情了吧。
或许时间长短并不代表什么,或许吧。无论有几段婚姻,在每一段婚姻中都忠于婚姻,坚守誓言,握着你的手陪伴你到生命的尽头,这应该就够了。程季淑是意外而亡,杜致礼和林徽因都是因病去世,这三位在世时都被丈夫呵护照顾着,对于亡妻,你没有愧疚就好。凡尘之中,又有多少妻子因为丈夫的冷落、不忠甚至是暴虐而变成了亡妻。
妻死再娶的事太寻常,只不过这几位因为名声太盛所以家事天下知。这几位都是风烛残年再娶,更多的理由或许就是需要陪伴吧和照顾。对于此类事情若你不能以平常心待之,那大概是言情小说或是偶像剧看多了,天荒地老的誓言怎敌得过生活的油盐酱醋。对于爱情婚姻,我是个悲观主义者,时常抱着阿Q的心态看待:妻死再娶总好过停妻再娶吧,他等你瞑目了,等你看不见了感知不到了,化为一抔黄土的你不会伤心不会痛苦。
古代给那些夫死守节的女子立贞节牌坊,对于那些为妻子“守节”的男人,我也想给他立个牌坊。不为深情,不为忠贞,为的是委曲求全。当林洙取下家中林徽因画像的时候,林徽因之女梁再冰不再登门。孩子觉得无处缅怀自己的母亲,觉得自己没有了家,母亲苦心经营的家最终却无处安放自己遗像,这种感情,只有这种家庭的孩子才能理解。不是说主张父母一定要为了孩子而牺牲自己的幸福,但对于那些委屈自己宁可自己孤独也不让已经失去母亲的孩子更加伤心的父亲,我想表达一下敬意。
为何今天突然想起思考这个问题,我只能说,有感而发。那我也想问问你:如果你死了,你的另一半多久再婚你能接受?当然,等你真的死了,没人会考虑你的这个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