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过很多节公开课,但是很少有老师上作文课。想必这背后的原因除了作文课需要的时间长以外,作文课其实是很多老师的难点。昨天有幸“偷听”两节名师的作文课,想从他们朴实的课堂找出一些共同点。
先来说说第一位名师,郭昶老师是浙江名师,他执教的是五年级下册的作文《一次活动的启示》,他先是从自己名字谈起,拉进和学生的距离,接着猜拼图导入,重点放在最后一张拼图上,当学生猜不出来时,发给学生拼图,让学生同桌两人试着拼一拼,然后把同桌两人拼图的过程写一个片段,写完后请一组同学,一人读片段,一人评价。接着老师拼图,请学生说过程,再写一个片段。最后请学生谈整个过程的启发,并把这个过程写出来。这样加个题目整个作文就写完了,但是还得学着修改作文,教师出示准备好的作文,请学生评价,在评价中教学生修改作文。
下午讲课的是银川市教研员仇千记老师,之前听过仇老师评课,一直很喜欢这个老师,一看下午有课,赶紧去听,因为有些意外,错过了开头,仇老师讲的是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作文课《写日记》,从日记的格式,日记的内容,写日记的好处三个大方面指导学生,用了很多素材。
纵观两节名师作文课,他们都很擅长用素材。用郭老师的话说,这个叫“资料支持”。郭老师搜集的拼图,准备的例文,包括后面启示中的课文范例都是资料支持,仇老师也一样,让学生从事先发的几篇日记资料中总结日记格式,再从给的案例中概括日记可以写的内容,最后还是从事例中告诉学生写日记的好处,用了很多资料。他们用课让我明白什么是“资料支持”。
虽然听了两节名师的课,但是对我来说,还是有很多不能深入理解的地方。于是我翻看《语文课程标准》找答案。课标要求第一学段写自己想说的话,对写话有兴趣,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的词语,另外就是基本的标点符号。到了第二学段就是增强写作自信心,愿意分享习作,内容要写清楚,学习修改习作。第三学段要懂得习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养成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独特感受,积累写作素材,内容要具体,真实,修改自己的写作,与他人交换修改。
课标要求能读懂,但是仔细分析又不明白,从能写到写清楚再到写具体,那具体该怎么做呢?怎么样培养学生把作文写清楚,又该怎么样教他们写具体呢?还有课标说要修改作文,那到底该怎么修改?每个学段又分别修改到什么程度……我有很多不理解的地方。
名师看起来毫不费力的课,背后有自己多年的经验积累,成功并不是都可以复制的,没有钻研,没有实践,是不可能成功的,可以模仿名师上课,但是名师每一步的意图,以及对整个作文课的把握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学习来的。在作文课这方面,我还得多努力,多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