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周日,小羊做了很久家庭作业,又完成了妈妈布置的50道口算题,然后长出了一口气,钻到房间开始玩他的足球游戏……
好一会儿,他还没有出来,我和羊妈相互使了个眼色,高喊道:“小羊,我们去超市买点东西吧?”
他大声回答:“我不想去,要去你们自己去吧!”
我说:“不行,在家里呆了半天了,必须出去走一走,呼吸一下新鲜空气。”
在我们再三催促下,他才不情愿地走出来,然后讨价还价:“我不想去超市,我想打羽毛球。”
我让了一步:“好啊,先打球,然后去买东西。”
他的表情缓和了一些,拿了球拍,开心地下楼,一路还蹦蹦跳跳。
2
到了广场,他先和我对战。
小羊球技很差,使劲挥舞着球拍,却常常打不到球,或者就把球打得四处乱飞。广场还有一个小妹妹,胆子特大,踩着滑板车在我们身边跑来跑去。打了一会儿,羊妈生怕小羊碰着小妹妹,叫道:“儿子,我们换个地方打吧!”
小羊正在兴头上,不愿意走。我走到他身边轻声说了原因,他还是不太情愿,但见我们都走了,他也只好拿着球拍跟在我们后面。
但是,他的犟脾气开始发作了。
他昂着头,撇着嘴,一副桀骜不驯的样子。羊妈赶紧哄他:“儿子,你想吃什么?到超市给你买。”
小羊不理她。
我拉拉羊妈的衣服,让她不要和小羊说话。
3
到了另一处广场,我和小羊重新开始对战。
小羊发着狠,用力地把球打得很远,或者打得很歪。
我装作没看见他满脸的不高兴,笑咪咪地一次又一次帮他捡球。一旁羊妈的脸色却越来越难看,我赶紧使了个眼色,让她不要生气,又趁捡球的功夫到她身边轻声说:“千万别发火,以柔克刚!”
终于,小羊一拍子把球打到了凉亭的顶上,很高,能看见,却够不着。
羊妈正准备发火,我赶忙说:“没事,咱还有一个呢!”
羊妈瞪着小羊,拿出了备用球给我,“比赛”继续进行。
4
我努力地接打小羊乱飞的球,并且用力地“回击”他。小羊见我们既没有生气,也没有训斥他,加上常常还接不住我的球,他更加生气,也更加放肆,一甩拍子,“啪”地一声,备用球又飞到了凉亭的顶上——这一次,连球都看不到了。
羊妈倒好,反而笑了:“好了,不用打了,准备去超市吧!”
小羊有点内疚,却并没有认输,去超市的路上,仍然对羊妈的话爱理不理。羊妈表现不错,尽显母性的温柔,凑过去,挽着小羊的胳膊,轻声细语地和他聊天。
小羊有点不好意思,却并没有拒绝妈妈的依偎,不情愿地回答着妈妈的问题……
5
回家的路上,我只说了一句话:“回到家里,不准碰电视、电脑、ipad和手机,你好好反省一下!”
小羊也赌气地说:“不碰就不碰呗!”
进了门,我坐在桌前,看也不看他。
小羊自己进了房间,拿了一本书,歪在床上看起来……
6
过了好一会儿,他站在了我的面前,笑着问我:“还在生气啊?”
然后又把嘴凑过来,在我的脸上轻轻的亲了一下。
我抬起头,也对着他灿烂地一笑!
好了,风雨过后,依旧是彩虹,而且似乎更加美丽!
反思:
很多时候,我们都会和孩子较真:即使孩子没有错,我们也可能会找个理由训他们一顿。如果他们犯了错,那更要对他们进行“镇压”:不准顶嘴,不准放肆,更不准发泄情绪。
在我看来,大人需要发泄情绪,孩子同样也需要,青春期的孩子尤其如此。小羊使性子,但并没有骂人、摔东西,只不过不理我们,或者把球打得满天飞,在我看来,这不是原则性的问题。这时候他其实已经做好了我们生气的思想准备,甚至都已经想好了应对的办法。如果家长直接训斥甚至打骂,那就是火星撞地球,闹得大家都不愉快,而且根本解决不了问题。
这时候,家长不妨暂时示弱给孩子,以柔克刚,用柔情融化他们的怒火,等他冷静下来后进行自我反思,家长既给孩子作出了良好的示范,又能够真正帮助他们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