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天有五贼,见之者昌。五贼在心,施行于天。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天性人也,人心机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天发杀机,移星易宿;地发杀机,龙蛇起陆;人发杀机,天地反覆;天人合发,万化定基。性有巧拙,可以伏藏。九窍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动静。火生于木,祸发必克;奸生于国,时动必溃。知之修炼,谓之圣人。天生天杀,道之理也。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三盗既宜,三才既安。故曰食其时,百骸理;动其机,万化安。人知其神之神,不知其不神之所以神也。日月有数,大小有定,圣功生焉,神明出焉。其盗机也,天下莫能见,莫能知。君子得之固躬,小人得之轻命。瞽者善听,聋者善视。绝利一源,用师十倍。三返昼夜,用师万倍。心生于物,死于物,机在目。天之无恩而大恩生。迅雷烈风莫不蠢然。至乐性余,至静性廉。天之至私,用之至公。禽之制在气。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恩生于害,害生于恩。愚人以天地文理圣,我以时物文理哲。人以愚虞圣,我以不愚虞圣;人以期其圣,我以不期其圣。故曰:沉水入火,自取灭亡。自然之道静,故天地万物生。天地之道浸,故阴阳胜。阴阳相推而变化顺矣。是故圣人知自然之道不可违,因而制之至静之道,律历所不能契。爰有奇器,是生万象,八卦甲子,神机鬼藏。阴阳相胜之术,昭昭乎近乎象矣。
在这里,我贴出了《黄帝阴符经》全文,就以现在通俗流传的版本为根据,一步一步往下走,不多,一共五百多个字,而这五百多个字里面所蕴含的秘密,却不是五万个字可以说得清楚的,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比如我们要去读一本书,那目录就很关键,大体的浏览了目录就知道这本书说什么,可以说目录时一本书总结与精华,是一本书的KEY,
key在音乐里表示音调,在钢琴上表示按键,在门上表示钥匙,没有key,音乐无法显示,钢琴无法弹奏,门无法打开,那《黄帝阴符经》的key在哪里呢?
那就是开篇的第一句话,“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不可谓全书精华的总结,可以说,你如果能够通彻的理解了这句话,那后面的几百字你完全可以不用看了,因为通篇都在说三个问题
第一,什么是观天之道,执天之行?
第二,为什么要观天之道,执天之行?
第三,该如何去观天之道,执天之行?
带着这三个疑问,再去读此经,就像是有一个目标和方向,就像是我们上一篇文章所说,只要方向正确了,我们再慢也是进步,所以,今天,只是去学习找到打开这本经典的key,可能很多朋友是第一次看到此经,或许觉得自己读古文很困难, 老子·《 道德经》·第六十四章云:“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所以,只要开始了,总会到达。
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
首先,我们先要看到“观”,这个字在生活中很常见,我们常说观看,观看,其实观与看是有区别的,观通“官”,代表了眼耳鼻舌身的感官体验,而我们所说的看仅仅是眼睛的一个信息收入,观是一种细致入微的体察,而看仅仅是表面状态的一个描述,
《周易系辞传》里说“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於天,俯则观法於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意思是说远古伏羲氏称王于天下,仰首以观察天象,俯身以取法地形,观察鸟兽的花纹与大地相适宜,近取象于自身,远取象于万物,于是开始创制八卦,藉以通达神明的德性,以类比万物的情状,
八卦,有乾兑离震巽坎艮坤,这八个卦就分别带便了,天地,水火,山泽,雷风,这八种自然界的状态,而伏羲这里的“观”,便是作为一个“道”的观察者,去感受每一天的日出日落,星辰大地的变化,每一个时刻,太阳在不同的位置所照射出来的影子,每一个季节,万物生长收藏的状态。
在24时制传入中国时,为区分每天的十二时辰与24时,我们把时辰成为大时,把24时称之为小时,后来逐渐的演变,我们已经不在说大时,时辰,甚至很多人已经忘了十二个时辰是什么了,但就是这简简单单十二个字,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却构成了一个庞大的世界观,是我们古代先民们对这个世界彻底而全面的总结和观察,观察的是什么呢?————天之道。
天,在中国有着特殊的含义,我们要想明白“天之道”,那一定要澄清此文所说的天是什么?
第一,创世之天
天是神圣不可亵渎的,古代的人们认为是天创造了万物,然后派了他的儿子下凡来统治这片土地,所以他们称之为“天子”,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这句话的断句,应该是这样的,就是带着天的旨意下凡统治的皇帝,就如同孟子所说“如“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梁惠王下》),所以古代皇帝会去泰山封禅祭天
第二,审判之天
“苍天有眼,不是不报,时候未到“,”还有没有天理啊“我们经常在电视里听到这句话,古代人们觉得天是一个惩罚善恶的大神,但是到底善恶该如何去判断呢?是由人去判断善恶,还是由天去判断呢,某一个人对你很恶,对其他人又善了,这让天如何是好,善恶的标准既然没有明确的划分,天没有从天上扔出什么条文,说违反这个就是恶,做了这个就是善,我们不可能自断善恶。
第三,主宰之天
人们认为天主宰着一切,地上所有发生的事情,都与天有关,比如某地发生了旱灾,这里的人们就认为是上天给的处罚,当时流行谶纬之学,“谶”,即一种神秘的预言假托天上神仙圣人预决吉凶,又分为符谶、图谶等;“纬”是相对于“经”而言的,以迷信方术、预言附会儒家经典。谶纬之学以阴阳五行学说和董仲舒“天人感应论”为依据,为了当时封建统治者的需要,故流行一时,在东汉被称为内学,尊为秘经。魏晋后日渐衰落。
第四,自然之天
《道德经》第五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咋一看,天地没有仁慈之心,把万物都当做狗,这不是赤裸裸的说天地高高在上,就像是主宰万物的神灵。但其实这句话是说,天地没有偏爱之心,看待万物是一样的,不会对谁特别好,也不会对谁特别坏,一切都随其自然发展,春天桃花开,夏天荷花来,秋天菊花放,冬天腊梅香,一切犹如随风入夜,润物无声,天地最是自然不过的。
所以这里的“仁”是偏爱的意思,刍狗,是草扎的狗,这在《庄子·天运》里有记载"夫刍狗之未陈也,盛以箧衍,巾以文绣,尸祝齐戒以将之;及其已陈也,行者践其首脊,苏者取而爨之而已”用草扎成的狗在还没有用于祭祀前,一定会用竹制的箱笼来装着,用绣有图纹的饰物来披着,等待祭祀主持人斋戒后迎送着。祭祀完毕后,扔在地上,行路人踩踏它的头颅和脊背,拾草的人捡回去用于烧火煮饭罢了。
老子所在的时间春秋时期,大该距今已经两千六百年了,当时的流行的“天”,都是我上面提到的三种,在这里,老子作为一个革命者的形象跃然纸上,他敢于提出这样的“天”,真正是一个勇士,但是当时没有人多少人理解他,所以他才说“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紧接着老子在《道德经》第二十五章里告诉了我们天的来源———“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
有一个混然一体的东西啊,在天地出现之前它就存在了。
寂静无声啊,空虚无形啊,它独立长存而不改变,循环运行而不止息,可以作为天下万物的母体。
我不知道该怎么称呼,勉强叫做“道”吧
好了,到此,“道”终于出来了,我们结合《周易》“仰则观象於天,俯则观法於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可以肯定的说,这里的“天”便是自然之天,那“天之道”也愈发清晰,主宰着自然之天运行的规律,便是天之道
观天之道,便是去观察这一种规律
往下,执天之行,
我们来看看“执”的基本含义
遂袭虞,灭之,执虞公。——《左传·僖公五年》 捉拿之意
遁卦:六二,执之用黄牛之革——《周易-遁卦》 手里拿着某个东西
执狱牢者无病。——《淮南子·说山训》 主持;
执大象,天下往——《道德经》 掌握
~~~~~
这里的执,哪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常常说执法如山,执行法律法规就像是座大山一样不可动摇,
我们这里的执天之行,其实也是一样的,我们第一句说“观天之道”,就是去观察自然之天运行的规律,那么观察到了规则之后该怎么怎么,前后文联想一下,肯定是按照着这样的规则去行事,先知而后行,这便是“知行合一”
观天知道,执天之行,尽矣,我们概括起来可以说“观察天运行的规律,然后按照着这样的规律去执行做事,这样就可以了”
穿越几千年的时光,我们来到了一片苍茫的大地上,思索着伏羲,他作为一个部落的首领,要带领着族人丰衣足食,那么就要观察天地,那个时间适合植物播种,那个时间适合生长,那个时间适合收藏,那个时间适合储存,在长年累月的观测中才总结出来了八卦以代表四季,震卦属木,为春,离卦为属火,为夏,兑卦属金,为求,坎卦属水,为冬,他们慢慢知道植物,春天萌芽,夏天生长,秋天衰败,冬天灭亡,这就是一个循环,逐渐的把一年分为四季,十二个月,然后用天干地支来表述每年每月的节令,
在成都金沙遗址出图的太阳神鸟金箔,已经完美的诠释了三千多年前的古蜀国先民已经有了明确的历法,整个金饰呈一圆环形状,金饰上有复杂的镂空图案,分内外两层,内层为周围等距分布有十二条旋转的齿状光芒,象征着十二个月;外层图案围绕着内层图案,由四只相同的朝逆时针飞行的鸟组成,代表了一年的四季。四只鸟首足前后相接,朝同一方向飞行,与内层漩涡旋转方向相反,正反相合,阴阳协调,体现出了太极的和谐之美。
为什么要“观天知道,执天之行”,在《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中有记载:“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这是当时黄帝与天师歧伯的对话
黄帝:“老师,上古之人,能活的时间比较长,甚至活了100岁以上还动作不衰;可是现代之人,年过半百动作都皆衰,为甚么呢?是时代的不同,还是人们违背了养生之道?”
歧伯回答说:”上古的人啊,t他们懂得天地之间运行的规律,是阴阳谐和的,行事都不和天地的正常运行道理相违背,他们到了晚上就睡觉了,食饮有也很有节气,哪个季节就吃那个季节的食物,作息时间规律,心里没有妄想,这样就能肉体与精神都协调一致,而尽终其天年。现代的人,可不是如此,把酒当作饮料,过反常的生活方式,日夜颠倒也习以为常,肆意地酗酒,来枯竭他的精气,耗散他的真气,不懂得保持精气神的充满,不善于调养精气,最后就贪图一时的意气而违背养生的乐趣,所以差不多五十多岁就开始已经不健康了。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就是说,人是取法于地的,人吃什么,过什么样的生活在于地,比如,有人生活在海边,那就是吃海鲜,游泳,吃椰子,有人生活在草原,那就是骑马,住蒙古包,吃牛羊肉,有的人在山里,每个地方都会有每个地方的饮食和生活特色,四川这边潮湿,所以吃得麻辣,除湿气,这也是一种人法地,
那为什么有的地方是海洋,有的高山,有的沙漠,有的是草原呢,这就是地法天,地怎么样,完全取法于天,这里雨水多,慢慢就变成了湖泊,这里雨水少,慢慢就干旱为沙漠,不就是这样吗,天呢,天就取法于道,道就是承载天的规律,而道法自然,请注意这里的自然不是我们看到大自然,而是本就该如此的状态,道就是本该如此的状态而已。
所以,其实我们每个人生活的生活,一定有“执天之行”,但是现在科技的发达,变得越来越少,是好事吗,不尽然,人类所造就的苦果,人类会自己背负,就像是一年多前莱昂纳多拍摄的一部纪录片《当洪水来临前》,两极的冰川在人类的温室效应下逐渐融化,海平面逐年升高,现在很多太平洋上的小岛都开始被淹没,
很无奈的是,这群生活在小岛上首先受到危害的人,确实对地球破坏最小的群体,所以真正的“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其实大到对地球环境,小到对身体健康都是一脉相承,阴阳相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