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今年二十多岁,人生进度条不过走了四分之一,可在这二十多年的短暂人生,我听腻了这样一句话——
“这有什么用?”
这句话有些来自于家里的长辈,有些来自于学校的老师,甚至还来自于一些从未见过面的网友。
他们会告诉我,你做这个很浪费时间,不要做。你学这个没有用,不要学。
然而,我之所以成为现在的我,很大程度都仰仗于那些无用的东西。
我从小喜欢看书,从故事会到海明威,但凡有字的东西,对我都用一种强大的吸引力。虽然很多时候不求甚解,也没有读懂其中的道理,但仍乐此不疲。
念高中时,我依然保留着读课外书的习惯,甚至开始写起随笔。
一次,班主任找我谈话,说看到我课桌上放了很多和学习无关的书,现在是特殊时期,课外阅读和写作应该为高考让路,让我不要轻重不分,把心思放在做题上来。
虽然迫于班主任的淫威,我把书收了起来,但在我看来,那些影响学习的课外书,却让我积累了更多知识,拓宽了眼界。
所以我还是在偷偷摸摸地看书,甚至高考前夜,我还躺在被窝里看村上春树。
那些年我看过的书,没能让我成功,也没能使我成为马云或者乔布斯,却让我从每天职业化的奔波中解放出来,从生活的淫威下解脱出来。这些书像石头投入湖底一般,拓印在我的灵魂里,影响着我,塑造着我。
就像梁文道说过的那样——
“读一些无用的书,做一些无用的事,花一些无用的时间,都是为了在一切已知之外,保留一个超越自己的机会,人生中一些很了不起的变化,就是来自这种时刻。”
02
前段时间,我和朋友去参观天文主题展览。
展览最后一部分,设置了沉浸式环幕演示。走进房间就可以在模拟星象系统中飞越太阳系,直接用肉眼看到遥远的星云星系,坐上虚拟太空船,近距离观察它们,效果十分逼真。
朋友站在我身边,每切换到一个场景,她就告诉我这是哪个星云,是通过何种技术何种波段观测到的画面。
我一边被宇宙浩瀚震慑,一边惊叹她从哪学到的这些,要知道她是个妥妥的文科生,生活中绝对用不到这些天文知识。
她回我,都是从书上看来的,虽然没什么用处,但看的时候很享受。
那时候,我看着周围人喊着卧槽,单纯欣赏宇宙的模样,突然在想她一定看到了我们看不到的东西,那些变化莫测背后的科学,那些人类为此付出的探索。
这或许就是无用之用吧,表面看似无用,但其中的力量,在某一刻却能让你拥有比常人更多的生命体验,看到更多的风景。
03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让孩子背诵古诗文有什么意义。
有人回答说:“慢慢地,我长大了。
春天,看到盛开的桃花,就明白了什么是‘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夏天,跟爸妈去湖里玩,小舟在荷叶中穿过,便知道了什么是‘接天莲叶无穷碧’,什么是‘水光潋滟晴方好’。
秋天,凉风乍起,梧叶飘黄,便知道了什么是‘老树呈秋色’,什么是‘苒苒物华休’。
冬天,西风凛冽,天空阴沉,行人匆匆奔走,到了家,烤着炉子,外边洋洋洒洒地下起了雪。便知道了什么是‘晚来天欲雪’,什么是‘红泥小火炉’。
小时候背的那些诗词,像是看不懂的画面,存在心里。一天,遇到了某个风景、某份心情,就忽然明白那首诗、那句词、那幅画。
那种感觉,是穿越千年的心意相通,它是如此恰当,以至于无法用其他词语来形容。”
很多事情虽然在那时看似无用,甚至很难理解,但很多东西记下来,就是在心里生根,总有一天触景生情,那时自然就懂了。
04
这两年,规则和能力开始成为主流。我们习惯了适者生存,也明白了职场不相信眼泪。高效率,实用主义成为了新的风尚。“放弃无用社交”,“不要浪费时间”这种论调此起彼伏。
听起来颇有新新人类的感觉,但细想起来总让我感到不寒而栗。
如果感情被量化,彻底剔除生活中无用的部分,我们和冰冷的机器有什么差异?
我们就是需要一些无用的朋友,和他们喝酒蹦迪聊聊心事,而不是全身心放到那些有用的人脉上;
我们就是需要一些无用的消遣,偶尔看看电影打打游戏,而不是时刻都在想着如何努力学习精进自己;
我们就是需要一些无用的爱情,享受纷扰生活里的片刻安宁,而不是保持理智让自己不要把情绪浪费在喜欢一个人身上。
蔡康永说,“人生最重要的东西,其实大都没有什么用:爱情,正义,自由,尊严,知识,文明。
这些一再在灰黯时刻拯救我、安慰我的力量,对很多人来讲‘没有用’,我却坚持相信,这些才都是人生的珍宝,才经得起反复的追求。”
我想和那些无用的东西互相浪费,一起虚度短的沉默,长的无意义,一起消磨精致而苍老的宇宙。
直到所有被虚度的事物,在我们身后,长出薄薄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