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昨天下午的“全国深度学习教育研究联盟校思维课堂展示暨诊断活动”,昨天只是对两节课谈了自己的感想,今天想谈一下对思维课堂的反思。
不管是什么课堂,不管什么样的教学改革,我认为最终的指向是质量的提升,当然,这里的质量并不只是单纯所指教学成绩的提升,而是学生学习能力和教师教学能力的双提升。如果脱离教学质量的改革那都是花架子,现在很多的教学改革都打着以学生为中心、打着素质教育、打着提高教学质量的幌子,却进行着多花样的、浅层次的、低效的教学研究,材料有了、特色活动有了,但是效果却没有。
自从2017年接触到深度学习的思维课堂,却是感觉眼前一亮,除了参加本县教研室组织的几次深度学习思维课堂的培训学习外,还和老师们一起到泰安、青岛、重庆、太仓参加几次研讨学习,每参加一次活动都会不同的收获,每参加一次活动都会对课堂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单纯靠研究深度学习思维课堂肯定无法直接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思维能力,还需要德育、活动等很多方面的配合、整合,如果单纯从课堂的角度来说,崔成林教授提出的深度学习却是抓住了课堂教学的关键,一是主问题的把握,二是课堂评价的实施。
昨天下午两位老师讲完课后,崔教授安排了两名老师分别从问题情境和有效评价两个方面进行评课,说实话,两名评课老师的评课并不是很理想,第一个虽然评的还不错,但是没有按要求从一个观测点进行评课,另一个在崔教授的提示下是从有效评价的观测点评点了,但是如蜻蜓点水般罗列了授课教师的课堂评价,没有多少自己的思想。
在评课过程中,崔教授提出让两位上课老师用一句话说一下自己本节课的主问题,再从崔教授安排两名老师提前准备评课的两个角度来看,他对于思维课堂的关注点应该就是这两个方面,一个是主问题,二是评价。
抛开教师的基本学科素养之外,决定课堂教学的两个重点环节其实就是这两个方面,我认为核心是主问题的归纳总结,重点是评价的有效实施。怎么才能总结归纳出本节课的主问题呢,那就是需要仔细研究好教材,研究好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教学重难点,研究好知识点的前后联系,系统把握好知识点,需要老师真正的把课备好。
关于有效评价,我非常赞同崔教授的过程性评价,他设计的备课模板中从目标设计到活动过程设计,都要求有评价措施,这就要求备课教师在备课时就需要思考,我设计这个环节需要怎么进行切实可行的评价,能让自己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把握,在后面的教学就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有效的课堂环节修订。
学生思维的发展是长功夫,教师的专业成长也是长功夫,当学生思维发展了,教师专业成长了,质量的提升是顺其自然的事情。